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鹰”廖家三兄弟率部起义前后
2023-05-06
民国时期,安徽省凤台县廖家湾出了三位国民党军将领,他们就是廖运周、廖运升、廖运泽。抗日战争期间,三人都立下过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期间,三人又分别率领部队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廖家三兄弟都是出身黄埔军校,因而被人称为“黄埔三鹰”。
廖运周
1927年,廖运周在黄埔军校时经靖任秋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叶挺领导下的第七十五团任参谋,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廖运周遵照上级指示,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抗战期间,廖运周一面奉命长期隐蔽,一面率部抗日,并屡立战功,很快被晋升为师长。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国民党军工作部派靖任秋和时任国民党军第110师师长的廖运周取得联系,计划在豫北举行起义。因蒋介石突然调该部前往山东,起义暂时取消。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部队,为日后开展起义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应廖运周要求,中共中央中原局先后派遣徐仁等到110师,被廖运周安排在重要岗位上等待时机。
廖运周从未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把当年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放在心头,想方设法为党争取革命力量。1947年,廖运周在110师成立了中共秘密党委,廖运周为书记,还发展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为日后的起义打下了基础。
1948年,廖运周接到了上级 “作好一切准备,迎接战斗,起义归队”的指示。11月6日,淮海戰役打响。解放军将数十万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淮海战场上。蒋介石急调黄维兵团赶去解围。110师当时隶属于黄维兵团,也随兵团由湖北战场向淮海一带开拔。一路上,廖运周将国民党军的机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给解放军。
11月24日,黄维误认为解放军已被“击退”,便令所属各部准备继续向宿县攻击前进。但黄维万万想不到,此时解放军已切断了黄维的后方补给线。等他察觉出解放军的战略意图时,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把黄维兵团的12万人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几里的狭窄区域里。26日午后5时许,黄维派人找来廖运周等,对他们说道:“刚才空军侦察报告说,今天,共军对我兵团的包围圈已经形成,我决定挑选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廖运周马上意识到举行战场起义,打破黄维突围企图的时机已到,就对黄维说:“我们师请求打头阵,愿当开路先锋!”黄维听罢大喜,立即对廖运周部署了任务。廖运周随后便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送到解放军指挥部,并把自己决定率部起义的计划也同时报告。他还提出,请解放军前沿部队在110师突围的左翼让开一个口子,等110师通过后“再把口子堵上”。解放军立即批准了他的计划。考虑到110师两翼皆为敌军,恐怕对起义不利,廖运周又一次面见黄维,对他说道:“4个师齐头并进,我军手中就没有了预备队。让我师先行动,如果进展得手,其他师可迅速跟进,扩大战果。”黄维马上同意,还命令通知空军调飞机配合110师的行动。
11月27日晨6时整,110师(缺328团)5000余人,按照拟定的路线,迅速奔向解放军的阵地。黄维通过报话机不时地询问110师进展情况,廖运周则不断向其报告“突围顺利”。上午9点多钟,4架国民党飞机呼啸着飞来,在110师头上来回盘旋。廖运周考虑到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地带,还要继续迷惑敌人,遂命令各连摆出预先规定的联络信号,告诉飞机一切“正常”。不久,110师起义官兵全部通过了解放军的前沿阵地,解放军随即迅速“把口子堵上”。跟在110师后面的国民党部队,突然遭到解放军的迎头痛击,死伤惨重。起义的当天下午,110师炮兵营参加了阻击黄维兵团突围的战斗。当晚,解放军中原野战军首长派第二纵队政委王维纲看望起义部队官兵,并在连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了廖运周的共产党员身份。淮海战役后,11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14军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
廖运升
廖运周率部起义的时候,他的两位堂兄廖运泽、廖运升在国民党第八绥靖区暂编第1纵队任正、副司令,司令部设在安徽寿县的正阳关镇。当暂1纵队驻正阳关之初,廖云泽、廖运升就开始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有关部门进行了接触。蒋介石派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安徽阜阳地区情报组中校组长刘惠生监视廖部行动。刘惠生到来后,经廖云泽、廖运升的思想工作,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表示愿与廖运泽、廖运升合作。
1949年1月,暂编第1纵队改编为暂编第1师。当时廖运周已经起义,蒋介石对廖运泽和廖运升更加不信任,将廖云泽调走。但为了稳定军心,蒋介石不得不任命廖云升担任暂编第1师的师长。廖运升继续和解放军取得联系。不久,解放军华野部队派人到寿县与廖运升见面,传达了华野首长关于起义的指示。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当局命令廖运升率部离开寿县南下,渡江至芜湖。在此,通过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石原皋、方向明等联系,廖运升与中共皖南游击队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为游击队秘密送去电台一部。不久,暂1师被改编为暂编110师,廖运升仍任师长。该师不日奉命南下,前往杭州。在这里,廖运升和支持起义的军官多次集会,交流情报,分析形势,大家一致决定,不再跟国民党继续南下,在浙赣线上把握起义时机。为此,他们立即分头去做相关工作:派人去找解放军和游击队;设法拖延南撤时间;着手分散安排随军家属。
4月中旬,暂编110师到达萧山后不久,廖运升就接到了堂弟廖运周派人送来的信,积极准备起义。1949年4月下旬,暂编110师奉调浙江义乌,接替国民党军第35师防务。5月2日拂晓,廖运升率部到达义乌。鉴于形势紧迫,5月3日上午,廖运升决定就地起义。当晚,廖运升就召集暂编110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宣布起义,并派人和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浙东游击队取得联系。5月8日下午,解放军第12军第35师自金华方向到达义乌,义乌宣告解放。5月中旬,暂编110师遵照解放军二野总部命令,进行了整编,原暂编110师3个团,编入解放军第12军,师直属部队包括学生队编入军直属队。从此,暂编110师起义官兵跨入了人民解放军行列,随大军南下,追歼国民党军残部,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廖运泽
廖运周的另一位堂兄廖运泽早在1926年6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曾受上级指派,在国民党军队中秘密建立中共地下党组织,从事兵运工作。
廖运周起义后,蒋介石发布命令,解除廖运泽国民党第八绥靖区暂编第1纵队司令的职务,调到后方任闲职(实为人质)。廖运泽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没有赴任,而是带着家属去了苏州亲戚家暂时栖身。廖运升率部到达杭州时,廖运泽携家人赶赴杭州和廖运升会合,参与制订起义计划,并和廖运升共同行动,和暂编110师前往义乌。到达义乌后,国民党第85军军长吴求剑派高参李英伯带人尾随而至,要暂编110师家属立即全部集合上车。廖运升始终以钱粮筹措需要时间、自己的家属去杭州城内看病未归为借口,坚持不集合家属上车,双方相持到中午。廖运泽为了使起义能顺利进行,挺身而出,带着全家随李英伯上了火车。火车到达金华时,暂编110师已经起义,廖运泽设法摆脱了看守,率全家下车,改乘汽车前往广州。
廖运泽到广州后,被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出走香港。在香港期间,廖运泽在中共华南局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与他人一起成功策动国民党军第318师起义,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52年夏,廖运泽从香港到达北京。
(摘自《人民政协报》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