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就业惠民生 托举群众幸福感

2023-04-29崔保福

关键词:惠民共同富裕权益

崔保福

热点综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国就业是大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一论述点明了就业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彰显了就业“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有利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时事热点 1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每年的城镇新增就业总量都在1100万人以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2年的36883元。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一万美元,2022年达到人均GDP1.27万美元,从全球范围来看,这已经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同时,大量农民转移到非农就业岗位获得工资性收入。在我国全部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中,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2.99∶1下降到2022年的2.45∶1。多年间,大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使过去一部分安于现状的贫困群众,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有力推动了我国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提示:①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增加国民收入,夯实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②让更多民众获得稳定、可预期的收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保证。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扩大了共同富裕的群体。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弘扬了勤劳致富精神,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动力。

时事热点 2    多措并举稳就业、惠民生

2023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通知》要求,及时梳理本地区带动就业能力强、涉及国计民生和生产保供的企业清单,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支持各地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出台地方性政策,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大岗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其稳岗扩岗。除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外,《通知》还提出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引导基层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方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同时,要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稳就业、惠民生。

提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稳就业、惠民生,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稳就业、惠民生,进一步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③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的国家职能。通过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是我国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

时事热点 [3]    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2023年6月13日,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推进会暨“三年行动”启动仪式,部署实施《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聚焦职工群众权益、和谐劳动关系,突出平台企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各级工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指导、督促和建设、关爱作用,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新挑战:一是新业态用工模式还没有纳入劳动法律规定,相关内部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二是由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很难与平台建立固定劳动关系,平台企业利用法律法规漏洞,不愿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三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诉求普遍存在沟通协调不畅、申诉渠道少、缺乏协商调解等问题。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提示:①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将新业态用工模式纳入劳动法律规制,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法规漏洞。②平台应遵守劳动法,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增强合同意识,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使维权有据。④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诉求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申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解决的协商协调机制。

猜你喜欢

惠民共同富裕权益
共同富裕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漫话权益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