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枣红色的毛毯
2023-04-29缪炳法
缪炳法
这条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展柜中的枣红色毛毯,虽然经历了90余年岁月的流转,历经风风雨雨和战火的洗礼,依然透着鲜红的颜色、革命的底色。其背后还蕴含着一位从旧军队中走来,成为一名彻底的、无比坚定的、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红军著名将领的动人故事,同时,也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条毛毯的主人是著名的宁都起义领导人、原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
第26路军原为西北军冯玉祥部第5路军。1930年10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展开的中原战争,冯玉祥、阎锡山败北。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将该部收编并改编为第26路军,下辖第25、第27师。1931年1月,蒋介石命令第26路军从山东济宁调往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由于广大官兵不愿与红军作战,所以部队迟迟不肯开拔,经蒋介石再三催促,直到3月下旬,部队才到达江西乐安、宜黄地区,并在第二次向中央苏区发动的“围剿”中,该部第27师第81旅被红军歼灭大部,对部队产生很大震动。尤其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将第26路军孤军驻守江西宁都,其他部队则纷纷撤出中央苏区,更加引起官兵的强烈不满,也加深了同蒋介石的矛盾。为此,经中共中央批准,一些长期潜伏在该部的中共党员秘密开展策反工作,并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准备起义。中共特别支部首先争取了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为中共党员,而后,赵博生利用与董振堂同学同乡关系,很快就争取到了董振堂参加领导起义。随后,赵博生和董振堂又相继争取了第25师第74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第222团团长黄中岳,从而为起义奠定了基础。
12月14日,经过周密准备,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下,宁都起义取得完全胜利,部队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下辖第13、第14、第15军3个军、6个师,共1.7万余人,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其中,董振堂任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为表彰宁都起义的领导者,中革军委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决定,于1932年12月4日授予“董振堂、赵博生两同志以全苏大会所制定的最高荣誉的红旗章”。起义后,董振堂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要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共3000多块大洋交给党组织。毛泽东知道后,主张不要全部上交,留一些补贴家用,可董振堂执意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因此,董振堂在加入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后,不仅不要钱,而且,最终将自己的生命也全部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1937年1月,董振堂率领红5军参加西路军作战时,壮烈牺牲在甘肃高台,毛泽东悲伤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十分重视宁都起义。起义前,他不仅亲自主持召开中革军委会议,研究部署起义计划,指导起义行动,并和毛泽东共同为董振堂等签署了委任状。起义后,朱总司令更是惦记起义部队官兵。因此,在宁都起义后的第3天,朱总司令便来到红5军团驻地,看望慰问参加宁都起义的全体官兵。当时,陪在身旁的董振堂以及全军官兵对朱总司令朴实的话语和平易近人的形象十分钦佩,叹服不已。再加上部队进入苏区后,得到了苏区军民真切而又热忱的欢迎,并按照红军的要求进行政治整训,建立民主制度。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官兵一律平等,使全军官兵深感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完全是天壤之别。临分别时,天色已晚,又飘起了雪花,董振堂看朱总司令衣着单薄,执意将自己的一条毛毯送给朱总司令。后来,这条毛毯陪伴着朱总司令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了雪山草地,一直带到了陕北。
在陕北,朱总司令看到周恩来为了工作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尤其是在开展联合张学良、杨虎城共同抗日和指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军事斗争中日理万机,于是,将这条毛毯转赠给了周恩来,希望能为周恩来在奔波劳碌中遮风御寒,解除疲劳。1937年5月,周恩来携带这条毛毯从延安前往西安与国民党谈判,途中突遭国民党军伏击。敌人密集的子弹朝周恩来所乘卡车疯狂扫射,妄图致周恩来于死地。经警卫人员拼死抵抗周恩来才得以脱险。而这条毛毯却被敌人的子弹打得伤痕累累,中弹十余处。经精心织补后,周恩来继续使用。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率部挥师出征,奔赴抗日战场。临行前,周恩来又将这条与自己共同经历生死关的毛毯再一次回赠给了朱德。因此,朱德又带上这条有着特殊感情又充满着温情的毛毯继续征战疆场。1938年,朱德总司令在山西太行山指挥对日作战时,住在一老乡家中。为了能让总司令打仗归来休息好,警卫员将火炕烧得很热,不料却把铺在炕上的毛毯烧了一个大洞。在房东大娘的帮助下,用一块白布又将毛毯上的大洞精心缝补好,继续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条毛毯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朱德总司令。
1959年,军事博物馆建馆时,朱德总司令十分关心军事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一次次到军事博物馆亲自指导场馆建设、审查展览内容,而且还将包括这条枣红色毛毯在内的心爱之物全部捐献给了军事博物馆,其中就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一把M1896式毛瑟警用手枪。如今,这条承载着光荣革命历史、深厚阶级感情的枣红色毛毯,静静地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仿佛深情地向人们诉说着它的不朽传奇和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