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朋朋哥哥,打卡博物馆

2023-04-29张妍琳

光明少年 2023年3期
关键词:游览展品展厅

张妍琳

博物馆研学热的兴起,给大家的游学之旅提供了好去处。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主题丰富的展览,同学们难免眼花缭乱。“博物馆小白”应该怎样选择参观对象?怎么看?看什么?“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张鹏老师从事博物馆教育十余年,为同学们带来数千场博物馆讲解及讲座。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解锁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走进尘封的历史,感受遗存文物的温度。

“博物馆小白”怎样选择适合自己游览的博物馆?

朋朋:当同学们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和游览目标时,从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入手是不错的选择,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都可以。我们所说的“互动性强”,不仅包括在参观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动手参与和感受,还包括艺术类的展览,比如,一幅画中的红色心形图案,在成人眼中是一颗心脏,而同学们看到的可能就是苹果,每个人的解读不同,逛起来就很有意思。

另外,也可以选择遗址类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等都很典型。一会儿看室内展厅,一会儿看户外展览,注意力始终都在被调动,又不断调整,能让我们乐此不疲。

即使同一个展览,也会包括不同维度,大家可以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举例来说,在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喜欢科技的同学可以寻找与科技有关的内容,喜欢饮食文化的同学就可以去看与饮食相关的内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临展出现在博物馆,这些通常是精华部分,千万不要错过。

张鹏,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积极推广与博物馆相关的青少年图书,组织线下博物馆讲座和游学活动,录制《朋朋说》导览音频并将其集结成《5 分钟爱上博物馆》系列丛书,满足公众对文博知识的需求,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朋朋哥哥”。

博物馆使人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为了更好地欣赏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前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

朋朋:走进博物馆之前做些功课能让大家逛得更尽兴。我建议大家要先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博物馆有基本的了解,比如通过各地区的博物馆通票、博物馆官网等掌握一些基本情况及相关展览信息。

当我们确定了游览对象,可以用阅读做铺垫,阅读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方式。走进博物馆之前,阅读可以激发兴趣,当我们亲自来到展厅看到书中提及的文物时,心里会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打个比方,如果同学们看了国家博物馆的历史百科绘本,参观古代中国展厅时,看到某件文物就仿佛遇到老朋友一样。游览博物馆后,如果心存疑问,也可以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有些文物类展品的背景故事、细节会用篇幅较长的文字来呈现,内容枯燥,容易失去阅读耐心。“博物馆疲劳”如何破解?

朋朋:对于展板和说明牌上大段的文字,我们可以对照文物来看。有的文字是对文物形态、文物上的铭文所做的介绍,看完文字介绍后对照文物找一找,就不会觉得艰涩而专业的说明文枯燥了。此外,阅读大段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重点,比如某个文物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就找找它出土的地方有何特殊、花纹有何差异、人物形象有何特别等,抓住这些要点,不需要全部阅读。

遇到感兴趣的藏品,除了拍照留念还能做什么让游览留痕,做到逛有所获?

朋朋:学习需要氛围,我鼓励同学们集体学习,组队游览博物馆,每个人视角不同,在参观过程中会相互启发;也鼓励大家进行主题式学习并形成成果,比如主题是认识所在城市的桥,包括古桥、新修建的立交桥等,大家一起去建筑博物馆了解桥梁知识,学习后形成古桥保护方案、新桥梁的设计等成果;大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用手机和键盘记录与手写不同,在书写过程中,脑海会有画面感,能帮助大家进行信息加工,有利于未来展开更深入的学习。

逛博物馆时,更容易被琳琅满目的展柜吸引看了个热闹,游览后却觉得云里雾里。正确的游览方式是怎样的?

朋朋:我建议同学们参观博物馆要先看展览的“前言”,这里涵盖着本次展览的主题和立意,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就像阅读文章时了解它的中心思想一样。

“展品”是参观的重心,它们是展览的主角和基本要素,需要我们打开身心,用眼睛、心灵去观察和感受。比如看到“犀牛尊”,我们要细细观察它头上的两个耳朵、两个角和它的姿态,观察是获取一手信息的重要途径。

“说明牌”和“展板”的作用,体现在印证和释疑。当我们发现某个展品上有个盖子,可能会猜测它是酒器,那么就需要查看展品的说明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我们对某个展品的奇特造型感到好奇,也可以通过说明牌了解它的故事。简而言之,它们提供的是知识链接,可以启发大家的思路。

我们不是为了过去而了解过去,而是为了今天和未来去了解过去。同学们要把我们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和当下的生活、已有的认知链接起来。比如,当我们看完古桥这一文化遗产,要主动思考我们如何去保护它。

参观博物馆后怎样将所看、所知内化,甚至作为学习的延伸?

朋朋:博物馆不是一处旅游景点,而是终身学习的场所。同学们要利用好博物馆资源,现在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线上的数字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知识补充。另外,阅读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离开博物馆后要用阅读做知识拓展,比如在某个展览中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纹样感兴趣,那就去找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走进相关博物馆或遗产点进行知识链接,如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鉴缶,国家博物馆有一件,另外一件在湖北省博物馆,我们可以都去看看。曾侯乙墓在随州,也可以去随州博物馆再看一看。

朋朋哥哥的话:

·近水楼台先得月:博物馆记载着我们生活的城市和国家的历史变迁,认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从身边开始。以学校和家为单位,方圆5 公里内找博物馆来游览,它们多少和我们的生活相关。

·享受快乐本身:不要带着功利心来逛博物馆,展厅不是教室,尽管它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但这并不是博物馆唯一的功能。艺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积淀需要过程和时间,大家要沉浸其中享受快乐,滋养身心。

·书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如果不能亲自到访心仪的博物馆,那就与书为伴,有些博物馆会围绕馆内藏品做相应的内容生产,可以阅读博物馆主题的书。

猜你喜欢

游览展品展厅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快乐的国庆节
美术馆游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