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心
2023-04-29秦川儿秦渭平
秦川儿 秦渭平
月到中秋分外圆。古往今来,圆月代表着团圆,也寄托着思念。
今年中秋节前夕,渭南市临渭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原组长康国光,望着天上的月亮,思念起去年离世的父亲。月光皎洁,照亮人心,父亲一直希望他像光一样,驱散黑暗,带来光明……
如今,53岁的康国光已退居二线,但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20余年里,他从未辜负父亲的期望,时刻严格约束自己和家人。在“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中,康国光家庭被推选为2022年度陕西“最美清廉家庭”。
“不能干没底的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陪伴了康国光的童年。
如歌中所唱,高高的谷堆旁边,有康国光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康国光,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说起这句话,但年幼的他,还不懂这句话的含义。
“记得小时候,爷爷在村里生产队当保管员,经常带我去生产队的场院里玩。有一次,社员们在晒棉花,我一头钻进棉花堆里玩起了捉迷藏。那时,我看着一旁堆成山的苞谷、小麦,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家的。”康国光笑着说,“但是,我也纳闷,为什么爷爷拿着仓库的钥匙,却不往家里带粮食,不让我们吃?”
直到有一次,有个邻村的男孩来村里的果园偷苹果,被看守果园的大伯抓住后,在苹果树下罚站示众。祖父指着被罚站的男孩对康国光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咱可不学他!”站在人群里的康国光,个头虽然还很矮小,但听着身边人的议论、祖父的教导,他渐渐明白了,村里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康国光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长大。有一次,母亲在床上纳鞋,康国光好奇地把没上底的鞋帮套在自己脚上玩,母亲见状立即阻止道:“男子汉可不能穿没底的鞋,不能干没底的事,你要记牢这句话,不然以后会栽跟头!”说罢,母亲摸了摸康国光的头。
那时,小小年纪的康国光还不懂母亲口中的“底”是什么。长大后,他明白了,“底”是道德标杆、纪律规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言传身教的优良家风。
夜深了,康国光在阳台站了许久才缓过神,望着头顶的明月,他知道,月亮本不会发光,那是太阳光的延续,他要像这光芒一样,明亮、皎洁。
“汗滴化雨伴笔耕”
“明天难得休息,你要多注意身体,钱永远挣不完,这东西多了不是好事……”年迈的母亲不知何时,站在了康国光的身后。听着母亲的碎碎念,他坦然地笑了。这些年来,康国光始终淡泊名利、坚守底线,对待工作勤恳踏实、任劳任怨,从不说苦、从不喊累。
“我后来参加脱产学习,1996年在丰原镇参加工作,2005年担任镇党政办主任。”提起那段时光,康国光眼里闪着光,“办公室事务比较繁杂、琐碎,不仅要学会与人沟通协调,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还要把笔杆子握紧、练硬。”康国光坚持每天学习公文写作、熟悉电脑操作。在他的持续努力下,他的公文写作能力得到了领导赏识,康国光撰写的宣传稿件在各级报刊、网络媒体发表并屡屡获奖。
“写作早已成了我的习惯,从2017年申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至今,我每天都会在上面发表散文、诗歌、廉洁故事等文章,也普及一些纪法知识。”康国光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就如他的微信公众号“汗滴化雨伴笔耕”一样,他坚信汗水浇灌成长,付出会有收获。
康国光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深受群众认可。有一次,一个受过处分的村干部想表达感谢,就提着10斤苞谷糁来到康国光办公室。康国光见状,上前敞开大门迎接,还热情地与那人聊起了天。“东西不值钱,是别人的一份心意,我不好驳了人家的面子。”康国光说。后来康国光收下了这份朴实的礼物,但在目送村干部离开后,立即给他充了100元话费。
公事私事,康国光心里很清楚,他不想侵占公家、群众的一针一线、一分一毫。2007年秋天的一个周末,康国光在家休息,突然身体不适,情急之下,妻子想让他联系单位的司机,开车送他去医院治疗,但康国光坚持骑摩托带着妻子去医院。他们一路颠簸,从偏远的小山沟,骑行40多分钟才到达医院。因为骑行,康国光病情加重,医生连忙给他安排了手术。
“好的家风不光要记住,更要留住”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每当提及自己的儿女,康国光心里充满了愧疚。因为常年在基层工作,与妻子孩子分居两地,康国光缺席了两个孩子的成长。
2010年,17岁的女儿正值叛逆期,认为康国光眼里只有工作,一点都不关心她。于是,她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高三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独自一人离开了家。“她当时就留了一封信,写着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康国光说着,声音变得哽咽沙哑,他至今都记得妻子一边哭一边给他打电话的声音。他着实担心着女儿的安危,但又不知该从哪里找起。
“那段时间,我白天工作,晚上不敢闭眼睡觉。”康国光翻来覆去,整夜把手机握在手里,生怕错过女儿的电话。3个月后,女儿给家里报了平安,说她在深圳找到一份工作,康国光和妻子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女儿现在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她现在懂事了,我对她特别放心。”康国光笑着说,女儿现在靠一己之力在当地做家政培训,前几天还发朋友圈说,父亲是她的榜样,是她一生学习的标杆。
“我的儿子也很独立,很上进!”康国光骄傲地说。曾经总有人问他,“你都当领导了,为啥不给两个娃解决一下工作?”康国光每次都笑笑不说话,他始终认为,两个孩子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康国光不光对自己要求严格,在教育后代方面,也很有自己的主张。今年8月的一天,晚饭刚过,康国光带着5岁的外孙女在小区里玩滑滑梯,外孙女突然将一部手机递到了康国光手上,嘴里喊着:“姥爷!姥爷!这是我捡的。”看着外孙女一脸惊喜的神情,康国光抱起她说:“失主发现手机丢了肯定很着急,我们去还手机好不好?”外孙女听后手舞足蹈地欢呼起来。康国光和外孙女把手机交到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手中,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找到失主。很快,他们就在业主群里看到失主领取手机的照片,他和外孙女都很开心。
“好的家风不光要记住,更要留住。”为了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延续下去,今年中秋节前夕,康国光和母亲坐在客厅闲聊时说起,想把父亲的教诲和家教家风制成牌匾,挂在老家的厅堂,让家风惠及乡里,永远传承。“妈,明天我们先陪您去渭华起义纪念馆看看,然后我们抽空回趟老家,去咱老院子里看看……”康国光扶着母亲回房间休息,窗边一束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阳台上正在绽放的兰花。明月高悬,明月亦在人心。他期待天亮,和家人一起过个不一样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