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5-06于娟侠
于娟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陕西省潼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打造有潼关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是同时承载黄河、秦岭两大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县,生态战略地位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潼关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守护绿水青山,当好黄河、秦岭的生态卫士。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统揽,落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河湖长制、“清四乱”、清废行动等工作,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坚持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控山、智慧管山,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建立“峪长制”“警长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秦岭生态环境县镇村三级联动保护责任机制。推进“数字秦岭”技术应用,实施秦岭智慧化管理,全面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强秦岭植被、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持续推动秦岭生态稳步修复,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
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优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市补短板项目,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城北生态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格局,推进“一街一景”建设,持续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环境从“脏乱差”到“清绿美”逆袭。以制度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先后出台《潼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核办法》等20余项制度规定。
狠抓生态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解决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扎实开展建筑扬尘治理、露天秸秆禁烧、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专项行动,确保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天,位居全市第一。加强水生态治理,实施“一断一策”,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地表水环境整治等工作,确保国考、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对东大门坮塬进行全面绿化,绿化面积2.3万亩;完成潼洛川沿线2万余亩坮塬退化林修复补植补栽任务。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8.67%,森林覆盖率达46.23%;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恢复耕地1492亩、林地草地443亩,治理废渣511万立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潼关县立足县域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优势、深挖链条,紧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黄金产业挖潜延链、特色富民产业跨越升级,优结构、扩体量、增效益,以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力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聚泰新材料为核心,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新材料产业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建设光伏产业基地,抢抓入选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风电产业基地,依托中广核、华润等风电项目,深挖风能开发潜力,加大风电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家电网等领域相关规划衔接,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套电网建设,确保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送得出、销得了”。积极建设风能、光能、储能一体化产业集群,打造“双碳”理论创新实践基地。
打造黄金全产业链。加快统筹黄金产业布局,坚定黄金产业发展信心,突出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打造老黄金基地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编制《潼关县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工旅融合的黄金产业发展体系。依托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逐步实现资源利用从“单纯提金为主”向“综合利用”转型。推动产业高端化转型,尽快触及工业用金、医药用金、航空航天用金等领域。拓宽黄金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黄金+互联网”“黄金+装备制造”相关产业,支持黄金企业投资建设黄金小镇、黄金主题乐园、黄金学院和黄金博物馆等,构建“大黄金”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西北地区金饰品集散中心,擦亮“潼关金”品牌。2022年,潼关县累计生产黄金8.8吨,实现产值44.48亿元。
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地域资源特色与优势,坚持不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富民产业,走出产业富民新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快软籽石榴、花椒、生猪养殖、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扩产增效,全面提升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提升酱菜产业发展质量,将其纳入全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立健全酱菜质量标准体系,加大产品工艺革新力度,加快研发低盐、低糖、方便的酱菜产品,顺应群众绿色健康生活新需求。持续壮大肉夹馍产业,坚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完善地方行业标准,加强品牌管理保护,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引领作用,促进潼关肉夹馍产业健康发展,肉夹馍产业已经成为潼关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富民产业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潼关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结构单一到多产融合,从一枝独秀到全域绽放。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优化空间布局。依托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和潼关黄金文化、关隘文化、古城文化等人文资源,打造潼关古城人文旅游核心区、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带、黄金旅游特色带,形成北部古城文化体验区、中部坮塬休闲旅游区、南部秦岭山岳观光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核心旅游景区建设。以潼关古城、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秦岭矿山公园、岳渎公园和水坡巷等经典景区为核心,强力推进“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文化旅游新地标,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名县的跨越发展。
打响特色文旅品牌。以“打造秦晋豫金三角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为总体目标,全力叫响黄河与秦岭对话、山河表里潼关行等全域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潼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潼关旅游产品开发与推介,精心打造黄河风情、美食康养、古城探秘、研学科普等潼关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黄金工业游、乡村休闲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突出潼关旅游特色。以潼关黄金、潼关软籽石榴、潼关古城、潼关肉夹馍、潼关酱菜“五大品牌”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文旅+”新业态,推动景区品牌升级。持续打造文旅节庆品牌活动,以潼关桃花节、石榴节、风筝节、牡丹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品牌活动为依托,深挖节慶文化价值,提升旅游品牌效应。●
(作者系中共潼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