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双循环市场交集 拓展有效市场供需

2023-05-07沈国兵

中国经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双循环营商

沈国兵

2020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国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由此,作为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叠加美国对华经贸摩擦升级的有效政策,以期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双循环市场交集来积极拓展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

一、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市场交集

新形势下,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据此,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实施意见。实际上,实施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不是要放弃出口企业的海外市场,而是在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下尽力帮助出口企业存活下来。不过,在短中期内国内收入和就业没有显著回暖的情况下,想要通过扩大内需缓解中国外贸外需下滑并不容易。因为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要有就业、有收入。国内收入和就业越是没有明显的改善,那么民众就越不敢消费,需要自身来构建预防性保障。据此,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稳就业稳收入,从而促进实现扩大内需的功效。

同样,出口产品转内销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假定国内有足够的有效需求,而这需要依赖于另一个假定——国内有稳健的就业和有效收入,但是这后一个假定在短中期内又得依赖于稳外贸稳外资。据此,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就像发放消费券一样,虽然可以帮一些暂时因疫情无法出清的企业救急,但是不能过度地夸大出口产品转内销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出口产品向国际市场供给的标准、文化元素与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是十分不一致的,很多出口产品属于对方来样设计的,其外观设计和外域文化元素是很难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的,因而出口产品转为内销需要重新调整、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出口产品转销国内市场需要国内有稳健的就业和有效收入,产生有效市场需求,这又得依赖于稳外贸稳外资从而稳就业稳收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据此,我国已经把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双循环作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下以及后疫情时期叠加美国对华摩擦升级的有效政策,来积极应对外贸外需下滑。当前,需要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阻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此,要想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外贸外资企业营商环境成为首要选择,进而通过稳外贸稳外资,防止与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脱钩”。

现实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是中国稳外贸的最关键支撑者。据國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1万家,增加7%,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2.9%,占进出口总值的50.9%,比上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8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6.77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 2 . 9 %和16.1%。据此,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持续担当起中国对外贸易的骨干力量。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叠加美国对华摩擦升级下,中国在短中期内实施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对拓展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据此,在中长期内,中国更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和留住跨国企业,大力改善和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的社会氛围,这样就自然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大循环,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大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市场交集,以形成有效的统一大市场,进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在发挥国内贸易市场规模优势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一些学者和媒体以中国拥有14亿人口来阐述中国的内需市场规模之庞大。尽管是大国经济规模或超大市场规模,但是,相对于世界,中国国内贸易市场规模仍然是有限的,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据《世界贸易统计评论2020(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统计,2019年世界商品进出口总额达371700亿美元,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12.3%,而2019年中国内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人民币,约合59008亿美元,约占世界商品贸易的15.88%。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 0 1 9年中国人口为140005万人,而当年世界总人口达771346.8万人,[1]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15%。

另据《世界贸易统计评论2022》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商品出口占到世界出口的15.5%,位居世界第一位,当年美国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8.1%;2021年中国商品进口占到世界进口的12.2%,排名世界第二位,当年美国商品进口占世界进口的13.3%。[2]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 4 0 8 2 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约合69141.1亿美元,约占世界商品贸易(2021年世界商品贸易额437120亿美元,含出口216780亿美元、进口220340亿美元)的15.82%。[3]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中国人口为14.13亿人,而2021年世界总人口78.75亿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7.94%。

据此,相对于世界超大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内贸市场规模从1999年占世界商品贸易比重的15.88%下降至2021年的15.82%,中国人口规模也从1999年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15%下降至2021年的17.94%。因此,尽管中国是大国经济规模或超大市场规模,但是中国国内贸易市场规模相对于世界来说仍是相当有限的,中国内贸市场规模尚不到世界市场的16%。

三、尽管是超大人口规模,国内具有有效市场需求的人口规模仍须提升

相对于中国人口规模和进出口规模,中国国内具有有效市场需求的人口规模需要认真分析。这里需要区分有效市场需求(即市场上具有经济购买能力的现实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短期内无经济购买能力的欲望需求)。这样,即使中国拥有世界约18%的人口规模,但是就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依据中国人口规模只能得出中国具有国内超大规模的潜在市场需求而非现实的有效市场需求[4]。因为中国约有42.5%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决定着他们尚处于潜在的市场需求阶段而非凯恩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需求。

因此,虽然中国总量是大国经济规模,但是国内有效市场需求规模仍须提升。相对于国内有限的有效市场需求来说,更大的世界市场规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仍然十分重要,因而需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开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大力推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真正相互促进的经贸发展,而非单单以国内市场发展来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作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警惕国内一些行业产品的无效供给

中国国内市场供给呈现出一些产品相对过剩的无效供给,直接对扩大内需和增加相匹配的消费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美国对华经贸摩擦升级叠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国外贸需求下滑和工业需求萎缩等导致中国一些行业产品产能过剩、无效供给问题凸显出来。越是接近于初级产品供给端的行业,产品遭受到的压力越大。比如,煤炭、矿产开采、生铁、粗钢、水泥、氧化铝等行业产品已出现需求负增长或低增长,使得这些行业产能闲置、无效供给严峻。现实中,早在2003~2006年,中国就曾专门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三部门实施了严格的调控,采用供地、融资、核准、行政检查等手段限制这些行业的投资。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对部分行业产业产能过剩施以调控。2013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列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8年12月,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处置“僵尸企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去除无效供给的有力举措。2020~2022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叠加美国对华摩擦升级造成了世界性有效市场需求萎缩,我国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使得中国一些行业产品无效供给变得愈发严峻。

五、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一些有效市场需求面临被断供的风险

中国国内一些高端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可能面临被断供的风险,表现为一些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动辄采用“实体清单”加大对中国公司和机构及个人实施技术制裁。为了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美国已对中兴、华为等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加大技术封锁,甚至实施断供芯片等,以达到遏制中国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目的。并且,美国通过威胁来裹挟其他跨国公司也对华为实施芯片的断供封锁。根据美国政府禁令,所有用到美国技术的厂商供货华为,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由此,2020年7月16日台积电表示,受美国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禁令的影响(2020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华为的限制新规于9月15日生效),台积电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过任何来自华为的订单,若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不变,将在9月14日之后停止对华为供货。8月7日,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就能否给华为海思代工表明态度:遵守美国规定。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套规则,对向中国的出口实施了系统的、特定技术的出口管制,以限制中国购买和制造某些非常先进的计算芯片的能力。2023年1月27日,美国、荷兰和日本三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官员在美国白宫结束高级别谈判,就限制向中国出口一些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将照搬美国于2022年10月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其可能采用的范围扩大到荷兰ASML、日本东京电子和尼康等公司。据此,美国拜登政府对中国采取了比特朗普政府更为强硬的立场,对向中国企业提供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等尖端技术实施了全面限制。拜登当局霸凌华为等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致使中国的一些高端产品有效市场需求将得不到有效产品供给,面临可能被断供的风险。

在此新形势下,中国面临着一些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有效市场需求可能被断供的风险。为打破美国对华加码的“实体清单”制裁对中国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连接的不利影响,当前中国需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和提升一些特定高端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同时扩大双循环市场交集来积极拓展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进而支撑起中国经贸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双循环格局下中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研究”(22JJD79001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资料:

[1]数据来源:http://data.un.org/en/reg/ g1.html

[2]WTO (2022), 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22,pp.56-57,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wtsr_2022_e.pdf

[3]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2021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757元。

[4]根据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其根源在于三個“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以及流动偏好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双循环营商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