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高频主题:快与慢

2023-04-29乔肖梅

关键词:王元化温情速度

乔肖梅

主题阐释

快和慢,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快刀斩乱麻”是“雷厉风行”,“慢条斯理”是“沉着冷静”。快和慢各有千秋。快让我们不偷懒,不拖沓,不虚度年华;慢让我们不焦躁,不盲从,不急功近利。真正的快,不只是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不只是缓步前进,更要为快储备动力。“快中有慢”“慢中有快”,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懂得控制节奏,该慢的时候就要慢,该快时一定要快,这样才能在人生中游刃有余,获取更多的成功。

素材·名言警句

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 ——英国谚语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培根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伊朗谚语

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 ——谚语

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 ——非洲谚语

素材·人物

王元化:二十年沉潜著华章

王元化,我国著名思想家,在学术界与钱锺书齐名,素有“北钱南王”之称。王元化年轻时曾向熊十力问学,熊先生谆谆告诫王元化,做学问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王先生说话很快,思维很快,但是写文章很慢,说明他的思维非常缜密,学风非常严谨。他一篇3000字的文章要写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文稿反复修改。他常说,写文章不要写那么多字,你想写10万字,那么7万字就可以了,越精练越好。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就从1954年一直读到1974年,从而有他读黑格尔“韦编三绝”的美谈。《论知论分析方法》一文,就是他长期研读黑格尔《小逻辑》厚积薄发的结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王元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探微寻幽、小心求证、反复论证、不写空话,曾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荣誉奖的《文心雕龙创作》一书更是累积写了将近20年。

思维解读

金钱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因为学术需要日积月累,思考沉淀,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王元化的研究不急功近利,将谨慎的“慢”,将负责任的“慢”,沉潜到学问研究上。

玛格丽特:慢工出精品

在一次世界级的文学笔会上,一位年轻的男作家应邀出席。席间他注意到一位穿戴朴素、小心拘谨的女士,心想她一定是个名不经传的三流作家,便主动坐到她身旁和她聊天想炫耀一番。

男作家毫不客气地自我标榜说:“我已经出版了三百三十九本小说,你呢?你写过多少本小说呢,小姐?”只见那位女士低头谦逊地说:“我没写过多少本,我只写过一本。”男作家窃喜马上追问:“请问书名?”“书名叫作《飘》。”《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已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这部小说还曾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影又名《乱世佳人》。

玛格丽特用尽一生写出了《飘》,至今她的名字仍为众人所铭记,而那位男作家则是真正的“名不经传”了。

思维解读

慢并不就代表懒惰,它是静如处子的等待,是为寻找最佳时机,为那动如脱兔的一鸣惊人做准备。追求快没有错,关键是要以慢的心态把持自己,一步一步扎实地“快”,这样才能做到又快又好。没有学术压力,没有功利冲动,这种慢,是能力的磨砺,更是思想的积聚,更是出精品的保证。

优选片段

论“慢生活”(节选)

尹荣方

细水长流,常用来指生活上的精细安排,长远打算。此诗之意味,浅水长流尚不足以概之也。一团茅草,看似庞大,燃烧时,火焰腾天,煞是好看,然不能持久,顷刻之间,灰飞烟灭;榾柮(木柴疙瘩),小而并不起眼,点着之火,虽然慢慢吞吞,却能提供较为持久的温暖。然则浮华喧嚣易逝,朴素低调久存;轰轰烈烈决不可恃,慢条斯理方为得计。譬如饮酒,干杯立尽,大杯狂饮,顿呈醉态,胡言乱语,虽属豪情,未必尽兴,大不文雅。何若一口一口慢饮细品者得酒味酒趣之多也。出外旅游,于景点贪多求快,急急一至,狂乱拍照,以为此处美景皆吾所有,可乎?何若小桥流水,怡怡而行;稳稳登山,移步换形;春花秋月悦目,风声雨声关情。观光之际,我们“慢腾腾地”,于是曲径通幽,别见洞天;鸟啭虫鸣,忽有会心,此方为善游者也。读书也是一样,《礼记》上说古人花三年读完一本经书,十五年读完五经,受用一辈子。今人一年读三十本书,目下匆匆,心中茫茫,却等于什么也没读。

米兰·昆德拉说: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了?民间诗歌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中国传统也欣赏“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以及“慢步当车”的从容自得的生活态度。周敦颐有句:“得闲方达士,失计只劳生。”民歌云:“人生无事清闲好,得到清闲岂偶然。”皆意味深长之语也。

当然慢生活决非懒惰,而是一种生活境界,它的目标照德国诗人席勒的说法在于培育“审美的人”,而“审美的人”是超越“感性的人”,从而成为“道德状态”下的“理性的人”的必要途径。所以,闲适常常为理性乃至创造打开门户。

写作借鉴

文章从常见生活现象入手,侃侃而谈,论证逐步深入,最后结尾总结升华,说理透彻。

模拟优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呢?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材料引发我们对“快与慢”关系的思考:快与慢的利弊,何时需要快,何时需要慢,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快,什么情况下需要慢。

同时本题的“快与慢”的关系又属于矛盾类型的话题作文。本话题是针对当前社会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题。虽然“快”在现代社会是普遍追求的,但一味追求速度可能会失去很多或带来不良后果,而“慢”却也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比如匠人的“慢工出细活”“慢火熬好汤”。因此,在探讨这个话题时,需要明确突出“快”或“慢”,或着重强调两者的并存和相互促进,不能模糊地表达观点。

在论述的时候,不要绝对化。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辩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参考立意

1.快之道,慢之理;

2.在高速的时代里慢走;

3.慢慢走,欣赏啊。

考场范本一

快与慢

一考生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兵家言:“兵贵神速。”快与慢,孰是孰非,应做辩证的考量。慢有慢的长处,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讲究的是精致;慢,可以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快有快的优点,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追求的是效率;只有快,才能节约时间,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但是,快与慢,又各有其短。老牛拉破车,龟步迟迟,这样的“慢”实在有悖“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准则;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这样的“快”却也贻害无穷。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全在于客观与主观的具体需要。

当快则快,快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只有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处事迅速,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的青睐。大到国家建设,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加速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为人知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只短短几年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就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小至一场战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如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日驰两百里,让对方失去先机,而使我方得以突出重围,走向胜利。快则胜,慢则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应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的提升。

当慢则慢,慢彰显出为民办事的温度。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依旧欢快地穿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它是这些地方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慢慢”传递的则是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慢也是为了保证质量。托·德雷克斯说:“缓慢就是稳妥。”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理智地“比慢”,是为了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盲目地求快,则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很多时候,强调急事慢行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复调查、深入论证的科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若非为赶工程、超进度,或许各方会有较多时间去考虑质量问题和安全监管,而非近乎麻木地放纵事故隐患的存在;如果能让施工节拍慢一些,抽出必要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教育,掌握一些应急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将事故损害降至最低的。由此可见,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比“快”,一窝蜂地大赶快上,必将犯下严重错误,甚至出现重大生命安全事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快与慢,各有其优劣。辩证地看待快与慢,正确地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灵活地调控快与慢的节奏,关乎成败,关乎大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亮点借鉴

文章开篇就以“欲速则不达”,“兵贵神速”立意,以古人兵家之经典紧扣材料。行文大气磅礴,结构清晰明朗,对照式有理有据地写了“快与慢”在“客观与主观的具体需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的观点深入人心,并且恰到好处地运用名人名言,使得文章干脆利落,一语中的。结尾轻点“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主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构思。

考场范本二

让速度与温情齐飞

——新时代快慢之我思

一考生

时间,是不容折身的单行道,步履匆匆却也道道辙痕。从飞鸽传书到5G通信,从穷乡僻壤到美丽乡村,从绿皮火车到中国高铁,时代从未止步。在当今“速度至上”的背景下,我们回眸,是否错过了书信中蕴含的温情?是否怀念乡村的那棵老树?是否留恋火车“哐当,哐当”的声响?依我之见,新时代的中国,理当让速度与温情齐飞。

且看!那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快速进步的蓝图已经展开。日新月异的时代,接续奋斗的人民共同开创着光华骀荡的未来。当千年古城与百年冬奥相遇,奥运会的宗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深入人心。“天宫”空间站的建立,“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中国人民追求“更快”的成果。全球向上发展,“落后就要挨打”,“更快”已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且瞧!父辈们缓慢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让我们心向往之。“慢”中的浪漫,是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爱情;“慢”中的坚守,是樊锦诗舍半生,扎根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经历半个世纪的风沙,最终心归敦煌的信念;“慢”中的责任,是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用坐穿冷板凳的意志换来的文物的重生。速度诚可贵,但一味求速,势必会错过人间温情。慢下来,享受生活,体察世间百态,品味人间烟火,也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且听!新时代快与慢合作的交响乐正在奏响,把握好高速给予的便捷,领悟低速蕴含的温情的号角之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更好的时代,时代的脉搏此刻正在你的血管中跳动。让人们能在急于联系时快速通话,在点滴生活中以手写心;让人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抵达目的地,在悠闲的日子里静心欣赏窗外美景;让人们能在喧闹的城市里享受生活,在安谧的乡村中静待花开……这,才是未来理想的生活,才是中国的模样。高铁、慢车是我们的选择,速度、温情是我们的追求。

新时代的我们要掌握快与慢的节奏,在快速中留一方属于慢的天地,在慢中不断向上追求更快、更强,新时代,让速度与温情齐飞!

亮点借鉴

文章题目改写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诗意感。文章是在思辨中考量问题并谋篇布局,显得极为客观公允。作者巧用时事,引领我们作为一个时代的亲历者、观察者、思想者、评论者和预见者去共情作者的所见所感。以时间的单向性自然而然地写出了人们生活中的变化,同样也从情感方向发出提问,将“速度”和“温情”融为一体,就事说理,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代入感很强,是一篇容易获得人们认同的佳作。

猜你喜欢

王元化温情速度
行驶速度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速度
王元化:八十八年人生路和三次反思
王元化是怎样炼成的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
温情故事两篇
王元化拒不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