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导学 以问题促学

2023-05-09顾文君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词句导学开放性

顾文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在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把握问题设计的原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去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记忆,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二是根据学情去设计问题,避免问题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弱化问题导学的价值意义。三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入手设计问题,并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答案。对于封闭性、难度较低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到独特见解;对于半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尝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找答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问题串联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让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发挥问题导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未知目标,并分离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其作为学生知识的“结合点”“生长点”和学习的“脚手架”。

二、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1.敢问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敢想敢问。教师也要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要善于正向调动学生敢说、敢问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问题大王”等实践活动,在学生之间形成“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等良性竞争的氛围,从而不断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适应敢问的学习环境。

2.想问

兴趣是学生保持自主学习和启发思维的关键,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挖掘教材的“矛盾”之处,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多角度分析文本内容,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想问”,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调背景与问题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拉大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距。如,在写作课上放大问题段落,在阅读课上圈画重点词句等,引导学生将感知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二是强调感知的协同性。教师可以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去感知并形成对比,在加深理解记忆的同时提出更多问题。

三是交换背景的呈现形式。教师可以变换向学生呈现感知材料的方式。如,赏析文章的好句子,加强学生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感知。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主人公的不同行为,让学生明白更多道理。

四是创设阶梯性的问题情境。教师要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让阶梯式的问题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3.可问

首先,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受到哪些阻碍以及他们的学习现状,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全面把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入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问题卡,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学习中的问题,再通过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实质性、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在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善问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转变提问策略,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首先,示范如何提问。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的提问做示范。一是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提问技巧。开放性的问题设计需突出挑战性、想象性、拓展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确保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善问、精问的技巧。

其次,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提问的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是质疑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要在初读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在精读中质疑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的重点词句,如,是否可以将文中的词句用其他词句替换。二是质疑标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前因后果等问题,如在学习《妈妈的礼物》一文中,鼓励学生围绕标题提出“送什么礼物”或“为什么送礼物”等问题。三是在矛盾处质疑。事情发展的矛盾耐人寻味,也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四是在无疑处质疑。为了培养学生具备透过文字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无疑处多思考。

最后,鼓励学生创新提问。一是引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等相关知识时,鼓励学生结合古今不同观点、社会现象等提出创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二是不盲目追求标准答案。教师不要让固化的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打造更具有开放性的想象思维空间,让学生闪现更多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小组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但也需做到收放自如、引探结合,确保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能够得以正规化的发展。“放”是指让学生去观察特征、探索思路、寻找方法、概括意义、验证结论、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分析各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以此获得最佳的答案。“收”是指当学生的问题偏离主题时需及时调整,让学生思考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提纯”,处理不合理的推想与猜测,从而分清优劣,快速实现学习目标。引探结合是指引导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探究问题解决的途径,让学生适应一题多变的方式,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解决,例如,词语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联系全文去解决,句子则需要通过理解字面意思、感悟思想等方法去解决。

綜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要加强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落实。

猜你喜欢

词句导学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