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

2023-05-07魏际刚

中国经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体系

魏际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大的现代产业至关重要。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列出农业、制造、质量、航天、交通、网络、海洋、科技、贸易、教育、文化、人才、体育等强国建设任务,就是从产业层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谋篇布局。

当今中国已处于全方位深刻变革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变量因素,高质量推动产业现代化、推动产业由大变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做好战略谋划。

一、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掌握中国产业发展实际及其特点,是推动产业强国建设的首要前提,这就是要了解“在哪儿,有什么?有多少?强不强?”。总体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科技、交通、金融、网络、数字、能源等重要产业的大国,在数量与规模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但中国还不是产业强国,在质量、效率、竞争力、创新、品牌、前沿技術等方面尚需“二次追赶”,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还面临巨大风险与挑战。

(一)中国产业强国建设具有良好基础

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农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完整的各类制造产业链条。制造业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世界经济紧密连接,“世界工厂”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体现了坚实的制造实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重点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存在不少突出短板与弱项

也要看到,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结构不优。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不高。设计、研发、精密加工、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利润主要来源于低附加值价值链环节。质量水平不高,缺乏优质品牌,与消费者期望差距大。

二是效率不高。多数产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落后于发达经济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部分传统重化工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投资效率持续下降。

三是创新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链不完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四是根基不牢。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尖端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与美欧日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重受制于人,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存在被“卡脖子”的巨大风险。

五是环保压力大。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如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

六是供应链风险。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例如: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

(三)面临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中国产业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大变革,全球科技创新将有重大突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面临重大变化,国际间的产业、科技、供应链、模式竞争更趋激烈。

中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更为突出,面临短期性问题与长期性问题叠加、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交织、不确定性增加等重大挑战。特别是,美国为维持全球科技霸权,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与威胁,针对中国不同的产业实施贸易摩擦、绿色壁垒、选择性脱钩等措施,中国产业现代化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

二、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主要思路

面对全球性竞争与变革,作为崛起中的负责任社会主义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产业发展的定位、面临的形势、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其发展应统筹人民、国家与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以“造福于民、强大国家、繁荣世界”为使命,根据形势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强国建设战略,勇毅前行,奋发有为。

(一)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支撑、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强大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具体目标:到2035年,构建起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完整、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制造业品质化智能化高端化、生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农业品质化高效化。新兴产业与前沿产业位居世界前列;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进入世界前列;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职工收入持续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产业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产业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

以人民为中心、以强国目标为引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创新规律、竞争规律,基于世情、国情,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和需求变化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富民、强国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兼顾、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固本培元,扬长补短;稳中求进,攻守兼备;上下互济,虚实结合;短长结合、内外联动。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并重,发展与安全并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释放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风险,持续提升产业实力、竞争力,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强国之路。

(三)重点任务

推动重点产业现代化、由大变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应紧紧围绕产业体系、基础、结构、创新、竞争力、可持续、国际合作等多维度进行战略部署。

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集高效农业、现代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服务业、未来产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速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统筹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现代产业生态。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产品品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围绕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完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需求,推动高品质、高性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竞争力、有良好体验、有市场前景、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发展。推动以平台化、共享化、供应链化、生态体系构建的新商业模式发展。

三是增强创新能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美好生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关键技术追赶跨越。加大科教人才支撑,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仿制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构建,推动建设政产学研用金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导向,构建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要素条件与环境,持续提升生产率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造就具有产品出口、服务出口、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及重大工程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型企业,加快培养国际细分市场领域竞争力强的“专精特”中小企业群体。

五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链、供應链绿色化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产业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保养、使用等各环节,推动全寿命周期绿色化。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能源消耗总量;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物流及绿色建筑,推进再制造工程,促进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并重转变。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与清洁能源生产方式,提升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供应比重。

六是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以全球视野和全球战略思维,经略周边,布局全球。以高度开放和对外连接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吸引各方资源和要素。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潜力市场。将中国产业深植于世界的资源、生产、研发、设计、创新、贸易、流通、金融、交通、物流、营销、信息和知识等体系。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政策建议

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国内外环境来促进产业现代化和强国建设,处理好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中国与世界、硬实力与软实力等关系,推进产业治理现代化,相应需要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体系。做好战略谋划与统筹。制定产业强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迄今中国已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为产业强国建设奠定了前期政策基础,但政策仍有很大优化空间。产业强国建设需有完整、协同的政策体系来促进,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创新、标准、知识产权、品牌、产业组织、中小企业、区域、土地、贸易、国际合作、环境、人力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

二是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市场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部门、地方不合理的进入壁垒。推动要素市场发展,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健全市场交易规则与价格机制,使交易公平,价格信号正确反映供需。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使市场经济成为信用经济。形成权威高效、规则合理、审慎包容、动态优化、前瞻性强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运行。

三是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开放体系。有序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充分理解各国发展的关切,与各国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努力构建科技突破、产业发展、全球合作的良好局面。按照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等原则,与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发展环境。

四是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法律体系。面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类型、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各类市场主体关系,优胜劣汰、新旧交替的客观现实,需着力构建与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相应、公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全面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创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适应结构优化、协调好各类主体关系、有效应对国际封锁遏制、保障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

五是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的文化体系。中国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先进、优秀文化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由大变强,需要有“道”和“德”,有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责任、诚信”、 “开拓、进取”、“平等、尊重”、“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绿色、生态”等社会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充分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体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