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3-04-29白文新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 2023年29期
关键词:科举制唐太宗

白文新

单元整合

知识归纳

一、政权更迭

1. 隋朝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

①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

全国。

②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2. 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衰亡

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a. 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制度使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的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b. 时间:755—763年。

c.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d.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②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③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 五代十国

(1)概况: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历史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创新发展

1. 开通大运河

(1)时间:从605年起,陆续开凿。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概况

①一条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②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开凿。

③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至余杭(在今浙江杭州)。

④四段: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评价: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但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 科举制度

(1)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①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②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特点:分科考试;以才学作为选官标准;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等。

(3)影响

①政治: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②教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唐诗的繁荣。

3. 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唐朝完善。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开创盛世

1.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确立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2)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 武则天

(1)历史地位: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结果: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措施

①政治上: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④用人上: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

(2)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四、盛唐气象

1. 经济繁荣

(1)农业: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也颇具规模。

(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 社会风气

(1)特征: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表现

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3. 文化辉煌——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2)代表人物

五、唐代民族交融

1. 民族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2. 民族交往方式

(1)战争: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

(2)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授官: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4)册封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6)会盟: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六. 唐代对外交往

1. 唐与日本

(1)遣唐使来华

①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②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

(2)鉴真东渡日本:唐朝高僧鉴真经过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文化“走出去”)

2. 唐与新罗: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3.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天竺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外国文化“引进来”)

易错警示

1. 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2.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

3. 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是曲辕犁;灌溉工具是筒车。

4.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5.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6.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7.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朱温灭唐。

8. 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猜你喜欢

科举制唐太宗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古代的考试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锋芒毕露的“钩”(二)
唐太宗 善听劝谏
“科举”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浅谈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