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地方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研究

2023-05-08曹婷婷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达州日报党报

曹婷婷

关键词:地方党报;民生新闻;《达州日报》;新媒体

在纸媒中,地方党报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天然肩负着群众的期盼。对于地方党报而言,民生新闻是党与百姓连接的要道,更需高度重视民生新闻报道。达州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关切着达州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与政府的执政水平息息相关。《达州日报》作为达州市的党报,应当起好上传下达的作用,发挥党媒的优势,既要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又需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坚守报道原则与初心。本研究通过分析《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的报道情况,尝试探索地方党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为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民生新闻革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移动端普及为《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带来发展机遇

移动端普及让《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得以迅速报道突发新闻。党报因天然具有的权威性,所发布的内容更能使得群众信服。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达州日报》借助新媒体实现了迅速将事件动态报道给广大群众的目标。疫情期间,《达州日报》坚持在头版头条报道疫情最新情况与针对疫情的最新政策。如2020年3月12日,《达州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布报道《我市金融机构为企业复工复产“输血”82.5亿元》《达川区“一对一”帮扶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这些惠民政策的报道通过新媒体及时为群众注入了强心剂,充分体现了党报在报道重大事件方面的权威性与及时性。总体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为《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的报道增添了及时性方面的优势,且移动端的普及也使得《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传播面得到扩大。

便捷通讯为《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主题报道辅以技术支撑。优质的主题报道是党报的生命力所在,党报上传下达的性质使其在做好主题报道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达州日报》民生新闻记者通常能率先了解政策变化,并通过新媒体迅速传递给广大群众,百姓的心声也可通过即时通讯媒介传递给记者,及时有效的沟通促成了一篇篇极具社会价值的稿件。

电子报纸成为《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系列报道的重要发布平台。系列报道是《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贴近民情的连续报道是媒介融合时代《达州日报》的核心竞争力。《达州日报》可将最新政策融入民生新闻报道,并在系列报道中运用丰富的报道形式,从民生视角出发分析各种惠民政策的适用性,持续创作出贴近民心、体恤民情的报道。而电子报纸的开发能让读者迅速查阅某一系列的民生新闻报道,将《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的效果推向最大化。

新媒体浪潮将《达州H报》民生新闻推入改革关口

新媒体时代呼唤新的传播载体。早期的《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主要通过纸质载体传播信息,传播介质较为单一,通常以文图形式呈现内容。新媒体的浪潮汹涌而来,新的传播载体应运而生,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更迭,短视频内容获得越来越多受众青睐,传统的文图传播形式已然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达州日报》应当跟随技术革新,创新新闻生产方式,以适应受众需要,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多样的信息源。当前已进入融媒体新闻生产时代,《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从业者需从多种渠道获取新闻线索。传统的《达州日报》信息源较为单一,民生新闻来源本地化趋势显著。过去《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的主要选题通常来源于相关单位,新闻素材来源匮乏。如今随着移动端的普及,从线索获取到制作,民生新闻都迎来了变革。地方党报的民生新闻编辑和记者需要认识到,新媒体也赋予了群众更多的话语权,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群众既是民生新闻的受众,亦是民生新闻的贡献者。《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也不例外,从业者需要转变生产思路,若是思维固化,势必会影响新闻的时效性,不利于《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的发展。

新媒体发展使得媒体竞争更加激烈。技术不仅带来了发展的可能,也使得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衡量一家媒体的报道质量,要从报道内容、传播途径、用户满意度等多重维度判断。《达州日报》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环境中突出重围,就需要有所创新,结合受众情况,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经验

本研究抽取了《达州日报》2020年5月1日到2020年12月1日的报道,梳理了其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达州日报》的报道经验如下:第一,立足百姓视角;第二,报道偏远山区。

立足百姓视角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常常立足百姓视角。《达州日报》在报道民生相关问题时,通常从百姓立场出发,想百姓所想,以为百姓解决生活困难为出发点,用生动的细节串联起一篇篇报道。如《达州日报》11月26日头版头条《宣汉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文,就是一个从百姓角度出发报道民生新闻的优秀案例。报道以第一人称视角記录了群众对“沼气改厕”项目的赞叹,既实现了报道目的,又引发了群众共鸣。厕所问题的确平常,倘若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则很容易忽略这些报道。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正是最典型的民生。

立足百姓视角,用生活的细节推动群众美好生活进程,这正是《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始终坚守的报道准则。只有从小事中体悟群众所急,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民生新闻报道,才能担当起党媒的责任,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为群众谋福利。如2020年9月14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新座椅提升城市“颜值”》的报道,文中提到“万源市城市发展服务中心还对福鑫大道、翡翠江畔广场、红军公园等地的座椅进行了维修更换,座椅采用防腐实木材料,同时还对周边凹陷、破损人行道地砖全面进行了修补”。如若不能从百姓视角看待环境,或许很难发现公园里换了新椅子能够成为民生新闻选题。

报道偏远山区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注重对偏远地区百姓生存情况的报道。《达州日报》在报道中记者实地走访一线农村,对极少被“看见”的弱势群体给予关切,报道村民的实际生活困难,这是《达州日报》民生新闻的一大特征。本研究列举《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偏远山区的典型报道,分析说明《达州日报》的这一特征。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偏远山区的典型案例整理如下:2020年6月12日刊发《高滩村抢抓“鸡遇”助农增收》,报道了省定贫困村渠县拱市乡高滩村村民养鸡脱贫致富的经历;2020年7月20日刊发《青山村: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报道了“群山延绵、山高沟深”的青山村脱贫致富的历程;2020年8月6日刊发《再过几年,我家生活更红火》,报道了宣汉县峰城镇豆溪村脱贫致富的故事;2020年9月1日刊发了《道子坪村的康乐生活》,描写了一位驻村扶贫书记在大山深处贫困村帮助百姓致富的事迹;2020年9月10日刊发《宣汉县桃花米喜获丰收》,报道了达州市宣汉县桃花镇刘家沟村1200多亩桃花米稻田喜迎丰收,关注疫情影响下百姓的收成;2020年10月16日刊发《大峡谷里的笑声》,讲述了国家级贫困县最落后的地区巴山大峡谷,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山区脱贫的故事。《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将视线触及偏远山区,用有温度的报道关注贫困山区的生活困难,充分彰显了党报的责任与担当。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故事化叙事增强民生新闻可读性

作为党报,报道政府会议及政策、方针是《达州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这类内容往往篇幅较长,且报告风格浓厚,难以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达州日报》通常发往各级政府部门,其民生新闻风格有时亦较为陈旧。如《达州日报》2020年10月的一篇人物报道,该选题本可通过细节刻画与典型情节描述,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生动,但作者的描述较为空泛,模式化比较明显,读者不易被触动。

《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扩宽报道思路,在报道民生新闻时采取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可通过时间顺序尝试新闻故事化叙事与主题性新闻故事化叙事。以主题性故事化叙事为例,即采用主题新闻故事化叙事,适用于大型节日与庆典的相关报道。一系列与百姓相关重要新闻,可以并做一个主题,再切割成数个不同的小故事。如扶贫脱贫系列报道,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扶贫脱贫人物进行故事化叙事报道,通过讲述他们个人的故事,来体现在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这样的民生新闻报道,既体现了党报的担当,也创作出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纵深思考增添深度报道数量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海量信息,很多讀者已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新闻浏览,尤其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读者也希望看到新闻背后的逻辑分析,知晓政策的大背景与原因,以对自身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达州日报》的一些民生新闻仍篇幅较短,停留在传播信息层面,缺乏相关深度分析。

要改变这一现状,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深度报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第一,应当重视前期策划。《达州日报》民生新闻要创作出高品质的深度报道,就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采写报道模式,而需提前了解大量的政策背景,从宏观上把握选题,并结合当前政策导向,选取恰当的报道切口;第二,要有挖掘故事的意识。《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在创作深度报道时,应当扩大民生新闻信息来源,有意识地挖掘故事;第三,要发布高质量的民生深度新闻,还需建立起对深度报道的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媒体常常为了速度舍弃深度,这样的操作理念很难写出有价值的深度报道.《达州日报》在做深度报道时,要首先摒弃对速度的单纯追求,要沉下来挖掘意味深长的细节,通过小事件反映大民生。

融媒体矩阵促进民生新闻便捷传播

《达州日报》作为一家地级市党报媒体,主要面向机关单位,受众范围较小。虽然民生新闻报道与群众密切相关,但阅读面仍较为狭窄。早期《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仅仅通过纸质报纸传达给受众,传播面较小,后《达州日报》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开通了电子版《达州日报》,但传播渠道仍然较为单一。因此,《达州日报》可以改革技术,使得电子报的阅读更为便捷。

时代在变化,《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也需培养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人才。党报民生新闻从业者个人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需要极高的政治素养与采编综合能力,同时还需对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传播方式有所认识。《达州日报》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业务培训来增强民生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并进行新媒体技术方面的训练。

此外,《达州日报》民生新闻不能停留于纸媒时代的发展模式,传统媒体在走向融媒体的过程中,还需完成技术的革新。如《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可以建立起专属的移动端平台,形成多平台互联互通,传播平台触及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等,使传播面积尽可能最大化,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要。

本研究通过抽样分析截取《达州日报》民生新闻已刊发的报道,从《达州日报》民生新闻自身特征、优劣势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展开分析,总结归纳了其发展经验,提出了针对其当前短板的发展策略。《达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在发展民生新闻时,既要发挥以往积累的优势,也需创新发展模式。除此之外,最根本的仍是坚守党报民生新闻的初心,始终报道最贴近群众利益、群众最关心的事件,以创作出更多高品质、有价值、有意义的民生新闻。

城市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研究尚存诸多可探寻之处,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以《达州日报》民生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范围较窄,所得结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日后的相关研究能进行更全面的梳理,以更典型的地方党报为案例,得出普适性更高的结论。

猜你喜欢

达州日报党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吉尼斯世界纪录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灵感日报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