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金岁月的时代颂歌

2023-05-08季川

伊犁河 2023年2期
关键词:兵团诗人诗歌

季川

之前是在新浪博客上看过鲜章平的诗歌,一直都有很深的印象。他为人真诚、豁达、坦率,诗歌作品也是。我对他的兵团题材作品充满敬意,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奉献兵团、扎根边疆的豪情壮志与血脉相连。

这次《兵团之恋》结集出版,也算是对他兵团情结的又一次升华与铭刻,非常具有时空与地理上的纪念意义。新疆兵团,一直以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个特殊题材,要想写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几十年的扎根和沉淀是不行的。好在,诗人一直生活、工作在那里,可以说兵团人的酸甜苦辣、兵团建设成就的灿烂辉煌,在他笔下的众多诗行里,不断刷新。这本身就对是兵团文化的传承与继承。无论是前辈大诗人艾青,还是后续的热爱兵团、歌颂兵团的诗人们,都有突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兵团之歌,就是情怀之歌

其实,诗人写诗与兵团人垦荒一样,都是需要情怀的。诗人在诗集的第一辑“兵团之歌”里,着重写了那些兵团人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那些脱下军装,立志开荒种地,把一个个农场建设得如火如荼的解放军干部战士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与爱戴的人。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注视着,思考着,不经意间,一幅幅浩瀚的兵团历史画卷,再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长诗《兵团兵团》,分量很重。这首开篇长诗分十个小章节,300多行近4000字的容量,具有史诗般的效应与能量,读后令人十分震撼。他在这首诗歌的题记中写道:“我从南泥湾走来/井冈山记录着我的前世/天山南北续写我的今生”,类似一首低调的开场白,缓缓拉开了舞台的序幕,让那个波澜壮阔地历史场景,一下子洞开了我们久远的记忆。第一小节中诗人饱含深情地叙说,充满敬意的目光,在时间的纵向轴上写出了那场大奔赴大建设。这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垦荒运动,继承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也发扬了军人无论是战争中拿起枪,还是和平时扛着锄头,都显示了一如既往的英雄本色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第七小节,诗人在为那些垦荒的第一代英雄们塑像,他们是时代的楷模,也是后人敬仰的先辈,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与力量源泉。在第八小节,诗人指代的启明星,具有非常特殊而又积极的意义。戈壁,沙漠,大面积的荒芜之地,它的开垦与建设,没有拓荒牛精神,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埋头苦干加巧干的精神,都是不行的。诗人写到第十小节,仿佛是荡气回肠的誓言与保证,仿佛是对兵团精神的再次领悟与再次鼓舞。是的,赓续兵团人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历久弥新的脉搏、心跳及血液。

也许每个诗人的梦想就是能够写出一部像样的长诗。写长诗需要激情的喷发,需要素材的梳理,需要诗人对诗歌节奏的很好把握,需要灵魂的深度挖掘等等。现在看来,鲜章平已经完全具备这个经验与能力,所以诗人把这部长诗编入这本诗集,并且作为开篇呈现出来,是非常用心良苦的,也是非常值得细细品读的。

第一辑里,还有如《伊犁,我的山河我的梦》《可克达拉,我的军垦新城》《太平鸟守护的城市》等等,也是倾情之作,其中不乏书写对兵团人的热爱与生活在军垦城市的自豪之情。

人间真情,多么弥足珍贵

第二辑“人间真情”里面,主要写了亲情、友情以及一些人生感悟。诗人作为生命的个体与大家一样,对父母以及亲人,还有友情、爱情,都是不能绕开的永恒话题。在书写时,特别要注意情感的点面结合与节奏控制,尤其要选择情感燃烧的触发点与归宿处。这个章节里面,我们似乎看见了诗人勃发的感情浪潮与呼啸风声,时而高音,时而低吟,时而带动,时而引领。那些心灵深处的泉水啊,是清澈的,是明亮的,完全可以覆盖我们必须要经过的黑夜与要承受的黯哑。

《父亲的墓碑》一诗中,诗人选择的角度与挖掘,是非常有个性的,石碑、书、汉字、岁月,这些朴素的意象,承载的泪水可想而知。“沥沥的小雨和着我们的泪水/一遍又一遍擦拭着墓碑/就像擦拭着您的每一寸苦难”。末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切入点非常好。“每一寸苦难”,仿佛已经消失,但是我们的泪水依然还活着。

诗人写《母亲》,也是独特的。起句“曾经,我们像一对仇人”,道出了母亲寻找孩子手拿枝条准备惩戒的画面,可能是大部分孩子在童年的共同记忆。“如今,你站成了家门口的那棵柳树/老远看见我回家的身影/满脸的皱纹像迎风摇摆的枝条/我甚至无法面对你开心的目光/这多像小时候的我/扒着门缝里向外张望的心情”,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具有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诗人的“枝条”简直就是岁月的代名词,枝条枯萎了还会返青,而母亲的皱纹与蹒跚,谁也无法替代。

《仰望喀喇昆仑》这首是献给守卫中印边界的勇士们的赞歌。这首主旋律诗歌,具有一气呵成、排山倒海的奔流之感。那些鲜活的英雄事迹,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都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和他们的闪光人生。他们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的壮举,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鲜艳的红旗,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唱。

第二辑里,还有诸如《七夕,爱在路上》《秋天是人到中年的沧桑》《每一次别离都是成长的开始》等等,也是对爱情、中年、孩子的真情流露与认真思考。其实诗人写诗,就是在枝和叶之间寻找阳光,在骨与肉之间寻找精神,在小爱与大爱之间寻找永恒。

大爱无疆,从心灵再出发

在诗集的第三辑“大爱无疆”里,诗人似乎喜欢周游世界,领略过不少祖国的山山水水。有一些很像是当年参加征文比赛的杰作,写得很细腻很有气场,让人过目不忘。山水题材的诗歌,其本质说到底还是在写人,写人与自然的各种牵连与感应。好像诗人对于这类题材的整体把控很有分寸与技巧,属于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匠心独运且诗意盎然之列。

关于四川攀枝花,诗人写了好多,比如《爱上攀枝花》《攀枝花,五行之中的风景》《群山高举着攀枝花》《还是写给攀枝花》,似乎对这个四川钢城有特殊的感情成分与不解之缘。毋庸置疑,诗人在面对宏大题材时,居然写得很从容,很稳健,不能不说诗人平时的观察与了解,潜心钻研与深入剖析的功夫早已在诗外了。说实话,我父亲早年在攀钢工作、生活过,据他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环境和条件都很艰苦,作为参与建设的一名员工,父亲在晚年还经常念念不忘,显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通过攀枝花系列诗歌,我们不难看出鲜章平写组诗的驾驭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他对事物主体的挖掘与延伸,对历史与现实交错的节点把握,对事件梳理与素材选择上有较高明的判断。爱上攀枝花,也许有千万个理由,但是诗人说出的就是很特别的,这组诗歌的末句“惊艳于你无以伦比的美丽/仍然无法用言语为你定位/面对一座城市的两张名片/究竟是谁嫁接到了誰的枝头/我一次又一次在梦里问自己/攀枝花,究竟是朵什么花”,这种物我两忘的感觉,是疑问反问,更是心中最清晰的自答自认。

写李白的《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李白》,也是很有意思。诗人似乎在还原历史,又似乎在感叹现实。诗人将李白与“我”的共同故乡作为主线,非常细腻地刻画了李白在丝绸之路上的生活经历与朝代背景。从诗句中不断涌现的细节中可以看出,诗人仿佛一个考古学家,专门挖掘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有时候生比死更艰难 死比生更幸福//碎叶城与马鞍山相隔着六十一个年轮/这是你一步一步用脚踏遍的世间悲欢”,这一句可谓说出了诗人李白一生的飘逸、才情、荣辱。简直就是一个诗人对另外一个诗人的总结与致敬,显得苍凉而庄重。“又有谁能听出你歌声中的无奈/你用一生的奔波构建了另一条丝绸之路”,末句的诗人唏嘘,有涕泪四流的感觉。

第三辑里,还有诸如《在乌镇,赴一场千年的约会》《汨罗江的记忆》《母亲河是你最美的象征》等,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其中的好多章节,诗人也是处理得比较合理,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基本上是重点突出,虚实结合,情理交融。

通读了诗人鲜章平的诗歌,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创作方向与对诗歌的悟性程度。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诗人来说,如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表达空间,如何进一步增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如何提升自己在诗歌艺术追求上的纯粹性与经典性,是不能不继续思考的话题。

猜你喜欢

兵团诗人诗歌
兵团记忆
诗歌不除外
兵团记忆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兵团在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