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2023-04-29黄诗晴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 2023年13期
关键词:材料文化

黄诗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是()

A. 甲骨文 B. 大篆

C. 小篆 D. 行书

2. 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A. 文化交流 B. 地方控制

C. 思想统治 D. 经济开发

3. 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秦朝时死刑种类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这表明秦朝()

A. 统治残暴 B. 重视国家建设

C. 战乱不断 D. 重视军事发展

4. “它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材料评述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大泽乡起义

C. 楚汉之争 D. 黄巾起义

5. 秦朝统治措施带来严重的后果,导致秦朝速亡,这种情况逼迫汉朝建国者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进行新的抉择。“新的抉择”是指()

A. 实行君主专制                 B. 提倡尊崇儒学

C. 建立中央集权   D. 推行休养生息

6. 汉文帝在春耕时节会到京城的“籍田”上举行亲耕仪式。这主要是为了向天下表示其()

A. 以德化民    B. 鼓励农耕

C. 勤俭治国    D. 轻徭薄赋

7. 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A. 分封制 B. “推恩令”

C. 察举制 D. “屯田令”

8.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 统一货币 B. 轻徭薄赋

C. 平抑物价 D. 盐铁专卖

9.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 “汉武盛世”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贞观之治”

10.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

A. 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 B.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 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11. 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

A. 张骞      B. 班超

C. 甘英      D. 卫青

12. 公元前36年,汉军副校尉陈汤接受西域最高长官的命令,发西域城郭诸国兵及汉屯田吏卒4万余人,击灭匈奴郅支单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其中“最高长官”指的是()

A. 太尉      B. 西域都护

C. 州刺史    D. 伊犁将军

13.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印刷术

C. 修建都江堰      D. 发明麻沸散

14. “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

A. 《黄帝内经》      B. 《论语》

C. 《伤寒杂病论》      D. 《史记》

15. 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A. 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 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C.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16. (1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7. (12分)历史悠久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从古至今,中国始终处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儒家文化也由此在世界上得以广泛传播。除了汉朝以后在东亚一些邻国得到传播,明清时期还通过传教士在西方得到传播。

——胡洋敏《论儒家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

材料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荀子和庄子分别属于什么学派?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儒学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3)材料三中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了什么?联系材料四中的“二十大”报告,谈谈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

18. (13分)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有价值的解释和支撑。改革开放当下的中国,正沿着“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名片”,走向世界、拥抱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袄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对外交往兴盛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交流方面具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感悟出哪些“丝路精神”?(2分)

猜你喜欢

材料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焊接材料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谁远谁近?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