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体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023-05-04刘悦
刘悦
国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为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将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充实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当前,许多大学都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并与大学体育紧密联系,构建一条“协同育人”之路。而在这些内容之中,体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将二者的作用最大化发展。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及关联性
1.1 必要性分析
首先,这是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大量调研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过分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对一系列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对其中所蕴涵的深厚人文精神的掌握。这就造成了体育课程的魅力未能充分发挥,使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只能以被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将体育与思政课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去发掘更加有益的体育精神。其次,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落实全国大学生课程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提出了加強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而体育课程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可以把德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体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关联性分析
首先,二者教育的起点与终点是一致的。体育是大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二者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所以,把体育与课程思政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二者的作用最大化。其次,在体育课中将会包含大量的课程思政因素。因为体育是一门具有特殊的人文精神和思政元素的学科,所以,体育课程包含了一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规划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一套思政课要素,其实就是最好的融合,因此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与体育的双重教育。
2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机制
2.1 高校体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从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大纲来看,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由于体育课本身的特殊性,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学生也更有可能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能体会到同学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并能接收到新的观念与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而对于“理想信念”等知识的掌握,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还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其教学的成效比在教室里讲授要好得多。
2.2 思政教育是体育课程的内在灵魂支撑
从我国的教育视野和长期发展来看,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既是提高大学生体质,也是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与知识的传递。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将思政与体育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使大学体育教学具有更好的价值导向功能,可以说,课程思政教育是大学体育课程的灵魂支持。
2.3 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但是大学体育课程总体上可划分为参与运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层次。这五大方面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因此,思政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是完全相同的,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载体是有其合理性的。
3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点
3.1 思政教育与具体学科融合的难度较大
“课程思政”的实质仍然是“课程”,其次才是“思政”。没有课堂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媒介,课程思政教育的普及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相融的课堂上,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在实施“课程思政”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课堂,并在整合的时候,要把思政的内涵融入到各个专业当中。但是,就目前二者结合的现实状况而言,“课程思政”的理念并未得到老师们的广泛认可,而且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也不够全面,经常会出现讲课时,为了符合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强行融入思政授课内容,不分主次。也有的老师觉得把课程思政知识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中,会对原来的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使“课程思政”和体育课的融通程度不高,缺乏密切的关系,造成了原本的教育质量下降。
3.2 “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提升
教师既是“课程思政”的首要实施主体,又是实施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位好的体育老师,既要掌握好自己的体育知识,又要掌握“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以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要求。但是,在现实的大学教育中,很多大学的体育师资队伍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教师的整体水平却很低,很难把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这也导致二者的融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3 学生对于思政及体育课程的兴趣较低
在“课程思政”中,教学主体依旧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对课程思政、体育等方面存在着主观认识上的偏颇时,会使学生对这些科目出现排斥心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目前的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积极性有待提高。在当今政治和文化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们经常利用互联网了解周围的一切。但网上的信息量太多,没有进行任何的过滤和审查,便会导致某些思想不成熟的学生被不良信息所影响,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在接触了“课程思政”的全新教学方式后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教师的整体素养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由于我国大学的教学大纲较为僵化,将其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且其测试方式较为单一,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随着课程逐渐正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下降,那么将体育课和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成了一种说辞。
4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优化策略
4.1 构建双育课程评价体系
过去的体育教学评估系统只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对德育的具体内容与评估,从而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育人作用。要使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就必须建立起一套既有体育教育又有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效评估系统。
例如,学校要从更高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同时也要推动有关方面的工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雙育人”的评估体系。一方面,要把影响评估的结果纳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在评估系统中增加课程思政和团队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等一系列的评估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有效地克服体育评估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成绩,而忽略学生德育评估的情况。
4.2 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把体育作为一门更为注重技术的学科,忽略了其固有的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在过去的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体育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其他因素的指导,使得以前的体育课程没有充分地体现出其应有的道德教育价值。在课程思政视野下,在高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合作中,应进一步发掘其更深层的人文意蕴,从中挖掘出潜藏在项目背后的政治思考因素。
比如,在武术课程上,老师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武术动作,并介绍运动规则、运动的起源,让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不认输的美德。思政课和大学体育课程的结合,本质上也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同时也是运动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它是一种新时代的文武结合的新课堂,既有技术的教学,也有体能的训练,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一套有个性的理论专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的老师不再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多位老师一起讲课,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比如排球选修课,可以在前一半进行排球特训,后半段讲排球精神,了解国内排球队的历史,以及一系列的新闻报道,让同学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运动背后的一系列的故事与文化,并且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和热爱。
4.3 优化双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力量
新时代,必须建立一支优质的教师,才能使大学的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第一个方面是重视对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进行课程思想建设的思考。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在保证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思考能力。同时,在校党委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思政会议、讲座、教学专题、专题报告等方式,不断地了解和掌握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文件。第二个方面,就是自身要坚持强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使自身掌握的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尤其是对人本、社会性等方面,还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和能力牢牢地联系在一起,随时掌握着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集体精神,还可以把优秀的非遗项目和大学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同时,要实现课程的价值导向,必须不断增强对课程思政知识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使其真正的立德树人。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
在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化,把课程思想和体育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的过程中,必须依托于各职能机构的共同努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部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活动。例如,教师发展委员会可以举办一次“课程思政”竞赛,对那些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老师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定期安排老师们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之中。目的:探讨不同院校在开展“运动与思政课”的合作过程中,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课程”思考能力。同时,学校的教研职能也可以根据目前的体育和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设立各种不同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巩固高校体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同时,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加大对老师的考核,把“课程思政”的素质融入到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当中,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就教务部门而言,要做好“课程思政”的体育教学计划,要积极推动教师编制《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教材,把课程思政因素纳入到教育和教学评估中,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弹性调整,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在需要的时候对老师进行激励和处罚,这样教师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4.5 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在两者之间的不断磨合和融合中,必须做好相应的前期工作,有关部门主管要准确地理解目前有关“课程思政”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加大支持力度和经费力度。高校要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走进教室,充分发掘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并制订相关的教学方案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对合并后的课堂进行评估。另外,要强化各学院的关系,把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状况进行沟通与剖析。要主动实施大学“课程思政”,不仅要依赖于体育课,而且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差异,每科老师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教学心得,其他教师可以从中找出其中的差距,互相借鉴彼此的经验,形成共同学习进步的氛围。在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5 结语
总之,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不断地加强体育老师的课程思政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如此,体育教师才能充分挖掘出体育教学中的思政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教学,使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本文系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2022年度高等体育教育研究课题项目:思政教育视阈下高校体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zgtx202223)。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