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姿态
2023-04-29王云龙
王云龙
展示·一道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的人生姿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潜的人生姿态;手捧稻菽,面带微笑,这是袁隆平的人生姿态;风雪哨所,紧握钢枪,这是边防战士的人生姿态;塔吊林立,挥汗如雨,这是建设者的人生姿态……
一个思维上、精神上、行为上好的姿态,对人的一生尤为重要,什么样的姿态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速递·一个手法
泛化举例法
泛化举例法即不以具体的一人一事为事例,而是泛化到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特定的职业群体、社会群体的特定行为,以此为事例的一种举例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必大量积累素材,也不必担心出现素材与立意的拉郎配现象,还可以冲淡文章事例堆砌的感觉,信手拈来,让文章更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具体以“人生姿态”为例,我们发现要在考场上快速搜寻具备同一种人生姿态的名人事例很困难,但是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为现象中,都体现着某一种“人生姿态”。如:老师弯腰辅导学生是温和的姿态,行人俯身扶起倒地的路人是善良的姿态,教授鞠躬感谢大家聆听是谦恭的姿态,老农弯腰捡起掉落的饭粒是节俭的姿态,主人倾身接物是礼让的姿态。同样是举例,虽不针对某一具体人物,却包含了中华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处世之道,也生动地展现了国人应具备的人生姿态。
分享·一段对话
生:老师,文题材料中的“人生姿态”和我们常用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区别呢?
师:“姿态”包含姿势和态度,是外在形态和内在状态的综合体;“态度”是认知与倾向,单指内在状态,可以说“姿态”包含“态度”。
生:那写作立意的时候,可不可以直接把“人生姿态”理解为“人生态度”呢?
师:可以。但也不仅限于此,把两者直接画等号,可能会缩小作文立意的空间,降低作文推陈出新的可能性。
生:老师,我也希望我的作文写得新颖,可是对于这个题目,既想切合题意,又想不落俗套,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师:我们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大处确定一个属于精神内核的态度,从小处将这一精神内核具象为一个姿势,或者一个动作。这样便能做到有形有神,姿势自带其象征意蕴,精神也具有寄托所在。
生:但是这样又会出现一个难题,当我把主题立意具体化后,就会限制材料组织的空间,好多平常积累的事例就没有办法用了。
师:所谓事例,关键是事,我们习惯于把某事与某人捆绑在一起,好像有事必然要对应一个具体的人。其实写作中的事是服务于理的,特别是说理性文章,只要把事与理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