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2023-05-05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臧传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 臧传平
第一学段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知识积累较少、生活阅历较浅,整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挑战性。针对这个现实,新课标针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将第一学段学习内容设置为“1.阅读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从而规定了第一学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图书包括有童趣的图画书、优秀的儿歌集和喜欢的童话书。三类图书分别给出了“有趣的”“优秀的”“喜欢的”等修饰词语,正是充分考虑到了第一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挑战性较强,试图从选择适合的图书来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对该学段整本书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体会读书的快乐、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相对于其他学段,整本书阅读目标突出了适应性。课标对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书目和要求的规定,为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张力。
一、日常好读书——徜徉于图画书乐园中
图画书是指图文和内文有机交织、互动并共同展开来讲述一个故事主题的图画书籍。阅读图画书不仅可以学知识、讲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整本书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一)图书漂流,读本共享
精美的图画书往往价格不菲,而阅读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图画书不够看的问题,该怎么办?图书“漂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建设“图画书漂流站”,将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画书进行归类,列出书目,并按照学号进行编号,为每个学生设计“图书漂流卡”,每个学生读完一本图画书后,记录下该图画书的编号,有利于下一次有针对性地取书阅读,同时可以增强学生整本图画书阅读的获得感,激发他们阅读整本图画书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家庭居住地相邻的学生组成图画书阅读小组,为小组设计好名字,分工合作购买自己喜爱读的图画书,然后有序地进行图画书漂流式阅读,丰富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的整本图画书量。
(二)校内导读,读想交融
图画书虽然内容广泛,但是其本身仅有几十页,甚至十几页。读完一整本图画书所花的时间较少,以至于常常让学生产生它很好读的错觉。这是第一学段学生受其思维发展水平局限而呈现出的假象,事实上,学生如果全身心地投入整本图画书的阅读,通过观察画面,调动其想象力,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教师在学生指导第一学段学生阅读整本图画书的时候,要能够结合学生具体阅读的生活图画内容,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动脑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预测、讲述、讨论等方式,围绕图画书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三)亲子同读,读演结合
图画书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图画的美观性、阅读的方便性,成为亲子同读的最佳书籍。同时也因为图画书的这些特点,亲子同读整本图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家庭表演。第一学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理解图画书的内容,需要来自家长对故事内容绘声绘色地讲述,有时候还需要将故事中精彩的情节表演出来,从视觉上激发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读图画书、演图画书中来,让阅读变得其乐融融。
二、书味在胸中——浸染于儿歌集韵味中
方卫平提道:“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儿歌最大的特点在于“字数整齐、讲究对仗和押韵”,这样的语言文字形式会产生节奏感,更能够朗朗上口,第一学段学生阅读儿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诵和吟唱。
(一)朗诵中感受儿歌特点
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说,儿歌中的生字较少,适合他们朗诵。在朗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儿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儿歌语言的形式特点入手,在朗诵中体会到重复的语言形式可以让读者感到快乐、轻松;从标点入手,感受儿歌停顿的独特之处,根据逗号、破折号、句号停顿时间长短来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感;从韵脚入手,在反复朗读中感受韵脚的独特作用,体会儿歌朗诵的韵律美。
(二)想象中感受儿歌画面
儿歌中的形象非常丰富,这些形象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贴近第一学段学生的真实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儿歌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生活中的画面,在具体鲜明的形象感知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儿歌,全身心地投入体会朗读的乐趣中,回归童年生活的本真。在充分想象和感受画面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朗读,不求相似,但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童趣,读出只属于他的生活。
(三)创作中感受儿歌趣味
儿歌的内容比较浅显,在指导第一学段学生阅读、朗读儿歌的过程中,以儿歌中的感情为基础,进行有趣的创作实践会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儿歌趣味。在儿歌的创作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帮助,如出示与儿歌有关的具体形象,让学生自主回忆、思考、寻找、发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儿歌阅读的乐趣。
三、学而时习之——实践于童话书讲述中
童话的文字内容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某种一定层次的社会哲理,文字表达出的真善美有利于第一学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讲述童话书中的故事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说有难度,“学习—实践”模式有利于培养他们讲童话故事的能力。
(一)学法于课内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第一学段中有不少故事类文本,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围绕指导学生讲述故事来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讲述故事的方法,为讲述整本童话书的故事奠定基础。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为例,笔者在梳理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后发现,教材中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方法是丰富、多元、有效的,具体见表1。
表1 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故事类课文编排
(二)成能于实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第一学段学生讲述童话故事的能力应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学生在熟读整本童话书后,能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合适的表达形式(见表2),让学生来讲述童话故事。
表2 学生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和内容安排
在讲述童话故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讲述故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运用能力水平的提升,调动学生阅读整本童话书的兴趣。
在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中,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