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身音乐教育 埋下美的种子
——音乐教育家罗琦专访

2023-05-06刘嘉琦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乐团乐队音乐

文/刘嘉琦

罗琦,西安铁一中艺体主任,乐团指挥。现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美育专委会副主任,陕西省基础教育教指委美育专委会主任、陕西省音协理事、陕西省艺教委委员、陕西省交响乐协会、陕西省民管会副会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先进生产者、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劳动模范、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随着指挥棒的落下,朱践耳作曲的《节日序曲》在音乐厅中热情奏响,热闹欢快的节庆氛围瞬间洋溢全场。在陕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这支由中学生组成的西安铁一中交响乐团不仅圆满完成了整场演出,更奏出了《节日序曲》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神韵,也展现出他们对音乐、器乐演奏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这场演出的指导教师正是乐团的指挥——罗琦。三十多年来,他组织铁一中学生举办近百场各类音乐演出,在各级各类音乐交流和比赛取得诸多优异成绩,获得广泛社会认可。看到孩子们的出色发挥,欣慰、幸福是他内心最直接的感受。

情系音教之缘 着力音乐实践

谈及自己多年所走的音乐道路和在铁一中的工作经历,罗琦与音乐与铁一中的交织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缘”字。罗琦出生在甘肃平凉,一岁时,小儿麻痹症造成他终生的腿脚不便,之后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陕南山区略阳上学。年少的罗琦发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肆意嬉闹奔跑。内心的声音又告诉他与大家是相同的,因为一样渴望着勇猛、强悍。强烈的愿望生根破土,在寻觅着生长的方向。音乐,这时与他相遇。此后,是他走入音乐的世界,亦或是音乐走入他的世界,从此艺术的阳光与雨露洒入他的内心。

“音乐,第一可以带来满足和安慰;第二可以让我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受益很多,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困难,音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的生活不能没有音乐,之后从事音乐教育正是我生活中音乐追求的延伸。”罗琦这样说道。

一把三十几元的小提琴是他学习音乐的开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略阳专业老师稀缺,靠着自学和向人请教,他抄了一份又一份的乐谱,聆听一句又一句的指点,艰难摸索着。“文革”十年正是罗琦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学习环境的宽松让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的爱好上,他又通过书籍自学和声等音乐理论。文革结束后,文艺思潮开始兴起,作为文艺青年的一员,罗琦开始尝试作曲,部分作品曾刊发到《群众音乐》等专业音乐刊物上。

高中毕业后,罗琦由于身体原因免于下乡,回到家乡山区的一所公立学校任民办的文化课教师。1980年,他随家人工作调动来到关中,转行成为工人。这几年的工作虽然与音乐无关,但他对音乐的热情有增无减,罗琦对待音乐的态度是认真的,由于从小教育资源的匮乏,此时实现成为一名杰出的演奏家或作曲家的梦想已然不大可能。听取他人建议并经过深思熟虑后,1982年罗琦离开工人岗位,进入铁路系统学校再次成为一名教师。

“我在作曲方面不能得到好的发展,但是我可以去传播音乐,让更多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同时也可以回报自己在成长中得到的许许多多的关爱与呵护。”1985年,他如愿成为一名正式的音乐教师,从此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充电,陆续参加了中铁文工团一年的和声、指挥、配器理论学习,以及河南大学三年专科、三年本科的音乐教育函授学习,不断研习专业指挥资料,观摩优秀乐队视频资料,并多次参加高水平指挥培训班等。

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快速提升着他的音乐教学能力,而过往乐器演奏、作曲理论的基础也带给他更多的专业支撑。罗琦认为音乐教学不应像以往的旧模式那样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学生唱歌,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去实践音乐同样重要。作为音乐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注重音乐实践开始成为他最鲜明的教学特色,此后无论在哪里任教,他都会组织学生成立各种乐队、合唱队等,在课后进行排练演出,延伸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效应。

在一次教育系统交流演出上,罗琦指挥的铁三中教工民乐队表现亮眼,引起了铁一中校方的注意。铁一中的校乐队由于缺乏合适的组织者已经断档十年,罗琦展现出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成为这个关键空缺的理想人选。接到邀请的罗琦来到铁一中任音乐教师,着手乐队恢复工作。事实上,这个断档十年的乐队罗琦却并不陌生,在他小时候,铁一中管乐队曾到陕南举行巡游演出,演至略阳时年少的罗琦就一路跟随乐队观看表演。多年后,这个少年已经从观众成长为带头人与铁一中乐队再次相逢。

培育校园文化 美育硕果累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铁一中曾在戴景路等教师的指导下成立管乐队、歌舞队,并排演《东方红》《白毛女》等节目,艺术教育一度很有声色,逐渐形成校园文化氛围。到罗琦接手时又面临重头再来的局面,仓库中只留下一些无法使用的老旧生锈的乐器,1991年冬天他组建铁一中管乐队时只有9 名学生,仅一名有器乐学习基础,没有供乐队排练和存放乐器的场地,甚至在室外排练时还遭到反对,常常从一个角落挪到另一个角落,几乎走遍了学校所有的地方,这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排练的情景罗琦至今仍历历在目。

寒冬酷暑,几度春秋,孩子们逐渐能站在台上富有仪式感地吹奏出一支支动听的乐曲,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被吸引主动报名加入。1996年管乐队已扩展为50 多人的管乐团,并举行了首场交响管乐音乐会。演出的成功获得了校领导的肯定与赞许,也让学校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艺术教育的规律,认可了艺术教育为学校带来的价值,其中既有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带来的育人价值,也有学校办学效应的社会价值。

得到支持的乐队工作迎来了快速发展,1998年铁一中成立交响乐团并于2000年举办了第一场交响音乐会,2002年又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不到十年时间,铁一中建立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乐队,实现了乐队音乐表演形式的全面性,并常年保持三百余名学生参与。

“音乐活动丰富多元,学生的演出时间和锻炼机会才能增加,学生的阅历才能变得丰富,学生的眼界才能更为开阔,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此,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才能不断提升,乐团才能长久发展。”在罗琦的组织下,各种音乐活动成为铁一中校园日常的一部分:校内三支乐队轮流为学生举行讲座式音乐会;学生可以随意观摩的开放式排练;常态化的沙龙式小型音乐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动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项目的采风;校外音乐团体来校表演;邀请专业名家来校开展“古韵流芳——古琴进校园”“陕北原生态演唱欣赏会”“秦腔欣赏讲座”“西方室内乐欣赏音乐会”“与吉他的对话”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如今铁一中内随处可见背着小提琴、拿着小号、提着琵琶往来穿梭排练的学生身影。每栋教学楼大厅放置一架三角钢琴,学生经过时就可以弹奏,学生们也从开始的围观变为习以为常,音乐真正成为铁一中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罗琦认为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当它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后,就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团队更迭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是作为学校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几十年来,铁一中乐团举办了近百场各种类型的音乐会和专场演出,足迹踏遍欧、美、亚、非等国家和地区,完成了数十项国际音乐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参加了国内几乎各项中小学生的大型交流项目。在罗琦执棒指挥下乐团获得七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现场比赛十余项一、二等奖,全国第四届管乐比赛一等奖,奥地利佛克拉布鲁克国际管乐音乐节二等奖,美国第二届世界管乐大会一等奖和18 岁组最佳表演奖,南非国际管乐节金奖等。上千学子被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录取。

践行素质教育 建言顶层设计

乐团是音乐素质教育和音乐文化推广的载体,罗琦在排练曲目的选择上遵循经典性和文化性,同时满足了时代、民族、风格和流派的多样性,并且符合学生的演奏能力和心理接受,以及校园演出时观众的欣赏和喜爱,先后排练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朱践耳《节日序曲》等中外交响作品和管弦作品千余首。罗琦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每场必演中国作品,尽可能安排陕西地方风格的作品。他认为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立,首先应体现在本地区母语文化的基础之上拓展和融合。

面对符合学生演奏的陕西风格的管弦乐管乐作品较少的现状,多年来与作曲家一起,为乐团量身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陕西地方风格的乐队作品,并获得诸多奖项。罗琦认为民族情感是首先建立在地域文化的情感之上的,“陕西娃得先建立陕西文化根基,沁入心灵才能产生情感,作品必须得跟你的陕西话、凉皮、泡馍、秦腔融在一起”。乐团通过组织创作演出陕西风格作品创新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方式。

同时,乐团通过不断摸索建设、管理、组织、实施以及处理好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联,形成了课程化管理的机制保障,使乐团在制度下进入常态运行,克服了随意性和临时性,并带动了合唱、舞蹈、戏剧等团队以及体育团队教学领域。之后铁一中成立了艺术体育管理中心,罗琦担任主任。中心在学校全局工作情况下安排制定乐团各项计划,既明确了乐团工作,又避免了同其他课程尤其与文化课的冲突,确保了艺术体育管理中心的工作落实到位。

多年的实践经验,让罗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把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组建学生乐队的理念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三维一体”的内容中:首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其作为基本教育培养全体学生音乐兴趣;第二,再将音乐团队排练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学生通过音乐表演满足其兴趣愿望;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实践成果对外参赛交流,也包括校内举行音乐讲座、音乐会,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演出提供平台等。历时十九届的春芽杯等多项极具影响力的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就是由铁一中创办和承办,为陕西省少儿艺术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多年来,罗琦努力寻找中学音乐教育的突破口,以音乐实践促进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及省、部的学科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多次在省部级音乐教学比赛中获奖,举办公开示范课和讲座。先后主持及参与了《中学器乐教学实验》《高中音乐欣赏音乐听觉训练》《西安市中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乘着歌声的翅膀》(任主编)、《音乐教学论》(任副主编)、《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参编)等多部论著出版,并被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选为教材。

他还参与到国家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中,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代表一线教师参与了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和全国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的审定,担任全国第六、七届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比赛的评委等全国重大音乐教育学术活动,尤其是作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0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的核心成员,以及课标的解读和教师培训的多领域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退休后罗琦受学校返聘继续留任学校工作,不仅要负责学校相关工作,还在承担国家课标的修订工作。采访时,忙碌中的罗琦依然保持着优雅爽朗的形象。这么多年来,他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与学生。他说:“人生是短暂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我的人生中曾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要用更多的来回报社会和他人,选择教师职业是我今生的无悔追求”。谈起带过的学生他总是如数家珍,之前一位毕业很久的学生回来看望他,“向前走着,离目标就不远了。”罗琦在学校展览上曾经写过的话,多年来被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鼓舞着一路前行。限于文章篇幅,很多动人的教育故事编者没能再展开谈及,但罗琦对音乐的热爱、教育的挚爱、学生的关爱,是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三十余年来,作为铁一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员,罗琦对音乐教育,对铁一中都怀有着深沉的感情,音乐滋养浸润着他的生命,铁一中为他施展音乐教育理想提供平台,而他也用辛勤与成绩为这份音教之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乐团乐队音乐
梦想乐队
滚烫的交响灵魂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音乐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
FOLLOW FOLLOW 《乐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