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对比 论证深刻

2023-04-29周文杰李雨婷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二 2023年24期
关键词:观点

周文杰 李雨婷

引言

对比论证,也就是正反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进而评价人物、阐述事理、表达观点。

有比较才有鉴别,世间万物,皆是相较而存。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对立方面进行对比,能将观点梳理得更加透彻和深刻,也能让说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方法指津

一、对比论证的类型

就类型而言,对比论证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不同对象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之间的对比。纵向对比是同一对象前后不同阶段的对比。写作时,这两种对比类型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使用。如学生习作《学会放下》中的片段:

学会放下,是一种旷达通透的智慧。科考中出人头地的苏轼,才华横溢又争强好胜,他争来了官职,争来了名誉,还争来了一大帮朋友。可造化弄人,一场官司,一次历劫,一切又化为乌有。至此,他才大彻大悟,放下恃才傲物之气,放下追名逐利之心,收获了山间明月与江上清风,拥有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豁达清明。一个“放”字,将神秘天光引向了黄州。反观贾谊,“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他放不下文帝的托付,放不下壮志难酬的境遇,一味自责抑郁而致英年早逝,可惜了“胸罗文章兵百万”的才华,真真令人扼腕叹息。

文段在论证“学会放下是一种旷达通透的智慧”的论点时,先描述苏轼前期的追名逐利、争强好胜,与后期的大彻大悟、豁达清明,形成前后对比,纵向论证“放下”的意义;再将贾谊的放不下与苏轼的放下横向对比,表达对贾谊“胸罗文章兵百万”的惊世才华之哀叹,发人深思。

二、对比论证的运用方式

在议论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中,对比论证的论述既可以体现在句子之内,也可以体现在语段之间,还可以体现在全文的整体构思之中。

1.句子内的对比

句子内的对比是常见的一种对比形式,学会在句子之内蕴藏对比,可让文章更加简明深刻。古代诗句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都是将对比论证化用在简短的句子之内,在鲜明的反差中凸显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文言作品中,荀子《劝学》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一句之内用“朽木不折”和“金石可镂”的截然不同结果,言明“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的本质性区别,论证学习要持之以恒的观点,意旨鲜明。

句子内的对比,使用普遍,应用相对简单,照应议论文语言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形成精彩的论证句,言简意赅又字字珠玑。

2.语段间的对比

将句子内的对比范围扩大一点,即呈现为语段间的对比。具体运用中,语段间的对比可出现在同一段写作内容之中,如考场佳作《成就彼此,多彩绽放》中的片段: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中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温暖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作者以杜甫和隋炀帝进行对比,杜甫笔书人间疾苦,祈愿福祉,以博爱之心关心百姓生活;隋炀帝堕入利己狭隘,享乐误国,终因私己之心身死国灭。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秋瑾、万佐成夫妇事迹的举例论证,更加有力论证了“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的观点。

也可出现在两个不同段落的写作内容之间。苏洵的《六国论》,第二段通过比较双方土地的得失,分析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表明以土地贿赂秦国,只会使其气焰越来越嚣张,导致韩、魏、楚自取灭亡。第三段通过比较燕、齐、赵不同的覆亡道路,分析“以地事秦”带来的严重后果,表明这些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终也因为韩、魏、楚的贿赂而灭亡。两段之间的对比,分别对贿秦和不贿秦两类进行对比阐释,互为补充地论证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活用语段间的对比,形成鲜明生动的比照,既可使论证过程更严密,也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3.贯穿全文的对比

贯穿全文的对比是应用于整篇文章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融汇在整体的构思当中,让文章脉络清晰。以考场佳作《难易相成,强弱相化》为例:

诚然,个体天生的差异确实客观存在,我们都无法否定。但天生而存在的“强”与“弱”并不能永恒保持,后天是否努力才真正决定成功与否。中国女排昔日何等辉煌,但当女排的训练模式落后于世界,她们的“强”终究也在一记扣球下被打碎。而辉煌破碎之后的女排,却没有因自弱而自悲,仍靠着不断调整的训练方式和女孩们的拼搏与决心重新冲上领奖台,再揽荣光,以弱化强。倘若没有“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志向,女排岂可重夺桂冠?

一个国家,同样没有被天定的命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家的强弱并不会在一时被决定,忧劳勤勉与逸豫贪安能够为国家带来全然不同的情状。正如昔日之中国,满清自诩天朝上国,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因盲目排外而弱;而自近代中国始,愈来愈多新青年意识到国家积贫积弱困局,从迷惘的黑暗中觉醒起来,不再因祖国积弱而自卑。正因为他们立志发奋,勇敢地为祖国献身,风雨飘摇中的中国才得以一步一步走过战乱与纷争,走向今天的繁荣昌盛。

考生抓住了题目的关键内容立意,并将充满辩证思想的对比论证贯穿全文,无论是分析个体、团队遭际,还是国家命运,都以大量对比论证来比较强弱,凸显转化。以中国女排不因弱而悲,不断调整,决心拼搏的以弱化强,和近代中国有志青年不被弱所困,立志发奋,终使国家走向昌盛的由弱转强,来激励吾辈青年铭記前例,不喜于强,以砥砺前行的姿态传好时代的接力棒。整篇文章中,对比强烈,环环相扣,使得论证逻辑严密,论证观点深刻,是精彩的议论文呈现形式。

三、注意事项

1. 运用对比论证时,立足于明确的观点。对比论证归根结底是为观点服务的。

2. 着重突出事物的差异点。要在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本质,比如特征的异、方向的异、结果的异、影响的异等。

3. 确定适当的对比支架。如利用身份与作为的反差、表同而里异的反差、今是而昨非的反差来表现概念的矛盾、行为的对立、观点的冲突等。若无可比之处,杜绝生硬对比。

牛刀小试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曰“人贵有自知之明”。生活中人要知道自己的准确定位。做事说话要恰如其分,不失位,不越位,不狂妄,不逾矩。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两个段落。每个段落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有许多人往往忽视了“小”,却不知世界上最大的“大”也是从“小”开始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个段落。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练习一

著名球星罗德曼,他的成功得益于准确的定位。他平时虽然放荡不羁,却对自己在篮球场上的定位看得很清楚。他明白自己的强项不是进攻得分,而是抢篮板与防守,所以得分的事,就让乔丹、皮蓬们去干,自己专心致志地去防守抢篮板,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因为定位准确,罗德曼不仅与个性很强的乔丹和平共处,还共同夺得了三个总冠军,他居然也蝉联了七届篮板王。由此可知,准确定位,可以少走弯路,避开误区,远离雷区,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反,《红楼梦》中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最后郁郁而殁,原因就在于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丫头,就算长得漂亮点,人聪明些,即使深受老太太喜欢,也不能滋生“准宝二奶奶”的幻想,更不能有意无意以“准主人”身份打骂小丫头,挤兑袭人,讥讽婆子,甚至对宝玉也出言不逊,这样自然会得罪不少人。后来王夫人处理晴雯时,几乎没人同情她,落井下石者倒不少。如果晴雯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至于被“飞上枝头成凤凰”的欲望蒙蔽双眼,从而谦逊做人,平和处事,以她的聪明才智,命运或许就不会这么悲惨。

练习二

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个“小”的积累基础之上的。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特别强调了“小”的重要性。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如果不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尝遍百草,又怎会编写出《本草纲目》这一医学宝典?奥运冠军全红婵,如果不从一招一式练起,打好基础,又怎会赢得那么多惊异的目光?反观现实生活中某些流量明星,不注重基本功,苦练技艺,提高专业能力,提升道德修养与艺术涵养,用心塑造作品,仅靠所谓的颜值,想要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没有“小”的积累,何来“大”的辉煌?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

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观点
观点荟萃
观点
观点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