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思考
2023-04-29王丽华
王丽华
摘 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在控制小麦病虫害时,根据当地气候和小麦生长状况,需要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如物理控制、生物控制、生态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但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总量和频率,以降低小麦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小麦;病虫害
1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
要想深入贯彻落实对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相关工作人员须制定相应的防控原则,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推动工作,以保证每一步计划落到实处,进而从实质上防控小麦病虫害,使小麦受到更少的侵害。在贯彻落实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时,要减少对毒性较强的农药的使用,防止大量农药残留在小麦的表面,进而影响其生长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无公害种植小麦的要求。其次,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构建专业的组织部门体系,保证推广过程由专业化的推广专员负责,以随时掌握小麦的种植及生长情况。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小麦施加化学农药时,要控制其剂量。虽然化学农药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但是过量使用会造成植株的死亡。因此,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比例以及用量,进而保障小麦健康生长。
2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中的应用意义
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小麦在各个生长阶段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小麦播种时间、播种地质条件、小麦生产环境、小麦灌溉方式、小麦施肥类型和施肥量、降雨条件等。因此,在整个小麦生产周期中,只有强化防治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小麦在抽穗和灌浆期间,经常发生的病虫害有黑斑病、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蚜、红麦蛛、锈病、白粉病等。这些病害和虫害不仅会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造成作物的死亡。当前,在小麦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缺陷,其在减少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绿色防控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不同种类的病害选用不同的杀虫剂,将危害降到最低。该技术在保障小麦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1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若要实现高产量、低发病率的效果,就应对小麦的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结合种植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力强、产量高的小麦进行种植,以保证其适宜性,进而保证小麦的产量。此外,在同一地域,应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以保证小麦的多样化,避免种植同一个品种出现病害时,病害快速暴发及蔓延。在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时,需要仔细观察当地的土质,对其常见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以及研究,以保证选择的小麦品种适合当代的生长环境,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实现产量的最优。经过对种子合理的选择后,可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通常是采用包衣拌种的方式,从而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包衣拌种的方式操作简单,且经济性和环保性极强,因此成为农户的首选,一旦对种子施加这道工序,农户在后期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种子进行化学农药的喷洒,可以有效保护植株,使之不受化学药剂的侵害,降低早期的投入成本。此外,包衣拌种还可以有效促进种子的发育,提高其生长质量,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3.2做好整地及基肥处理
当种子处理完成后,需要结合种植所在地的土壤状况,考察土壤墒情情况,确保土壤不冲、不漏,然后要对种植地进行整地和基肥处理。在整地过程中,要将基肥施加到土壤中,并使其处于均匀状态,避免某处肥料过于堆积。在基肥的品种选择上,要采用有机肥料,并施加适量的化肥,同时要结合土壤本身的土质、营养情况和种植面积来控制肥料施用总量。
3.3精细化播种
在对小麦进行播种时,要确定好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以保障小麦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最优生长状态的目的。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以及分析可知,半冬性的小麦品种通常可在10月中下旬进行播种,但是对于弱春性的小麦品种,则应将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末期。若在最合适的时间内没有对小麦进行播种,种植人员需要在后期加大播种量,这就会使播种成本大大增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采用精量播种的技术手段,以合理地控制播种量,使其达到最佳。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的土壤情况来确定播种数量,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操作,在施肥的过程中增加适量的尿素,以保障其具有充足的营养。在肥料的施加上,要做到少量多次,以有机肥为主,以化学性的肥料为辅,进而达到促进小麦生长的目的。
3.4水肥管理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也不同,在进行浇水处理时,需要科学灌溉,一方面要保证灌溉过程中的水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提升灌溉方式的科学性。一般来说,主要采用自流清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从而使小麦能够正常发芽。而当小麦秧苗过冬返青时,可以采用浇透返青水的方式确保小麦高产。在小麦栽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养分。在施肥处理时,种植人员需要保障肥料不会对周围水体或土壤产生污染。同时,肥料内的其他物质也不能残留在小麦中,这需要种植人员做好肥料的选择,尤其要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在施加有机肥时,要确保肥料完全腐熟,同时,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和施肥时间,及时补充钾肥和磷肥。
3.5越冬管理
和其他农作物不同,通常来讲,小麦最佳的种植时期是冬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的温度较低,正适合小麦储存能量。要保证小麦的顺利生长,须重视对于越冬的管理。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很大,因此各地域之间通常存在土质上的差异,若小麦播种得太晚,小麦的越冬过程就会不顺,可能会出现小麦植株被冻死的情况。此外,在越冬之前,应对其进行追肥工作,保证小麦在冬季有足够的营养,以能够顺利度过冬天,进而茁壮成长。秋季时,雨水较多,通常情况下,经过雨水的大量渗透,田间会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这样一来,土壤的透气性就会大大受损,针对这样的情况,应采用合理的措施对土壤加以保护,以保证小麦的产量。成功越冬之后,春季来临时,需要对田地进行合理的浇灌,以实现水分的充足补给,从而保证小麦的生长。
4小麦常见病虫害分析
4.1纹枯病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很多植株都会染上纹枯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在发现初期,若不对其加以防控,会使小麦受到严重损害。在小麦受到纹枯病的侵蚀初期,小麦的叶片将会变为褐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不断发展以及蔓延,将导致小麦的叶片从褐色变为灰色,直到植株的全部叶片都遭到侵蚀,此时根部出现腐烂,最终导致小麦植株枯死。经过多方的研究及调查分析,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在这样的地域条件下,相关种植人员没能很好地把控住播种时间,小麦种植工作开展得较早。此外,在播种时,播种人员不能很好地把控住播种间距,小麦没有充足的空间生长,此时也容易诱发纹枯病。
4.2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种植期间常见病害为纹枯病和散黑穗病。前者在发病后多具有真菌传播的特点,可以在土壤等载体上进行寄生,整体消灭难度较大,且在肥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发病风险更高。后者是集中破坏小麦穗部生长质量的一种病害,多呈现小麦黑粉,染病小麦的个头偏小,处于大量分蘖状态。
4.3地下虫害
在对农田进行耕种的时期内,有很多潜在的、难以被人发现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可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例如,在农户对小麦进行种植期间,土壤中会残留一些病虫卵,这些虫卵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将会快速地繁殖以及生长,进而对小麦造成危害。在这些地下病虫害繁殖的过程中,其通常以一种隐匿的形式藏在小麦植株的根部,对其进行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病虫害慢慢由根部向茎部蔓延。这种危害通常很难被人察觉,因其发生在土壤内部,小麦的表面并没有任何异常,等人们发觉时,小麦已经枯死。
5绿色防控技术
5.1物理诱控
所谓物理控制,就是通过物理方法来控制害虫。在地下害虫成虫期,要把科学的农业防治措施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在成虫密度高的区域,可以使用光诱杀器、食物诱杀器和性诱杀器等适合的产品来对害虫进行诱杀。通过对其生活习性及特点的分析,可以在成虫交配等关键时期进行诱捕。当前常用的杀虫技术是将昆虫的趋光、趋化、趋色等特性综合在一起,通过光照对昆虫进行杀虫。通过在麦田内设置振动杀虫灯、糖醋液、挂色板、性诱剂和黑光灯等,可对麦田内的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应加强对成虫诱杀设施和装备的科学管理,对诱杀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对非靶昆虫的伤害,并对诱杀袋进行及时清理,提高诱杀次数。二是通过改变虫害的生境来杀灭虫害,如利用高温杀灭霜霉,利用阳光照射来杀灭病原菌和草籽。
5.2科学使用防治药物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日常种植期间,结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防治药物,由此提高防治水平。参照上述主要病虫害,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药物使用规划。如防治根腐病,农户在种植小麦时,可以事先使用代森锰锌、丙环唑及多菌灵等药物。代森锰锌药剂的浓度控制在70%左右,将小麦种子浸入药液中,经过长达2~2.5d的持久浸泡,即可消除小麦长成后根腐病的发生风险,也可以使用25%三唑酮粉剂,按照小麦种子质量的0.2%进行合理用药。防治纹枯病等,应当以15%三唑酮粉剂为主,其用法可以将其转换成喷雾剂,而且抗霉素药物的效果也较好。农民在小麦种植中处理虫害时,以抗蚜威、辛硫磷乳油为主。具体按照每千克水拌150mL药物,将其用于土壤中,结合翻耕作业,破坏害虫的生存条件。在播种时,也可以按照200mL药物兑水5kg对小麦种子进行浸泡,1h后进行播种即可消除蝼蛄等害虫的发生风险。
5.3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而物理手段作为一种原始的防治手段,由于其效果显著,仍被人们广泛运用。最常见的物理手段是抓住害虫的趋光性以及趋黄性,对其进行诱杀,通过光源发出的光来吸引害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效果。此外,人工防治也属于物理防治手段的范畴,通过大量的人力对害虫进行捕捉,再对其进行消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这种方式对捕捉体积较大的害虫比较有效,对于小体积的害虫并不适用。
5.4季节性防治
小麦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特征不同,其防治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才能在不同的季节确保小麦的品质。春天是小麦生长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此时农户要采取施肥、喷药等措施,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确保春天的小麦能够快速生长。夏季是小麦长势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浇水,防止缺水造成病虫害。与此同时,要经常注意现场的管理。要对田间病虫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及时采取防治技术措施。秋冬两季,小麦幼苗都要为冬季的严寒做好准备,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病害。所以,在小麦长势不好的情况下,应适当施用氮肥,以确保小麦苗的正常生长。针对不同生育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确保科学合理地种植小麦。
5.5化学防控
(1)茎叶喷雾剂。在生长期间,小麦对气候因素非常敏感,如果小麦病虫害是由气候影响引起的,可以通过向小麦茎叶片喷洒药剂来控制。植物保护部迅速发布病虫害信息,在达到病虫害控制指标后,农民结合病虫害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毒性较小、效率更高的农药,在小麦茎的叶子上喷洒药剂,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和害虫的效果。
(2)免疫诱导剂和叶面肥料在植物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在小麦种子的包衣、搅拌和混合营养的过程中,使用具有植物免疫诱导的生长抗性的制剂,如芸苔内酯和氨基低聚糖。可选择小在麦生长期施加氨基酸和腐殖叶面肥料,为小麦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小麦的质量,增加小麦的产量。
(3)精密科学药物。小麦药物的应用优先考虑新的农业植物保护仪器,如农业植物保护无人机、大中型自推进喷雾器、静电喷雾器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农药或农药产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同时严格控制其应用间隔。
6结束语
为有效促进小麦种植业持续发展,提高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扩大内需,提升种植者的经济效益,种植者需研究小麦种子的处理技术。在播种过程中,种植者要做好播种工作,提升小麦种植效率,科学管理种植区域,注意小麦种子的改良优化工作,保障小麦种植的产量。针对小麦种植的未来发展趋势,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加快小麦品种改良进程,应用机械化生产种植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种植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军,张友青.迁安市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建设及成效[J].现代农村科技,2020(3):29-30.
[2]杨晓丽,杨朝民,袁志平,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20,37(12):10.
[3]谢忠萍,孙登娥,赵阳.江苏射阳县水稻、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增效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