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
2023-04-29徐育
徐育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期
从材料看,三线建设开始的时间是在1964年,之所以作出这一决策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结盟,走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中苏甚至在边境出现军事对峙的局面。整个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外交环境最为恶劣时期,中国与世界上两个最主要大国(美国、苏联)都处在对峙状态,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主张,“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
三线建设是如何开展的?从材料看“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三线建设主要是在内陆的西南和西北地区进行。那么为何在这些地区进行呢?首先,西南、西北位于我国内陆,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在这些地区建设一些军事项目,具体独天得厚的隐蔽优势。中国历史上就有类似的事件,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东部沦陷,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和高校大规模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其次,促进全国工业布局调整。东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一五计划,一五计划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而西北、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原有基础较差,三线建设重点在这些地区开展,有利于工业布局的调整。
三线建设有利于建设布局合理、平衡的工业体系;推动西部边远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开发;增强了国家国防实力。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战略,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产生较大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