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鹅趣事
2023-04-29陈天昌
陈天昌
我的故乡松江有一句土话——“呆头鹅”,意思就是笨鹅,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笨,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并不笨。
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根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奇怪的是,阴天时它们也能很准时地回家,可能是所谓“生物钟”起了作用。
孵鹅季节,我和小伙伴们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用紫药水在鹅的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用粉笔编上相应号数。
有趣的是,并排三大间孵房,总共一百二十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入座。
母鹅到了繁殖季节,对蛋特别有兴趣。我们当时喂食,给每只母鹅准备了一只小白碗。喂食以后,如果不及时把碗收走,一眨眼工夫,碗就不见了——母鹅把它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上了。
每一个窝里,我们一般放十六个蛋。每天“放风”的时候,我们查一遍窝,有时会发现一件怪事:有的窝,多了一个蛋;有的窝,又少一个蛋。幸亏每个窝都立有“鹅事档案”,每个蛋上也都有编号,一查就知道是哪个窝的母鹅作了案。
鹅蛋圆滚滚的,各个窝之间都用三四层砖隔开,它们怎么偷蛋呢?
原来,鹅群里也有“马大哈”和“机灵鬼”。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马大哈”孵蛋不那么经心,老有一两个蛋露在身子外边。“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就可能发生偷蛋的事。“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用长长的脖子和嘴,小心地、慢慢地拨动露在外面的那个蛋。它先把蛋钩出邻居的窝外,然后拨到隔墙一端一个只有七八厘米宽的共用的平台上,再从平台钩到自己窝里。这个过程差不多得花半个小时,而且从来没有发现哪个蛋被碰破。
我在小的时候便发现了鹅并不笨,甚至可以说很聪明。也许是它们单足静立、倒耳倾听的习惯性动作,让人们觉得鹅总是呆头呆脑的吧? (摘自“学科网”,有删节。)
供稿/山东 焦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