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3-05-08王婉凤

北方药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歧蓝光黄疸

王婉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发病风险高,患儿年龄较小,免疫力、抵抗力不佳,血糖屏障不完善,血清胆红素较高,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胆汁排泄障碍都是黄疸的主要发病因素[1-2]。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共同作用下,胆红素存在排泄困难情况,进而导致其在机体内积聚严重,极易引发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胆红素脑病。如果没有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严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提升,导致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甚至引发患儿死亡。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蓝光治疗在临床的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要终止治疗[3]。药物也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为主,应用频率较高,经证实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其作用进行分析,主要为改善肠蠕动情况,使肝肠循环减少,促进胆红素排泄,联合蓝光治疗有助于加快胆红素的排泄[4]。基于此,本研究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治疗方案对新生儿黄疸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区间2~25d,平均(13.25±3.15)d;体重2.82kg~3.45kg,平均(3.05±0.34)kg;18例患儿为足月出生,12例患儿为早产。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区间3~25d,平均(13.43±3.25)d;体重2.87kg~3.36kg,平均(3.15±0.25)kg;19例患儿为足月出生,11例患儿为早产。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疾病;(2)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生理性黄疸;(2)先天性胆道畸形;(3)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对全部患儿采取保温、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对蓝光照射波长进行合理设置,为425~475nm,照射阶段需要将患儿的眼睛及生殖器使用黑布覆盖遮挡,结合胆红素值对光疗时间进行控制,保持在8~16h,治疗周期为5d。在治疗阶段需要为患儿佩戴好黑色眼罩,加强对会阴等部位的保护工作,及时补充水分、能量,治疗过程中做好保暖措施。在治疗阶段需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监测,帮助患儿翻身或更换体位。完成治疗后将患儿缓慢抱出蓝光箱,保证动作轻缓,将眼罩去除,对患儿皮肤进行检查。

观察组:蓝光照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使用温水溶解药物后喂给患儿,剂量为0.25g,每日服用2次,治疗周期为5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指标,TSB、DB、TCB、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对比。指标检测:TSB: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功能相关指标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实施检测。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量并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d,采集外周静脉血,剂量为2mL,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具体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及β-淀粉样蛋白(Aβ)。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胆红素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肝功能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对比

2.3 恢复情况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以蓝光照射为主,照射治疗阶段产生的相应波长对胆红素形成较高的敏感度,有效促进胆红素水平吸收,提高临床疗效[5]。同时光疗疗法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传统模式下常规换血比例,并且能够缓解神经毒性反应,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等严重比发展。但是仅采取蓝光进行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联合其他方法使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胆红素水平的提高是该疾病的最典型表现,通过蓝光治疗可以实现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向水溶性异构体的有效转化,之后通过胆汁和尿液将其排出,能够使其性质发生变化,促进排泄,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病风险,提高临床疗效[6]。蓝光治疗在开始治疗后4~6h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是仅采取该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时间较长,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临床较为常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包括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粪肠球菌等。因为新生儿肠蠕动不佳同时肠道菌群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口服该药物能够促进肠蠕动,实现对有害菌耳朵抑制,能够有效增加益菌数量,实现对肠道的保护,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的活性,有助于改善胆红素合成,同时对于促进肠肝循环具有积极作用,使胆红素重吸收有效降低,使其能够充分转化为粪胆原,以粪便形式有效排出[7]。因此对患儿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8]。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相关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胆红素下降量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儿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胆红素分解、排出速度,能够弥补单一蓝光治疗的不足,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9-10]。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常见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等,由胆红素水平提升导致脑功能受损引发,远期会对患儿智力水平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早期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血液胆红素水平,对于避免神经功能受损具有重要作用。NSE在脑组织细胞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如果存在受损情况,可大量分泌,通过血脑屏障在血液中有效检测;Aβ的神经毒性较强,由淀粉样前体蛋白水分解形成,其水平提高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情况;S100B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水平升高说明可能为脑损伤。上述指标水平的降低说明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因此,对患儿实施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注射治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对黄疸患儿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猜你喜欢

双歧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