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行”
2023-04-29乔肖梅
乔肖梅
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在生活中,有人喜欢“先思后行”,有人喜欢“边思边行”,有人喜欢“先行后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中提到:“行而思,思必有得;思而行,行必有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深思细悟,常思忠诚之责、多思安民之道、勤思实干之要,在基层的“思”与“行”中真正读懂“思想内涵”,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精评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①
行与思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少了任何一个,生命都会不完整。毛泽东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事预则立。”人首先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才有行动,二者相辅相成。就如爱默生所言,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②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
思是行之始,没有思想的指引,行动会失去方向。“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因为有思想我们才会发出耀眼光芒。
在国难临头的黑暗年代,有人率先觉醒,用呐喊打破中国无风的岑寂,用血肉之躯力扶将倾的大厦,救国思想引导国人救亡图存,指引英雄身先士卒,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
因为思想的指引,他们才能于漫漫长夜之中坚定信念,迎来太平盛世。他们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同胞,引领着万万千千兄弟,坚定方向,毫不退缩,奋勇向前,永不止步。有思想,才有行动的方向,有方向,脚下才会有力量。③
行促思之成,如果没有实践行动,思想很难完善。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行动踏实刻苦,则真理可名,功业可就。”没有经过190次繁复和冗长的实验,就没有190次思想上的调整,哪里会有191次之后的成功?正是不断的实验指引着思想的完善,最终青蒿素面世,助力大众战胜疟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若不是他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一次次的实践促进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调整,又如何能让我们国家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只有行动,才能让思想更好地展现锋芒,这锋芒就是前进的荣光。④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但是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调整奋斗的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千千万万的人们正在辛苦耕耘,每个人都在思想的指引下行动着,科研人员孜孜不倦探索创新,航天员们正在探秘浩瀚太空,……“知之深则行愈达”,思想为行动点亮一条星河,让前行的路熠熠生辉;“行之力则思愈进”,行动为思想开辟道路,让我们的思想迸射锋芒!⑤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行思结合,助力我们追梦人奋斗奉献,乘风破浪!⑥
【精准点评】
①题目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思和行”之间的关系。
②开篇引用了毛主席和爱默生的名言提纲挈领,总领全篇。
③列举国难临头的黑暗年代的例子来论证“思是行之始,没有思想的指引,行动会失去方向”。
④以青蒿素、杂交水稻研究为例,有理有据地点明“行促思之成,如果没有实践行动,思想很难完善”这一观点。
⑤重点论述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辩证。
⑥文末点题,再次强调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行思结合,使得文章有始有终,结构完整。
精要总评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论证过程错落有致。引用名人名言使得论据确凿充分,阐明观点时论证有力,观点明确。整篇文章的中心都很突出,语言精练流畅、含蓄典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行胜于思①
长辈常常教导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诚然,将一件事考虑周全对我们更好地行动大有裨益。然而事实完全是如此吗?②
孔子听闻季文子做事情过分地小心,过分地仔细,“三思而后行”,便说:“再,斯可矣!”我也认同孔子的观点,考虑过多未必是件好事,行胜于思,我们要勇于果敢行动,不要事事思虑太多。③
事前的考虑是必要的准备,而行动才是关键。认真地思考是为了更好地行动,前提是思考不应阻碍应有的行动。君不见,古今中外因思虑过多而丧失机遇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国时期,魏延本可实施妙计奇袭长安,奈何诸葛亮将对手看得太高明,思虑过多而放弃计划,最终错失良机,直接导致日后蜀国讨魏无果。滑铁卢战役中,法国元帅在大战开始后害怕敌人的侧后包抄,顾虑重重迟迟不敢进攻,犹豫一天才决定回防滑铁卢,可是为时已晚,最终惨败,直接致使拿破仑百日王朝的终结,留下千古遗恨,令后世唏嘘不已。
由此可见,事事担忧,事事顾虑,思虑过多只会束缚我们的行动。④
如果把行动比作飞鸟,那么思考便是翅膀,适度的思考可以促进行动的准确进行,而过度的思考往往会拖累行动,就像飞鸟的翅膀有了过多冗余的负累,难以起飞。古人云“奇谋为短”也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防止思考束缚拖累行动的情况呢?我想答案就在孔老夫子的话中:“再,斯可矣。”
对于一件事,我们只需适度思考,明确利弊即可行动。继而在行动中保持冷静、谨慎,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不至于莽撞。⑤
当然,行与思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在事前充分考虑。2020年,清华大学在未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停止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招生,受到学界的批评指责,因为此等做法势必会影响新闻专业的活力,影响这一专业的根基与命脉。由此观之,对于一些重大且无法回头的决策,一定要经过反复思考,不宜莽撞行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中提到:“行而思,思必有得;思而行,行必有方。”⑥
《堂吉诃德》一文中,作者表达了他对于勇敢的看法:向下是怯懦,向上是鲁莽,而正中间的才叫勇敢。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行与思,只有适度思考不莽撞,才能实现有效的决策与行动。
我们青少年应把握好行与思的关系,有猛虎猎豹般的果决,也要有羚羊狡兔般的谨慎,思行结合,而我们更应该敢于行动,相信行胜于思,勿让过多的思虑束缚了行动。就像《堂吉诃德》中说的:鲁莽比怯懦更接近勇敢。只有敢想敢做,行动起来,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的、集体的和全社会的目标和理想。⑦
【精准点评】
①题目“行胜于思”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引发读者好奇心。
②文章开篇运用了反问句的巧妙架构,提出了文章的矛盾点,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③引用孔子的观点来支持作者的观点。这种引入方式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④运用大量古今中外因思虑过多而丧失机遇的例子举证,以史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⑤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行动和思考这种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用鸟和翅膀具体表达出来, 深化主题。
⑥灵活调用当今社会中发生的社会事件,加上习总书记的话语,透过现象看本质,起到强化论证的效果。
⑦运用了《堂吉诃德》中的名言,进一步强调了勇敢和行动的重要性,呼应了文章的主题。
精要总评
文章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论证材料古今中外,选材得当,表述过程语言流畅,脉络分明,过渡自然,层次感强。文章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认为行胜于思,过多地思考反而会束缚我们的行动。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和古今中外的例子,说明了适度思考和准确行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避免思考过多的问题。同时文章指出,对于重大决策,一定要经过反复思考,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莽撞。文章最后呼吁青少年要把握好行与思的关系,敢于行动,相信行胜于思,勿让过多的思虑束缚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