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核心素养导学

2023-04-29

关键词:红烛云雀雪峰

自主探究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

2.《红烛》中的红烛象征着什么?

3.《峨日朵雪峰之侧》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致云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文讲解

拿什么来歌颂你,澎湃的青春激情

青春姿态万千,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同的存在。那么,我们该用什么事物去作比青春形象?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去挖掘青春内涵?我们该融入怎样的情思去延展青春意蕴呢?……

一个站在“地球边上”呼喊的巨人!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别于古典诗歌中的传统形象,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呼喊的巨人,其高大、热情呼唤的形象特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是一个经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提炼而成的“五四”精神的具象,它既展现了诗人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怀的个性形象,又展开了一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群像图,是这两种形象的结合体。从诗歌来看,这个幻化的形象视野开阔,而且充满动态的力量感,能够视通全球,仰视奔涌的天空白云,俯视滚滚的海洋洪涛,而“地球”这一意象强化了其视野特征。他所站立的“地球边上”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指称,而是一个便于收揽万物的视点,这个视点的安排也有其巧妙之处。同时,这个形象是敏锐而冲动的,他能从白云的“怒涌”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的情境中把握住自身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创造与破坏,可见其敏感的感知力;这个“我”甚至连立身所在的地球也要推倒,可见其热烈而狂放的个性。一系列叹词“啊啊”等的连用,还有“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的铺排与渲染,都在强化这个形象的强烈个性。这个高大、敏锐而热情的形象不就是“五四”精神的最好诠释吗?相比于古典诗歌中的或哀怨悲愁、或旷达乐观、或慷慨激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形象胸怀时代风云,热情讴歌变革,已经有现代知识分子的个性特征了。

与红烛理性对话

闻一多写《红烛》,更奉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他认为新诗如果一味地直抒胸臆,会在情感泛滥的道路上很快走向衰落。诗人通篇都退到文字后面去,在与“你”的对话中,呈现出红烛的形象与精神特质,这便是诗歌艺术中所谓的意象了。

第一节中作者直接拈出红烛这一形象,并由外表的红揣想内心的颜色。第二、三节则热烈吟咏了红烛的燃烧,红烛的诞生就是为了燃烧,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牺牲和毁灭,这种命运是令人痛苦的。作者这里的吟咏绝不是赞美,更多的是痛心,痛心这一悲剧的宿命:“一误再误;矛盾!冲突!”但紧接着,诗人果断地否认了这是一种错误:“不误,不误!”红烛的生命正是要用来燃烧的,不应该将这样的命运视作悲剧,这应是需要坦然面对乃至积极面对的生活激情。随后,诗人一方面赞颂红烛的燃烧,热烈赞颂红烛照亮世人、照亮世界的光辉;一方面又痛心于残风来时,红烛留下的眼泪。这种热烈而忧伤的情感,远比单纯的热烈奔放要更有层次感。在这种层次感中,诗歌高举起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具有深厚古典诗歌造诣的闻一多在《红烛》的开头就坦诚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来源,但《红烛》绝不是对李商隐的简单模仿,李商隐借此意象写出对爱情的坚贞执着;闻一多却把同一形象转化为对国家、民族、时代的献身精神,完成了对古典诗歌艺术的“脱胎换骨”。

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同样是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但经历了民族的危亡和重生后,在经历了个人的困顿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激情绝不是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那般喷薄而出,甚至不是那种默默燃烧的红烛精神。在雪峰面前,昌耀坦然面对自己的渺小。昌耀攀登上的高度是自己“此刻仅能征服的”,远不是什么一览众山小的顶峰。而攀上这个高度,诗人也已经用尽了全力了,石砾会滑坡,脚下会渗血,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不是全能的强者。诗意的昌耀依然是个普通人,在雪峰面前,他多么希望能和雄鹰、雪豹为伍,可是眼前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不正是詩人本身吗?但昌耀告诉我们,即使渺小得可怜,也要尽自己的努力;面对巨大的雪峰时,登上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正视自己的渺小,努力登上自己能够登上的高度,即使不能与雄鹰和雪豹为伍,至少也见证了巍峨与雄奇。

云雀,理想化了的诗人

在《致云雀》中,云雀在诗人眼中是高贵而自由的化身;更是一个象征,是雪莱艺术追求的理想体现。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他愿意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沁人心脾,如同雪莱的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大气。最后一节中的“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体现了作者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对社会公正充满信心,他为了人民的光明前途而努力。

雪莱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无法比肩云雀的叹息,但同时他也对自己实现理想充满了信心。其实诗人和云雀有相似之处:都渴望离开地面,翱翔天际。但是诗人受到现实的束缚,无法像云雀那样随心所欲,展翅高歌。所以,云雀是诗人的理想。

猜你喜欢

红烛云雀雪峰
批评与嘲笑
云雀叫了一整天
《霜天红烛》
要退休了
灵感的云雀
云雀
红烛情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雪峰下的草场
韩雪峰的“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