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方法大赛上的创客之声

2023-05-05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赛方法

2023年2月27日,静待已久的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天津举办。至此,这场演绎了近7个月的创新风暴正式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坚定创新自信,促进自立自强”为主题。擂台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1支优秀团队展开激烈角逐。经过“千帆竞渡”“奋楫搏浪”“浪遏飞舟”“直挂云帆”四个环节比拼,最终:山东的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赛代表队夺得金奖;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队获得银奖;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获得铜奖。

据了解,自大赛启动以来,各地科协和科技主管部门广泛组织、积极动员,共有40个行业1748家企业5495个项目报名参赛,直接参赛的企业科技工作者超16000人,参赛项目和人员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大赛上,来自全国的239个创新项目团队在线上展开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24个(含举办地直通车)、二等奖47个、三等奖71个、优胜奖98个。

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开展群众性创新实践的竞赛活动,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项目覆盖行业更广泛,既有国家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也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难题;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大赛中表现亮眼;大赛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作用更加凸显。

2023年2月27日,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颁奖仪式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梅地亚大剧院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天津市副市长张玲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以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为获得本届大赛电视擂台赛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大学生TRIZ杯专项赛和工业工程专项赛,以及优秀组织奖的获奖选手和集体代表颁奖。

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至今已举办七届,七年来,众多创新人才通过大赛崭露头角,众多创新成果通过大赛涌现出来。在颁奖仪式特别环节《创新大路上》中,五位来自往届大赛的获奖选手代表,分享了通过大赛与创新方法结缘,开展创新、成长成才的故事。选手们表示创新方法能够帮助技术人员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摆脱思维限制,大赛为企业创新人才成长、企业有效创新、高效创新搭建了平台。

新天钢:崔猛

我是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公司的崔猛。下面我们就给您讲讲我们与创新方法结缘的故事。

新天钢集团是天津市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我所在联合特钢公司是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2019年,我首次观看中国创新方法电视擂台赛,选手们精彩的发挥深深的震惊了我,创新方法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怀着这颗好奇的心,自己专门买了创新方法的书进行学习,并在2020年参加了天津市创新工程师培训,这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针对多“吃”废钢降低碳排放这项行业难题,我们通过应用物场模型、技术矛盾等创新工具,摸索出转炉加废钢新模式,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炼钢能效达到了优于国家标杆水平,经济效益1.65亿元。此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探之愈精,造之愈益。研发团队再次借助创新方法解决了热态钢渣在线循环利用的难题,再次获得了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殊荣。

大赛获奖后,在全集团引起轰动,激发了职工创新活力,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职工通过学习和应用创新方法解决生产难题,近两年关键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就有300余项,大家找到了高效率创新的“金钥匙”。

目前,创新方法已经成为公司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突破”五新创效工程的基础,工程师们摆脱了思维限制,企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中车长客:侯思宇

我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侯思宇。

创新方法大赛本身是一个综合能力测试的比赛,从各个角度考察和培养选手的能力。2019年创新方法大赛引入到高铁生产一线,让我们一线工作者在遇到生产技术问题时可以不再依托于传统的经验,而是运用创新工具,从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本身,打破思维定势,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法,流程和步骤储备起来,存储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形成行业知识宝库。便于其他作业人员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时的快速查找,缩短研发时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立足“创新方法大赛”这个品牌,围绕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北京地铁16号线等多个重大项目,运用数据构建12维度人才能力测评系统,建立个人能力雷达图,大批量、快速度打造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

在此,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按照传统的成长方式,培养一名焊工要拜一名师傅,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然而,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将铆工培养成一名具有锻焊能力的焊工,只要3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一线工人有了创新创造的思维,就能够输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再比如对废弃工装进行改进。新的辅助装置改进了传统手持焊接方式,使原来4个小时的生产节拍缩短了近20分钟,提升效率12%。

创新为企业的永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创新方法大赛推广以来,中车长客成功培养272名获得科技部三师认证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贵州欧瑞欣合:敖洪敏

我是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敖洪敏。

2021年,欧瑞欣合代表贵州省参加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并获得总决赛三等奖。对一家从事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的民营公司而言,在总决赛获奖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无土喷涂覆盖综合技术是我们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形成的核心技术群。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

在青海三江源,一直是采用播撒草种的方式进行土壤沙化治理,属于靠天吃饭,成功率极低。2020年初,青海环保产业集团主动联系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技术应用到三江源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中去。

这是一次创新的契机,恰逢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在贵州省开展初赛,在导师们的指导下,我们采用TRIZ创新方法迅速形成突破。我们通过查找矛盾矩阵、因果链分析,判断出三江源沙化土流失的原因在于土壤营养缺失、保水性差、抗寒能力不足等三大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方法的应用,我们利用当地特有的纤维、干牛粪、草种、特效菌群等材料最终开发出适宜青海三江源地区特殊条件的柔性人工土壤制造环境修复技术。目前,我们修复的土壤植被郁郁葱葱,基层砂石地正在逐渐酸化、分解,并形成新的土壤。

以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为契机,公司技术研发、技术应用迸发出活力。近两年,公司涉及土壤、垃圾、污水等30多个技术发明已经申报专利,并获得受理。

宜昌人福药业:吴胜清

我是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吴胜清。

宜昌人福药业是中国麻醉药品定点研发生产企业。公司自2017年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以来,多次荣获湖北省以及国家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给了我们展示创新的舞台,深化了我们对创新理论的理解,丰富了我们开展创新工作的“工具箱”,提升了生产过程问题解决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开发效率,加速了新药的研发,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制药领域不断推进创新方法运用的决心。

制药领域的化学反应只有抽象的理论,微观的反应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才能实现组件分析并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实现创新突破呢?例如,在瑞马的研发上线过程中存在收率不达标、杂质控制不到位的难题,我们采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大量时间都没有找到如意的解决方案。后来通过运用TRIZ创新方法,我们团队将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类物质以及主要的反应基团类比于传统的组件,成功实现了组件分析及功能建模,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实现产品全球同步上市。通过将该项目的创新过程进行整理参加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创新方法大赛这个平台上展示了公司科技创新的实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给了我们持续创新、攻坚克难的底气与自信。有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这个平台以及创新方法工具的加持,我们“做麻醉镇痛领域领跑者,创建国际一流制药企业”的愿景必定实现,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得更加自信。

中冶京城:刘东

我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刘东。

中冶京诚是专业的冶金公司,深耕冶金行业72年,从奋起直追到引领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冶京诚从2019年到2022年连续4年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学习创新方法、应用创新方法已经蔚然成风。累计解决了10余项行业“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正是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给了我们一个展示和比拼的舞台,让我们与全国的创新工程师们一起感受“创新方法的魅力”。

钢铁企业电网调度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正常生产的大功率冲击负荷,就像突发的洪水猛兽一般,不断冲击着企业电网的“大坝”。我们应用一系列创新方法和原理,实现了炼钢流程的优化,自主研发了中压直流输电和电能治理装置,解决了绿色发电功率波动的问题。这项技术近5年时间已经累计节电18亿度,相当于20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作为工业领域中典型的核心节能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千万吨钢铁联合企业,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万吨,为其他基础建设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在全球技术评选中,该技术脱颖而出,荣获Bentley基础建设年度全球大奖,还被列为“联合国工程可持续发展案例”,出口到了“一带一路”国家,马来西亚的东钢项目就采用了这项核心技术,彰显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大赛方法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抓鱼大赛
用对方法才能瘦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