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09朱立群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朱立群

[摘 要] 作为一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课程,生物学在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与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要提高初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质量,教师首先要做好概念教学工作,通过概念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在观察、分析及探索中掌握生物学概念,了解生物学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学科规律与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物界。[1]初中生物课程中包含着诸多生物学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因此,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相关概念,而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剖析,探究概念背后的意义,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为培育并发展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一、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生物学思维

生物概念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聚焦于学生的学习重难点,通过概念分析来帮助学生厘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对各章节知识点有全面而清晰的理解,并在不断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进而发展自己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2]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下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物学思维。

(二)形成学习闭环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方向,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生物学科中的各种概念是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将核心素养培养与生物概念教学融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学习闭环。

二、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现状

(一)学科本身不被重视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重视语文、数学与英语三门学科,对生物学等其他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应地,生物学任课教师自身也存在着“轻视”该课程的问题,要么任由其他教师占用生物课程的课时,要么就是对教学不够上心,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授课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太可能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在当前强调核心素养背景下,如果教师与学生观念不转变过来,那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必将流于形式。

(二)融合教学效果不佳

很多教师在进行生物学教学时仍沿用传统模式,课堂沉闷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概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效果不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教师自身长时间不更新学科知识,习惯于使用过去不规范的学科术语来进行讲解,而将简单的概念复杂化、抽象化,进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显然,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概念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路径,否则所谓融合教学也是一句空话。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概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做好相应的课堂导入工作,通过情境、游戏等进行铺垫,慢慢引出话题或概念,避免概念教学过于突兀。这样,概念教学的效果就会有所提升。

1.生活情境,引导共情。初中生对生物学的大部分认知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故而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習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象着手创设生活情境,如日常饮食、疾病传染,以及植物生长等,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跟着教师的思路主动进行思考。例如,在讲授“植物生长”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教室里养的盆栽着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再如,在进行“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早餐,并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引发他们思考,并让他们对“营养物质”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概念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2.课前游戏,激发兴趣。概念是抽象的,单纯照本宣科式的概念教学必然是干瘪枯燥的,这样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对概念学习产生兴趣与期待,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例如,在讲授“耳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玩“听音辨人”小游戏,蒙住一个学生双眼,其他学生则依次走到这个学生后面说一句话,让他猜猜背后是谁。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但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耳朵这一器官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研究耳朵的兴趣。再如,在开展“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缺乏深入了解,教师便可用《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来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又如,在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将一只枯叶蝶放到一堆枯叶中间,让学生找出来,这样就能轻松导入课程,为后续教学物种不断演化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做好准备。

3.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应善于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内化和巩固所学。例如,在教学“人体的消化系统”相关内容时,有的学生可能连“消化系统”是什么都不知道,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以学生最为熟悉的行为——“排便”来进行提问引导:“我们为什么几乎每天都要排便?粪便是由什么组成的?如果较长时间不排便,身体会有什么变化?”这样,通过提问来进行教学导入,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在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近视问题进行提问:“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戴眼镜,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眼睛会近视吗?近视跟眼睛的哪个结构或功能有关?”由于近视问题关乎自身,学生本来也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便可以成为驱动他们在生物学科中深入探索的动力。

(二)科学研究,分析概念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人类已知唯一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对地球生物进行研究,是人类了解生命、了解自我最重要的手段。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研究中理解、掌握知识。因此,在开展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研究的角度来对概念进行剖析,通过分解概念、制作模型以及问题驱动等方式来提高概念教学效果。

1.化整为零,分解概念。初中《生物》包含丰富的概念,涉及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条件、原理及意义等诸多方面。这些概念有主次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进行优化,重点讲解和分析那些重要的概念,以确保学生在概念学习中能够抓住重点、理解重点。[3]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光合作用”这一整体性概念拆解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以及作用等一系列零散的、次一级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这些次一级的概念出发进行探究,以此加深其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再如,在进行“泌尿系统”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鉴于该章节的核心概念有两个——尿液形成过程和尿液排出过程,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抓住学习重点。这样,通过分解概念进行教学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作模型,具象概念。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若只是单纯地跟学生解释概念的内涵,不做拓展与延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停留在模糊、抽象的层面。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将概念具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模型来深入了解概念的内涵,实现从感性具体与概念抽象的过渡。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看过动物小肠制作一个“小肠”的模型,并简单演示小肠蠕动过程,这样学生对小肠功能、结构等就会有一个具体的理解。再如,在进行“中耳鼓膜”相关内容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塑料瓶、气球薄膜、牙签等道具制作一个简单的中耳鼓膜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来认识耳朵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又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生态瓶,并通过观察生态瓶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这样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抽象概念就会有具象化的认识。

3.问题驱动,探究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究,从而强化其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种子萌芽可能需要的条件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想到的答案可能集中在阳光、水、空气、土壤等方面,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阳光、水、空气和土壤都是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那么种子萌芽的内部条件又是什么?”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种子萌芽内外部条件的理解。再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或生产者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或者“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来深入探究概念的内涵,以强化其对概念的掌握。

(三)联系生活,延伸概念

学习迁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过逆向思考、反向分析,那么在学习生物学概念时,将这种方法迁移过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概念本身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教师在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思考如何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再如,讲授完“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建议,并说明理由。又如,在学生学完“营养物质”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营养早餐食谱,并依照这份食谱来调整早餐饮食。将生物概念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概念延伸,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物概念学习的价值。

(四)合作互动,拓展概念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容易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应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以及成果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考虑到生物课程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就必然要重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機会进行讨论分析,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互通有无。在概念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使其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把握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保证课堂合作互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合作或者互动的主题、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合作互动进行耐心指导,确保生生、师生互动始终聚焦主题,或集中在某个具体的生物学概念上。

四、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小学教育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师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对学科概念教学进行优化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科学研究、联系生活以及合作互动等方法来落实。学生能够主动投入概念学习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探究生物学概念背后的内涵、条件、意义和价值,就能不断深化其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浩男.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2(5):223-224.

[3]胡林燕.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4):143-145.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