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节选)
2023-04-29庞余亮
《学习方法报》小学语文四年级 2023年23期
庞余亮
我读书可以说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看题目猜内容”,先看题目,把内容遮起来,想一想如果我来根据这个题目写内容会怎么写,我会用头脑过一过,有时候会写一写,不一定全写出来,一般读新书都是这样的。第二种是“看开头猜结尾”,比如看小说、散文,前面两章看完我知道了大致的脉络,这时,我会停下来,想一想下文将向哪个方向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为什么想错了?边看边不停地纠正自己。这个方法很锻炼人,著名作家毕飞宇先生的短篇小说结尾总是出人意料,比如《写字》《彩虹》等,我经常学习他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从哪里推进。还有第三种方法,是反过来的,即“看结尾,猜开头”,看了结尾向前推,看看作者前面是怎么写的,就这样,慢慢找到好文章当中那个奇妙的“开关”。
距我的书房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江阴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是悬索桥,它的索特别粗,有的据说直径达一百厘米,可是肉眼远远看上去那些索是那么细。钢索到底有多粗或者有多细,我们想象不出来。但如果我们认真沿着桥下的花海向前走,会看到桥边展示着一段未用完的钢索,约一百厘米直径的钢索就这样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其实就是我们写作的秘诀。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地写江阴长江大桥有多么宏伟,只要看到这个直径约一百厘米的钢索,想到这座桥是由无数根这样的钢索连接而成,就不难想象到钢索吊到大桥上时有多么艰难,这座大桥有多么坚固宏伟……
我们写作的时候同样如此,不需要庞大的数据、信息来堆砌,只要抓住“直径一百厘米”的细节,就可以把“大桥”的雄伟、造桥的艰难和伟大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