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话,巫婆为什么一定得死
2023-04-29汤素兰
在经典的童话故事里,巫婆最后都死了,或者变得丑陋不堪,再也不敢见人。
为什么巫婆一定得死呢?我们先看看巫婆都干了些什么吧: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里,巫婆变成的坏皇后先是让仆人去杀白雪公主,后来得知白雪公主没有死,她又假装成小贩,用丝带、毒梳子和毒苹果一次次加害白雪公主。
在安徒生童话《野天鹅》里,巫婆将公主爱尔莎的十一个哥哥变成野天鹅,在爱尔莎身上涂上又黑又臭的油膏,让她的父亲再也认不出她来,把她赶出皇宫。因为巫婆干了这么多坏事,所以,在童话的结尾,巫婆一定得死去,正义才能得到伸张,美丽的公主和无辜的王子才能得到解救。
巫婆的死象征了正义对邪恶的胜利。从深层的心理分析来说,巫婆象征着虚荣、贪婪、嫉妒、欺骗、自私、和懒惰等负面因素,它们既存在于我们成长的环境中,也存在于一切孩子的内心,巫婆的死象征了谦逊、节制、宽容、诚实、慷慨、勤劳等正面因素的胜利。一个孩子在阅读这样的故事时,他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在进行自我调适与超越,在他内心的自我冲突中,光明与正义获胜的同时,他也获得了成长的正能量。
与巫婆的死同样经典的一个童话情节是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好多人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故事是《丑小鸭》和《灰姑娘》,这两篇童话的共同特点是:最弱小、最丑、最受排挤的主人公最后变得最美丽,最受人尊重。从深层心理分析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弱小的,都认同自己是丑小鸭或者灰姑娘,都期待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巫婆一定得死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两个经典的童话情节,代表了优秀的儿童文学,或者放大一些说,优秀的儿童文化的本质——给予儿童勇气与信心,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人性基础。
关于儿童文学,有许多释义,有人说是“爱的礼物”,有人说是“为孩子的精神打底的文学”,有人说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奠基的文学”。但毫无疑问,它们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孩子的内心就像一张白纸,他最早接触到的东西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内心里也埋藏着一颗神奇的种子,他的潜能,他的个性,他未来的创造力,都与这颗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相关,而他最早接触到的语言文字,所受到的文化教育,不仅是激发这颗种子生长的能量,还将为其生长提供源源不绝的养料。
世界不是净土,编织美丽的童话,目的并不是把真相藏在象牙塔里,活在童话世界。童话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它却不是谎言,而是真相,是人性正义必胜的真相,是历史必然向前的真相。人类的精神一直在寻求超越自我,体现在童话中就是幼小的杰克能杀死强大的巨人。
人類通过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开的精神之旅,一直都在寻找真、善、美。正因为世界上有黑暗,光明才尤为宝贵。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回避现实,而是让孩子们在面对严酷现实的时候有勇气面对,有信心相信未来。
在所有的文学写作中,童话或者整个儿童文学,是最为坚守人类美好信念的一种写作。正如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所说,“看懂童书、相信童书的那一刻,正是对人性的正面进行积极肯定的一刻,正是相信光明真实存在的一刻。”我们不能读“丑小鸭变成烤鸭”这样的黑暗童话,是因为它会摧毁我们对于童话的美好信念,以及对于未来的信心。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内心才会丰盈强大,充满光明力量,在前行路上战胜黑暗。
汤素兰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出版《笨狼的故事》《阿莲》《犇向绿心》等儿童文学作品60余部。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