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3-05-06张懿文余向群王海艳
张懿文,余向群*,王海艳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打造数据产品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具有泛生性、开放性、流动性、普惠性和虚拟性等特点。随着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逐渐深度融合,生产要素发生变化,生产力也随之提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企业不可能超越生产力来组织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而企业作为生产要素的集中地以及宏观经济的微观构成,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因此,应落实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驱动经济结构深度变革,这对于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综述
1.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传统企业+新兴技术+大数据”综合转型,其本质是以数据新生产要素和数字化新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升级,对转变经济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具有深远影响[1]。Fitzgerald等将数字化转型解释为企业使用数字技术(如社交媒体、嵌入式设备等)进行重大业务转型,从而简化运营模式以及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的一种转型模式[2];在此基础上,Kohli等认为管理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则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部因素[3];此外,Vial审查并总结了282项工作,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个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数字技术的影响,企业寻求改变其价值创造的路径,同时识别对组织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各种因素,优化重组生产要素,促使企业更合理地配置自身资源。
2.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Higgins最早从财务角度衡量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并提出可持续增长模型[5]。为检验一家公司的增长目标与其财务政策的一致性,Higgins引入了可持续增长这个概念。对于那些想要维持目标派息率和资本结构而不发行新股的企业,得出了销售增长速度快慢决定了股东权益增加与否这一结论。在企业内部,Alfred的研究表明企业自有现金流会约束企业的增长率,提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现金流构建的模型计算出的现金余额替代表示[6]。在企业外部,Bansal等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时将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自身竞争能力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7]。
除此之外,企业面临的环境、反应情况以及驱动因素也成为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时的考虑因素[8]。汤谷良等发现了现金流口径上企业价值和增长的关系[9];王黎华等指出Higgins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不能应用于我国企业,我国企业应使用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等要素构建模型[10];汪平应用Higgins增长模型得出国有企业适当留存利润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结论,并在兼顾国有股权资本成本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国有企业分红比[11]。
3.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对推动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2]。
从微观层面上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处理实时数据生成最优生产方案,加快要素配置以及生产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13]。从中观层面上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影响产业数字化转型,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消除了实体市场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负面影响,加强了区域、产业间的交流和合作[14],提升了区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字化转型依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凭借其低风险、流动性、普惠性特点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实现金融服务模式和新型金融工具的创新,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促进整体经济向上向稳运行[15]。
(二)问题的提出
从已有研究来看,对于数字化效应的研究大多关注其经济绩效,包括创新绩效、企业业绩、全要素生产率等,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仅关注企业的经济绩效远远不够。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图厘清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强化核心竞争力以及创造价值的有力工具。因此,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用数字化思维来思考工作,将企业业务运营和组织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产生的数据转化为企业生产要素,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分析手段作为生产工具,让企业在产品、服务、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都能全方位地创新,在每一个领域都能降本增效。无论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借助时时精准的数据抓取、存储和分析,数字化转型将帮助企业重塑业务流程、优化运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2)数字化转型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发展战略过程中的联动机制,对战略的分析制定、落地实施、动态调整等全过程进行柔性管控、迭代优化,以有效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完成市场开拓。同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完成商业模式转型,且更加有韧性地应对各种经营环境的变化,从而创造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据此,提出假设H1——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参考现有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企业能够利用数字化转型改善内部控制、提高绿色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并进一步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内部控制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16],信息在企业内部流转更流畅。由此,数字化转型改变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运行方式,缓解委托代理矛盾,保障职责分离,从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了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舞弊风险。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企业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能够实现提升效率与降低风险,使企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主营业务的长期提质增效上[17],保证企业在竞争领域以及在未来的扩张环境中保持长盛不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创新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用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升级”的号召,在走数字化转型之路的同时,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投资力度,不断履行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责任,同步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社会环境的绿色发展。企业对于前瞻性技术的敏锐度不断提升,主动寻求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的途径,并在提升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创新风险[18]。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企业更能受到政府以及市场的青睐,能提升主营业务的发展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融资约束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信贷风险较高,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资产、经营信誉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使得企业很难及时获得资金,且要面临较高的贷款利率。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相较于大企业来说更大[19]。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可有效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状况。同时,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能提升市场对其评价[20],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21],缓解融资约束。因此,企业缓解融资约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财务稳定性,使得企业无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财务领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主营业务活动,并参与回报期更长、收益更大的项目,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a——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H2b——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绿色创新动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H2c——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检验研究假设,本文设定如下模型:
Yi,t=α0+α1Xi,t+∑αkCi,t+εi,t
(1)
Mi,t=β0+β1Xi,t+∑βkCi,t+εi,t
(2)
Yi,t=γ0+γ1Xi,t+γ2Mi,t+∑γkCi,t+εi,t
(3)
上述模型中,Yi,t表示i企业在t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Xi,t表示i企业在t年的数字化转型程度;Mi,t表示中介变量,分别是内部控制、绿色创新、融资约束;Ci,t表示控制变量;εi,t表示模型随机误差项。式(1)用于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总效应,α1表示总效应的大小,检验假设H1;式(2)中的β1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式(3)中的γ1体现了总效应的直接效应,式(3)表示加入中介变量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合式(1)、式(2)、式(3),可以检验假设H1、H2a、H2b、H2c。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参考Higgins可持续增长率度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5]。
2.解释变量为数字化转型。本文借鉴吴非等的做法,使用上市企业年报中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12]。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构化特征词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构化特征词图谱
3.中介变量。其包括:(1)内部控制。借鉴吴丹等的研究,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除以100反映内部控制质量[22]。(2)绿色创新。借鉴邓玉萍等的研究,采用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的自然对数来衡量绿色创新[23]。(3)融资约束。借鉴Hadlock等的研究,利用企业总资产和企业年龄来构建SA指数,并作为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指标[24]。
4.控制变量。为提高研究的准确度,本文加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TobinQ值(Z1)、资产负债率(Z2)、成长性(Z3)、股权集中度(Z4)、固定资产比率(Z5)、独董比例(Z6)、两职合一(Z7)、企业年龄(Z8)、审计质量(Z9)、账面市值比(Z10)。详细的变量解释见表1。
(三)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初始样本包括2011—2021年的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对数据作了以下处理:(1)剔除金融业企业;(2)剔除ST和*ST的企业;(3)剔除关键变量数据缺失的企业;(4)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的双边缩尾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共得到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26 099个观测值。数字化转型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的企业年报资料,采用Python抓取文本数据并作关键词文本分析得到;内部控制数据根据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DIB)中的内部控制指数除以100得到;绿色专利申请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余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出了描述性统计结果。数字化转型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049 9,标准差为1.393 9,表明样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差异较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小值为-0.360 3,最大值为0.320 4,平均值为0.050 9,表明样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内部控制均值为6.587 4,表明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不断完善。绿色创新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025 4,标准差为0.918 5,表明样本企业绿色创新的差异性较大。融资约束的最小值为-4.421 2,最大值为-3.122 4,均值为-3.809 6,表明样本企业仍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
(二)回归分析结果
表2列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回归结果。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数字化转型的系数显著为正,初步验证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影响。列(2)加入了控制变量,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的确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假设H1得到验证。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TobinQ值、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企业年龄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高TobinQ值、高成长性、高股权集中度以及成立较久的企业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和账面市价比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低偿债能力、高固定资产持有以及高账面市价比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2 基准回归分析结果
(三)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参考温忠麟等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2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显示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在加入内部控制后的模型(2)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在10%的水平上显著,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01 6,内部控制的回归系数为0.035 9,表明数字化转型会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且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假设H2a得到验证。模型(3)显示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显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在加入绿色创新后的模型(4)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在10%的水平上显著,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02 2,绿色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02 9,表明数字化转型会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且通过提升绿色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假设H2b得到验证。模型(5)显示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作用;在加入融资约束后的模型(6)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在10%的水平上显著,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02 0,融资约束的回归系数为-0.081 5,表明数字化转型会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且会通过缩小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假设H2c得到验证。
表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四)异质性分析
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分析如表4所示。产权性质分类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企业规模以总资产自然对数来衡量,平均数以上为大企业,平均数以下为中小企业。从表4可知,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显著为正,而在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相比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在政府、舆论以及事业伙伴的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领导已经在主观上充分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认为实施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否则企业将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2)部分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已经到了不得不对部分业务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阶段。如部分中小企业的下游客户为大型制造业企业,为配合客户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完成自身生产和物流的数字化改造。
表4 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本文首先采用变量替换法更换数字化转型指标作稳健性检验,然后引入滞后变量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
(一)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参考祁怀锦等的做法,对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重新构建[26],回归结果如表5列(1)所示。同时,参考何帆等的研究,设置了虚拟变量进行检验[27],回归结果如表5列(2)所示。从列(1)、列(2)可以看出,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系数分别为0.000 7和0.001 8,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表2基本一致,表明模型的结果比较稳健。
(二)内生性检验
本文选择除样本企业外同行业解释变量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见表5列(3)所示。弱工具变量检验F统计量为34.23,远大于10,且P值为0.000 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不可识别检验的P值为0.000 0,显著拒绝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从列(3)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仍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22 6,进一步证明主回归的实证结果具备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基于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绿色创新、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控制变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TobinQ值、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企业年龄、审计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例和账面市价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融资约束、内部控制、绿色创新均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4)相比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二)对策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企业要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具体措施:(1)企业应通过开展数字化课程培训,系统设计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向、举措、资源需求等,提高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前沿知识的获取。特别是通过对企业一把手数字化转型先进理念的培训,推动数字化从企业单环节突破到供应链管理、运营决策等全方位落实。(2)企业应将数字化转型理念融入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将内控执行中大量的审批、检查、复核等工作由人工变成自动化、智能化,有利于企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主营业务的长期提质增效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3)企业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4)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股权出让、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缓解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2.政府要升级政策保障措施。具体措施:(1)政府应统筹现有各类数字化专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各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持续推进行业平台系统搭建,加强数字化服务商对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融合贯通、开发利用,形成具有上下游运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产业链。(2)政府应推动内控法律法规建设,营造依法治企的良好风貌,为内控制度贯彻落实提供重要保障,提高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3)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绿色税收优惠、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灵活运用政策优惠主动开展绿色创新;同时,对致力于研发绿色产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府补助,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履行环境责任。(4)政府要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创建包含债券、银行以及证券市场在内的多方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融资环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