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雷锋精神的一颗闪亮的星

2023-05-04窦芒

雷锋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爱心

窦芒

2023年3月5日中午,正在组织“爱心妈妈学雷锋团队”开展纪念全民学雷锋60周年活动的王树源突觉心脏不适,后送医院抢救无效,走完了80岁的大爱人生。他数十年学雷锋、做好人的生命也化成天上一颗闪亮的星。

“王老,你不应该走得这么急……”人们为他的不幸离世惋惜,为他数年如一日宣传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的情怀感动。不少朋友回看与王树源的微信交流,回忆王老去世前的半个月中,先后组织并参加了10多次学雷锋活动,为13个学雷锋团队和个人精心制作的锦旗还没有送完……

浦东东靖路626弄15号402室,记者曾多次來到王树源的家。这是动迁后租住的房子,租住在这里是因为离东靖路地铁站近,方便带领团队老妈妈们到地铁站学雷锋做志愿者。

走进挂着“家庭雷锋纪念馆”的王老家里,“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感动上海十大人物”“沪上雷锋人家”三块奖牌格外醒目。这些荣誉和赞美,凝聚着王树源多年来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奉献与快乐。

筹办雷锋纪念馆,他呕心沥血

“你追明星,我追恒星!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星。”这是王树源的座右铭。退休前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从事后勤工作的王树源,年轻时就是单位里有名的“活雷锋”,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20年前退休后又因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成绩突出,被评为浦东新区“五星级环保志愿者”。

王树源在参与各种学雷锋活动的同时,萌发了这样的思考:弘扬雷锋精神不仅需要做好事,搞活动,更需要一定的平台和阵地。何不动员各方力量,整合民间雷锋收藏资源,筹建一个雷锋纪念馆?于是,他和爱心人士开始了艰辛的奔波:走访雷锋生前的领导和战友,听他们介绍真实雷锋的故事,收集珍贵的史料;借助一些“红色”收藏家,动员他们将雷锋收藏品服务大众;寻找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家支持出力。为了选址,他从市区赶到崇明县前卫村,前后来回奔波十多趟,终于使村里领导同意并得到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紧接着,王树源等热心人又连续多天吃住在村里,配合当地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场地改建、设计、展品收集布置等筹备工作,确保雷锋馆按计划顺利建成开放。

崇明雷锋馆在他的倡议下筹建成功,更加增添了王树源建馆办展的信心。他又马不停蹄,三次赶赴千里之外的宁夏中卫市,协助当年学雷锋热心人筹办雷锋纪念馆。在异地他乡,他一住就是多天,协助当地朋友做好建馆的每一个细节。他本来身体就虚弱,加上当地饮食、水土不习惯,几次病倒仍不肯返回。后来在返回上海途中吐血,差点发生意外。就是这样,王树源还是痴心不变,说“为了学雷锋拼上老命也值得!”

江西九江市庐山区匡庐小学是一所有1000多名学生的完小。学校陈强校长邀请王树源去该校作学雷锋报告,王老欣然接受,提议由校方提供场馆,自己提供资料创建一个雷锋馆。学校非常欢迎,王树源当即在上海请广告公司设计版面,找雷锋收藏家提供资料和展品,组织社区老妈妈绣制雷锋像。那天,他在学校做学雷锋报告后便留了下来,紧张快干一个多星期,学校雷锋纪念馆揭牌。

前几年建成开放的上海“雷锋在地铁展示馆”,也有王树源努力的汗水。 “雷锋在地铁”展示馆由“霞光”学雷锋工作室、雷锋宣传讲室和展示厅三部分组成。每天都有志愿者现场为观众讲解,为乘客提供服务,成为大上海学雷锋的又一新坐标。

“一个草根市民,凭着对雷锋的热爱,竟做了本该由地方党政部门做的事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一位专家得知这些后,在微博上发文这样感叹。

在2021年年初的民间组织学雷锋年会上,王树源又呼吁大家创办家庭雷锋馆。他说,如果家家都办雷锋展,人人都来学雷锋,那是个什么景象?两个月后,他的“家庭雷锋馆”率先挂牌成立:房子小,藏品不多,但王树源觉得件件是珍品,一幅已故摄影家张峻的题字,加盖着都江堰5.12的邮戳。一本泛黄的《雷锋日记》有着十八大代表的题记。金、银版雷锋邮册和沈阳油画家夏雨林的大幅油画。王月珍等十多位爱心妈妈一针一线绣出的大小上百幅雷锋绣像。巡展的百米雷锋十字绣长卷,更是“镇馆”之宝。很快,“雷锋人家”王树源的“家庭雷锋馆”成为样板,人们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带领团队学雷锋,他全年无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雷锋活动也是一样,人多才有氛围,人多才更有热情”。王树源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把带领和组织更多的团队学雷锋做志愿者作为最大的快乐。

“爱心妈妈”,是王树源所在的高行镇一支享有美誉的志愿服务团队。老妈妈们学雷锋做好事是快乐的,但“领头人”王树源要求却是严格的。在管理上,他提出 “自愿参加、安全自负、费用自理、行为自律”的四条原则,坚持 “一不要考卡计时,二不求媒体报道,三不图表扬奖励,四费用支出AA制,不花公家一分钱。”“爱心妈妈”团队在他和老伴带领下,建功世博会、服务地铁站,学雷锋常态化,“海陆空”全方位。海上,她们过长江过东海,服务崇明上海雷锋馆。地上,她们每个工作日早高峰在东公交、地铁站开展安全文明劝导。空中,他们结对浦东机场边检12队,在为中外旅客服务中展示上海爱心老人的风采。

“爱心妈妈团队”做大了,做强了,闻名上海滩,成为“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王树源爱人陈慧娟代表团队进京,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可王树源没有停步。他认为学雷锋的团队越多,学雷锋的队伍越强,雷锋精神遍地开花了民族才有希望。于是他又不断结对南京东路社区的龙泉、牛庄等社区,动员地铁和公交公司、出租车企业,发动各类、各层次民众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

陈云纪念馆位于上海西部青浦区,距王树源家近百里。那年7月,王树源的学雷锋团队身着自费印制的陈云纪念馆背心,在南京路学先辈学雷锋,发放陈云纪念馆宣传卡片。来现场看望志愿者的纪念馆馆长见此很受感动,当即让他们加入陈云纪念馆宣传志愿者队伍。自那以后,王树源等一行先后十二次组团前往青浦陈云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助馆方举办上海解放周年、纪念改革开放周年、雷锋诞辰周年活动,与当代雷锋进行座谈交流。后来,在陈云纪念馆组织的表彰活动中,王树源的团队和爱人陈慧娟分别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场景。由王树源牵头组织的“多省市民间学雷锋表彰活动”在浦东举行。九十高龄的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来了,上海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处领导来了。受到表彰的雷锋乐队、雷锋演唱队、二轻校表演队、浦东机场边检团委、上海地铁6号线、上海的士雷锋车队等数十个志愿者团队欢聚一堂,共话学习雷锋、播洒新风的故事和感受,畅谈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的打算。每逢如此热烈的学雷锋场面,主办人王树源都觉得特别有幸福感。

帮带年轻人学雷锋,他最开心

“我为我的年青朋友骄傲。以前我指导过他们,现在他们鼓舞激励着我!”王树源每次说到这些,欣喜和激动溢于言表。

“昨夜深访王老师,得知王老师病重,眼睛没有视线,无法看东西,王树源老师一直用生命行走在学雷锋的路上,指导并教育着我,把我引领着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行走在学雷锋的路上。几年的感情融入到了心里,学雷锋一老一少,‘雷锋包’我们师生自从相识天天背,一起背了不知多少年,‘雷锋包’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须选择品。祝老师早日康复。”这是宁夏青年蒋鑫垒前几年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从昨日的小蒋到今日的中卫市团市委副书记,是青年朋友的坚守与拼搏,让我没视线的青光眼看到了雷锋再现!”王树源觉得很欣慰。

多年前,温州小伙徐增还在上海的高校就读。一次偶然的相遇,王树源收下这位热心传承雷锋精神的年轻人“为徒”。他给徐增谈人生的理想和价值,谈自己数十年热衷“做好人”的风雨岁月,还带着徐增拜见雷锋当年老连长,参加各种学雷锋会展活动。几年的言传身教,徐增不仅自己带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还牵头成立了“大学生公益联盟 ”和“梦之缘助老爱心社团”,带领一批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奔波在申城街头。徐增不仅多次成为黄浦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还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政法学院、海事大学等十多所大专院校,经常见到王树源和学校团委一起策划建立学雷锋组织,和大学生朋友一起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身影。上海政法学院,他和“雷锋式的劳模杨怀远”同台主讲“雷锋活在青年们心中,青年活在雷锋事业里”,一千多人的会场坐无虚席。在安徽师范大学,他先后三次不辞辛苦赶来与大学生们交流学习传播雷锋精神的体会,和学校团委筹建“雷锋驿站”,并动员雷锋当年连长一起参加“雷锋驿站”建成启用仪式。

看到一所所学校参与到學雷锋的行列中,看到一个个年轻人在学雷锋路上展翅奋飞,王树源笑得更加灿烂。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爱心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