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守护沙漠林海……
2023-04-29肖建勇乔志龙赵雷
肖建勇 乔志龙 赵雷
人物小传
李东魁,辽宁阜新人,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11月退役,1987年1月至今担任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护林员,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被辽宁省评为“最美辽宁工人”“第七届辽宁省道德模范”。2023年8月,他所在的治沙群体被授予“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天刚蒙蒙亮,背上一天的干粮,灌上一壶热水,牵出陪伴自己10余年的老马,踏入樟子松林……对于护林员李东魁来说,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是他大半生拼搏的“战场”。
1987年1月,李东魁从部队退役后做了护林员,一个人、一匹马、一把长镰刀……这一守,就是36年。半生寂寥,青丝变白发。李东魁“坚决把林子看好”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抉择——
“如果没有人看护,这片林子几
个月就毁了”
“到处都是沙坨子地,种菜长不出几棵苗来!”几十年过去,李东魁回想他到章古台林场报到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章古台林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漠东南风口,一到春季黄沙肆虐。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儿:“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20世纪50年代,这个曾经水草丰美、人丁兴旺的关外城镇,被治沙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必须整体搬迁。
1987年1月,从部队退役的李东魁,被分配到章古台林场护林点,担任护林员。那天特别冷,李东魁按林场通知要求去护林点报到。
李东魁在林子里走了很长时间,却怎么也找不到护林点。最后,在老护林员带领下,找到一处地窨子。这是他最初生活工作的地方。
当时,护林点算上李东魁一共4人。他们每2人一组,轮流巡山。“这里又潮湿又寒冷,还吃不饱饭,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没多久,那3人相继离开,只剩下了他。
一天早上,李东魁背上背包,走出地窨子,踩着厚厚的沙粒,走向松林。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一人高的松林上,一阵风过后,松涛阵阵。看着傲然挺立的樟子松,他想起他的部队,想起他带过的兵:“那些还未长大的樟子松,不正像我们需要呵护、精心培养的新兵吗?!”
那一瞬间,李东魁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章古台林场的一名老职工。年复一年,父亲同林场职工一起,在这片沙地上植树,与风沙展开“阵地争夺战”。在李东魁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每天很晚回家,经常一身沙土。
学校一放假,父亲就带他去植树。他扶树苗,父亲培土,每次忙活到太阳落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如今,李东魁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那段日子,有人劝李东魁“要留下得慎重”。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没人看护,这片林子可能几个月就毁了。
最终,倔强的李东魁咬牙留了下来。
坚守——
“连马都支持我,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最近的集市在5公里外;冬季大雪封路,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寂寞的工作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比想象的还难。
“既然留下来,那就扎下根!”就这样,李东魁与马为伴、以山为家,在山上盖起茅屋、打下水井,犹如深扎沙地的樟子松,坚守在荒凉之地。
李东魁每天骑马在林子里走一圈,至少也得10多个小时。累了,他就靠在树下打个盹;饿了,掏出干粮,就着凉水吃几口;闷了,站在沙坨子上喊几声,唱一唱军歌……
一天刚入夜,窗外传来凄厉的嚎叫声。李东魁走出茅屋,只见黑暗中有点点绿光,让人头皮发麻。原来,来了狼群。他握紧手中的长把镰刀,悄悄退回茅屋,用木头、米袋顶上门。狼群嚎叫大半夜,直到黎明才散去。
狼群走了,李东魁总算能躺下睡个安稳觉了。可刚进入梦乡就突然感觉手边冰凉,一摸是一条蛇,他顿时激起一身鸡皮疙瘩。
更让他揪心的,是人为因素。那些年,樟子松价格上涨,樟子松苗价格也水涨船高。有些人打起了林场的主意,伺机盗窃树苗、偷伐成材的树。更有甚者,圈地开荒种庄稼。
“不能这样,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李东魁严肃地说。对于既成事实者,他抓住后就送派出所。“南北二堡子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何苦呢?得罪人不说,自己半点好处没落下。”有人不理解。但李东魁态度坚决,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一天,李东魁早上起来,发现马被偷了。没办法,他只好借钱再买。7天后,马又被偷了。无奈,李东魁只能靠一双脚巡山。有时,他独自坐在樟子松下难过地掉眼泪。
那时,李东魁月工资才300元,这匹马花去了他半年工资。可几天后,他惊喜地发现,之前丢的那匹马出现在窗前,马尾巴上还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它不吃不喝,与其让它饿死,不如还给你。”
老马归来,李东魁心生感慨:“连马都支持我,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无悔——
“树长起来咱给守住了,值”
一次遭遇沙尘暴,李东魁迷失在沙坨子里十几个小时;一次大雪封路,他就着咸菜疙瘩啃冻馒头坚持大半个月。
类似的事很多,可李东魁自己觉得“没多大事儿”。这让妻子王玉华担惊受怕,于是发出“警告”:再这样下去就离婚。
李东魁理解妻子的不容易。他知道,妻子嘴上说要离婚,只是疼爱他的另一种表达。
“吓唬”不了李东魁,善解人意的王玉华便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把家安在护林点。李东魁外出巡山,她在家做家务。有时,他们还一起去巡山。
后来,在王玉华的建议下,他们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盖了3间平房,护林点更像一个家了。李东魁每次巡山回来,都能吃上热乎饭菜。日复一日,树越长越粗壮,林子越来越茂密。林中那些干涸多年的小泡子、小河沟,开始有了清水……
李东魁的事迹感染了无数人。彰武县人武部每年都会组织民兵骨干来参观见学,听李东魁讲护林故事。有人问:“你不想离开这里吗?”李东魁憨笑着回答:“这林子总得有人看守吧!我是党员也是退役老兵,树长起来咱给守住了,值!”
放眼一望无际的樟子松,松涛翻滚,李东魁心潮起伏。看着一棵棵树苗长成大树,女儿李明明越来越理解寡言的父亲。如今,李明明已是阿尔乡村党支部书记,她组建“青年护林突击队”,建设光伏发电站和养殖小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扛起治沙用沙护林的重任。
这天一大早,李东魁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一匹马,一个军用水壶,两三个馒头,一把长把镰刀。“家伙什儿”一如从前,只是他上马的动作不再那般矫健。
苍翠山林里,再次留下这名退役老兵的身影。
(责任编辑:宋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