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信贷银行上演“危机时刻”

2023-05-08高荣伟

廉政瞭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瑞士政府国家银行瑞信

高荣伟

瑞士,号称百年中立国,而瑞士的银行,被西方公认为是所谓最有契约精神、最安全的金融系统。瑞士银行业百余年来一直以中立、绝对保护客户隐私著称。不过,近年来,瑞士银行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继硅谷银行等美国多家银行宣布倒闭,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恐慌情绪蔓延之后,名列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的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简称为瑞信)再次上演“危机时刻”——成为第一家陷入危机漩涡的银行。

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瑞银集团收购。此举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局势陷入进一步动荡。

瑞信因何陷入危机漩涡?会带来多大损失?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

老牌银行巨头瑞信是一家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机构,于1856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也是瑞士的第二大银行,瑞信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5万名员工。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瑞信深陷高风险逐利、内控缺失、帮毒贩洗钱等惊天丑闻当中,危机重重。

该行年度报告表明,2022年净亏损近73亿瑞士法郎,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亏损。近期,瑞信又出现了一个季度净流出超过1100亿瑞郎的情况。瑞士财经博客的一份报告称,之所以被储户疯狂挤兑,根本原因在于瑞信对储户失信了。

除了内部管理混乱、深陷洗钱丑闻外,据瑞士《周日报》报道,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在美国施压下,瑞士银行放弃中立立场,对俄罗斯资产进行冻结。“光瑞士信贷就冻结了俄罗斯的176亿瑞郎,合计190亿美元资产,这一数字约占俄罗斯自然人和法人在瑞士所有资产的33%。”“世界看到瑞士信贷放弃‘永久中立’原则,很多富豪家族坐不住了,他们的钱都不敢存在瑞士了。”《周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这也是瑞信招致客户恐慌情绪,进而出现挤兑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去年10月,瑞信濒临破产的消息就在社交媒体间流传,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巨亏导致企业运营陷入困境。此前,供应链金融公司格林希尔的破产,导致瑞信最终关闭了其持有的100亿美元供应链金融基金。

进入2023年以来,瑞信局势依然不容乐观。3月14日,瑞士信贷集团宣称过去两年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管理层也据此得出结论,集团的披露控制和程序无效,这一缺陷涉及未能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以查明和分析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风险。次日,瑞士信贷开盘跌近30%,股价再创历史新低。

为了避免金融体系遭到系统性风险,瑞士金融机构发表声明支持瑞信。对此,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不会在瑞信持股超过10%。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阿马尔·阿尔·胡代里接受采访时,被问及若瑞信再次要求增加流动性,沙特银行是否愿意协助瑞信时,他表示:“答案是绝对不会,除了监管和法规的限制这些最简单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理由。”这一表态,令瑞信出现新一轮疯狂下跌。由于市场担忧瑞信违约风险,瑞信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高位。

如果瑞信“爆雷”,产生的连锁反应必将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也会损害以金融为支柱产业的瑞士在全球的地位。瑞士政府意识到,对于瑞士而言,一旦瑞信银行倒闭,瑞士各大银行极有可能步其后尘,陷入挤兑的狂潮,导致其更多的银行倒闭,瑞士国家信用也会受到波及。

为了救助瑞信银行,瑞士政府计划拿出500亿瑞郎进行救助,“光这笔钱,就占据了瑞士全年财政收入的20%”。然而,此举依然挽救不了瑞信每况愈下的命运,因为在消息宣布之后,瑞士信贷的存款流出量每天高达100亿瑞郎。瑞士的援助计划,只能够让瑞信银行撑5天。

为了挽救瑞信,瑞士政府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瑞银和瑞信“达成一个简单直接并购方案”。

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3月19日,瑞士监管机构发布声明称,在与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瑞士联邦和瑞士央行密切合作下,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UBS)将全面收购瑞信,以避免瑞信眼下危机对本国乃至全球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动荡”。3月19日晚间,瑞士总统阿兰·贝尔塞特在伯尔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流动性外流和市场波动表明,已经不可能恢复市场信心,绝对需要一个迅速和稳定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瑞银对瑞士信贷的收购。”

在監管部门的督促下,瑞银最终同意以32.5亿美元收购瑞士信贷,以保护瑞士和全球银行系统,防止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蔓延。具体说来,瑞银以每股0.76瑞郎的价格,购买瑞信价值约30亿瑞郎的股票,高于早些时候被瑞士信贷董事会拒绝的价值约10亿美元出价,合每股0.25瑞郎。然而,这个报价仍远低于瑞士信贷此前1.86瑞郎的收盘价。

为了应对挤兑,瑞士政府承诺,通过央行为这次收购提供最高限额达2600亿瑞郎的信用资金支持,其中包括政府将承担的最高90亿瑞郎的潜在损失。此外,瑞士财政部表示,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瑞士国家银行已同意向瑞银提供由联邦违约担保支持的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额度。

这些措施引发了瑞士各政党的普遍担忧。瑞士社民党共同主席塞德里克·韦尔姆斯称,在瑞银收购瑞信之后,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AT1可转债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

所谓AT1(Additional Tier 1),即额外一级资本债券,是一种可计入银行监管资本的次级债务。AT1债券本质上是一种带有保险的债券,是金融危机后改革的产物。按照瑞士政府的说法,发行这些债券的目的是在机构陷入困境时承担损失,并将银行倒闭的风险从纳税人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对此,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评论指出,“请注意,172亿美元AT1债券不是瑞士信贷银行暂缓支付,而是直接归零了!”“这样一来,瑞士政府以救助瑞士信贷为名,直接就赖掉了瑞士信贷银行投资人172亿美元的债务。”

毫无疑问,此举是瑞士政府直接耍赖的一种行为,“这相当于瑞士信贷把用户的债券直接归自己所有了。”换句话说,瑞士信贷银行的客户从瑞士信贷银行购买的172亿美元的债券,被瑞士政府直接一笔勾销了,债权人将因此血本无归。“這是瑞士银行在明火执仗进行打劫,是一种公然的赖账行为!”

瑞士联邦政府说,面对目前困难形势,瑞银集团收购瑞信是恢复金融市场最近缺乏的信心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管理瑞士及其公民面临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

按照上述说法,沙特国家银行这次亏大了。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指出,“目前,瑞信爆雷已知的倒霉蛋就是沙特国家银行。瑞信银行的最大股东沙特,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睡一觉起来,自己的损失已经超过10亿美元。”公开的资料显示,2022年10月沙特国家银行才以14亿瑞郎的价格收购了瑞信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这过去还没半年,14亿瑞郎变3亿瑞郎了。除了沙特国家银行,因为瑞信爆雷而遭受重大损失的就是持有瑞信银行AT1债券的客户了。

AT1债券持有人本应该像所有的债权人一样,如果银行倒闭,至少在理论上,AT1债券持有人应该得到补偿,或者获得瑞信的股权,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从瑞银的赔款中获得一部分利益。然而,瑞士监管机构利用自己的特殊权力,绕过债券持有人,把AT1债券直接减记到零。需要指出的是,瑞信被收购后,股东权益仍旧可以保留接近50%。这一做法让债券持有人感到愤怒,“瑞士银行业这一段神操作,他们连底裤都不要了。”瑞士财经博客揶揄道。

对瑞信这家拥有160余年历史的贷款机构的收购,是一个标志瑞士全球金融发展史的一个历史性事件。“通过阻止瑞银的股东投票,正常的公司治理规则已经失效。”道富银行首席执行官罗恩·奥汉利指出,为了拯救瑞信,瑞士两次违反了自己的承诺:第一次是在没有经过股东投票的情况下,强行将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出售给竞争对手瑞银;第二次是他们选择救助股东而不是债券持有人——即使他们持有风险最高的债券。

拥有瑞信和瑞银3%至5%股份,代表瑞士养老基金的社会思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文森特·考夫曼说,绕过股东对交易进行投票的做法是糟糕的公司治理。他说:“我从未见过采取这样的措施,这表明情况有多么糟糕。上述做法是否足以恢复全球对瑞士金融系统的信任,也非常令人怀疑。”

猜你喜欢

瑞士政府国家银行瑞信
瑞信“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