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技法之传递情感
2023-04-29张利娟
张利娟
技法阐释
传递情感首先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指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发自内心的感情。感情真挚要求:一、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但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思所想,但要符合生活内在逻辑、能显示社会生活本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二、情要真。作文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有的考生会“为文造情”,矫揉造作,无法打动读者(阅卷老师)的心灵。考场作文的情感也是要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三、情要美。作者抒发的感情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生活中有了真情实感,这只是为写作抒发真挚感情奠定了基础,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融入个体,情感浓郁。文章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作者能平等地看待读者,把写作看成是和忠实的朋友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不设心理防线,大胆坦诚地向对方倾诉,那么文章的“情”之真、“感”之实就没有人会怀疑。如面对《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心灵的选择》等类似的作文题时,能从这方面着手,作文的情感传递肯定会更强烈一些。
融入细节,细节传情。感情的寄托和表达需要载体,而细节则是传递情感的极好载体。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更好地显现人情美、人性美。巴尔扎克说:“只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往往用极精彩的文字将情感推向极处。如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怀念早逝母亲时写道:“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渗透了母亲对孩子的至真之情。
渲染氛围,注意蓄势。写文章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
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学校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如果你受邀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你将说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范
苦尽甘来,青年当自强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9)班 周宸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苦是一种味道,不同于酸甜麻辣,让人弃之亦不甚惜;苦更是一种状态,是处于艰难压迫下说不出道不明的辛酸,世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我却要说,吃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且如同呼吸一般基础而重要的事。正如习主席对青年们的殷切教诲:“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由味觉之“苦”引出生活之“苦”,亲切自然。)
譬如种地,若无辛勤耕耘,何来硕果?人生若没有苦痛,又何以显现出幸福?经历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类比论证,形象生动。)
何为吃苦?是轮椅作家史铁生与病魔斗争四十余年,用生命的倒计时书写生与死的较量;是幼年丧母、老年失女的叶嘉莹,一生困苦却心许古典诗词,三尺讲台一站便是七十二年;是身患重病的张桂梅,以自己的生命撑起山区女孩们的未来,将千名女孩送出大山,送进梦想的大学。他们都经历苦难,但最终都收获了成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正如康辉所言:“人的生活注定要受苦,但我们必须寻找快乐,哪怕只是电光石火,哪怕只是照在沉沉大地上寥落的晨星。”(具体阐述“苦”的含义,例证丰富,再引用名人名言,加强说服力。)
记忆中南国的那些花,那些在炎阳和热风中优雅而又坦然绽放的奇葩:茉莉,白兰,美人蕉。在难耐的酷暑中,它们微笑着,轻轻地吐出清幽的馨香。它们在高温下吐苞,都曾经历煎熬、苦难和搏斗,却一样的美丽,一样的赏心悦目。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从未止歇;我们苦,却从未逃避。当下所吃的苦,或许险如珠穆朗玛,但多年以后你会明白这不过是生命中众多起伏的丘陵之一。(引用自然界中“吃苦”的现象,再联系人生,生动有力。)
我们不怕吃苦,且应“自找苦吃”,以寻苦为乐,在吃苦中重塑自强的品性。念往昔,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发展核事业;看今朝,清华学子张薇“饮水思源”,主动休学一年参加国家倡导的支教活动。雨果字字珠玑:“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倘若要使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便离不开“寻苦”的过程与“吃苦”的经历。如此,方能使你我之青春绽放出夏花之绚烂。(由“不怕吃苦”到“无苦寻苦”,层层递进,表明“吃苦”的重要性。)
然自找苦吃,并非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气魄。揆诸当下,有多少人因执迷不悟、不思变通而错失良机。自找苦吃并不是自讨苦吃,“苦”不是讨来的,而是在选择正确的方向后不怕吃苦,躬身实践,方能事半功倍。倘若硬钻牛角尖,则不为吃苦,反倒称愚钝了。(从反面论证不恰当的“寻苦”行为,富有思辨性。)
青年未必生而自强,毛主席曾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诱我以至于强!”我想这其中的“诱因”便是苦中作乐、苦尽甘来的过程。愿青年将所有的慵懒和止步不前还给过去。今日吃得苦中苦,明日尝得甜中甜!(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说明吃苦与自强密不可分,呼吁青年在苦中寻乐,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写作提醒
【思路分析】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文题可分为两部分,材料部分为两段名言,主要是从不同层面阐释青年的内涵。十八岁学生,风华正茂,走上理想丰满、前途灿烂的道路。青年人对国家社会充满期待,国家社会对青年们也有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们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想,勇于实践,不断奋斗,肯吃苦愿奉献。要求部分很明确,是在“十八岁成人仪式”上的演讲词,这是文体要求;同时,是作为学生代表的身份来发言,这是身份要求。
【参考立意】
1. 青年当自强;
2. 要做新时代拼搏奋进、“自找苦吃”的有志青年;
3. 个人的理想应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4. “中国梦”也是青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