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迷拥抱世界科幻大会
2023-04-29
2023 年10 月18 日至22 日,主题为“共生纪元”的第81 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包括主题沙龙、主题展览、“雨果之夜”湖畔派对、粉丝派对等活动。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成都也因此成为亚洲第二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大会开幕式上,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詹姆斯·索耶说:“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一些年轻人是第一次参加世界科幻大会,而接下来的这几天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种子,将永远改变他们的生活。”
大会的主题展览吸引了许多科幻迷参观。展览涵盖科幻历史、文学、艺术、影视、生活、游戏、科普等内容,以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场景呈现科幻世界。
备受瞩目的科幻文学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与几位成都师生双向奔赴“十年之约”。十年前,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胥敏曾给刘慈欣写邮件,并附上孩子们阅读《三体》的读书笔记和问题,两天后就收到了刘慈欣的回信。十年前的一封邮件,将热爱科幻的种子撒播到了少年心中,而少年们用十年时间,在科幻的启迪下,踏上对科学与未来的探索之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慈欣说:“科幻创作需要的能力是在科幻之外的……建议把自己的眼光抽离出生活中有限的范围,看到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科幻作品充满想象力,用超前的眼光看待当今世界。如果未来你是一名科幻作家或科幻电影导演,你最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 月17 日至18 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1 个国家和41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在此期间的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3 场高级别论坛,关于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的6 场专题论坛,以及企业家大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共建“一带一路”10 年成绩,总结宝贵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
你知道吗? 10 月2 日,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建的雅万高铁正式启用。这条全长142 千米的高铁连接雅加达和万隆,最高设计时速350 千米,是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金朝都城的皇家寺院藏不住了
现代建筑或富丽堂皇,或干净简约,或气势如虹,或精巧别致。那么,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古代建筑会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近日,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包含早晚两期建筑组群:早期为一处四面回廊围合式院落,其南殿保存较完整,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面宽26米,进深13米,前面带月台;晚期建筑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南北两座大型殿址和东西对称的廊房组成,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南北通长约60米,东西残宽约43米。
根据地理位置、地层关系、建筑规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早期建筑组群基址时代约为辽至金大定年间,晚期建筑组群基址时代约为金大定年间至金末元初。这是目前金中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官式建筑组群”,其中部分建筑推断为皇家寺院。
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比整个北美的面积还要大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距地表15到30千米的那一段,那里存在高浓度的臭氧。臭氧层能阻挡太阳发出的有害紫外线。多年来,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导致臭氧层变薄,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
欧洲航天局通过欧洲哥白尼计划“哨兵-5P”卫星监测臭氧洞。该机构说,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在9月16日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尺寸,即1000万平方英里(约合2600万平方千米)。这比北美面积还要大,大约是南极洲本身面积的两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研究员安特耶·伊尼斯在一份声明中说:“2023年的臭氧洞出现得很早,且自8月中旬以来迅速扩大。”她还说,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洞之一”。
比超算快一亿亿倍!
10 月1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根据公开发表的最优算法,“九章三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上一代“九章二号”提升一百万倍,“九章三号”1 微秒可算出的最复杂样本,当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前沿”(Frontier)约需200 亿年。
这项成果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向大自然学智慧
有一种名为沙塔的蠕虫,能通过分泌复合有正电性蛋白与负电性蛋白的黏液,黏结沙粒构筑坚固的巢穴。
我们的传统建筑会用到很多水泥,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尝试用黏结剂将沙粒、矿渣等固体颗粒黏结起来,形成建筑材料,然而由于强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建筑需求。受到沙塔蠕虫黏液的启发,中国科学家运用仿生策略,引入正电性季铵化壳聚糖与负电性海藻酸钠形成仿生黏结剂,实现了对各类固体颗粒的牢固黏结,设计出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
这种天然基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抗压强度可达到常规建筑材料要求标准,还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防水性能以及独特的可循环利用性能,在低碳建筑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栏目内容综合整理自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