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及病虫害切实有效防治措施分析

2023-04-29姬前山

种子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姬前山

摘 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样也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有着很大的需求量。所以,只有不断地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才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于水稻的需求。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很多种因素会对水稻的成长和产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对水稻的生长特点和适宜的种植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本文主要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的病虫害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加强对先进水稻种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水稻产量的全面提升,而且也能提高我国水稻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所以,水稻种植户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这样既能够降低病虫的发病率,又能促进水稻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

1水稻种植技术

1.1选择合适的种子

我国有着非常辽阔的土地资源,但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方地区干燥寒冷,温度较低,南方地区则是雨水较多,长年温暖湿润。所以,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必须要对南北方地区的天气情况和地理环境做到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种植地区的不同来选择品种不同的水稻种子。其次,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还需要对其耐受程度和品种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分析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为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奠定基础,而且能从根本上促进水稻产量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水稻种子选择的过程中,要确保水稻的年产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而提升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1]。另外,还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害能力和能够适应各种种植环境的品种。在进行后期水稻田间管理时,如果水稻能够表现出生长整齐且产量高、品质好的状态,就能够将此水稻种子定义为品质优良的种子。在结合以上特点选择好水稻种子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可以通过使用盐水精选的方法,来选择品质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播种,这样既能够满足水稻种植对产量的需求,又能促进水稻品质的全面提升。

1.2种子处理

在对水稻种子开始正式育苗之前,需要将种子提前三天进行特殊处理。要选在晴天的时候将种子放置于阳光下,晒2~3天。强烈的太阳光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对水稻种子潜在的病虫害进行消杀,同时还能促进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首先,找一块比较平坦的地面,将种子均匀地平铺在地面上,要摊得薄一点,并勤翻动种子,翻动时要注意防止种子破壳断粒。每天结合天气情况进行翻动,这样可以确保所有的水稻种子都能够保持干燥。其次,如果室外的温度比较高,则需要适当地提升翻动种子的频率,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因为种子长时间被太阳暴晒而降低发芽率问题的出现。

1.3苗床铺设与管理

在进行水稻秧苗培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搭建合适的苗床来辅助秧苗的健康生长。在搭建苗床的过程中,苗床位置的选择很重要,所选的位置既能保证地面光滑且平整,又能避风、朝阳。同时,还需要提前准备好草绳、塑料布、草帘以及竹条等材料,这样能够突显出苗床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于能够对苗床高度和长度的规格进行规范化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只要室外温度保持在8℃以上,就能够进行水稻的播种育苗。当播种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在播种区域内用一层细土进行覆盖,为了不影响水稻种子的正常生长,稀土的覆盖厚度不能超过1cm。其次,水稻播种的时间和具体的播种数量要结合播种地区的天气温度情况和水稻种子的品种来综合考虑。播种量则需要根据移栽过程中叶龄的大小来确定。如果移栽过程中水稻种子的叶龄比较小,那就需要适当增加水稻种子的播种量,以便于能够为后期水稻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当温度持续保持在12℃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进行水稻的播种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播种方法和具体的播种数量一定要结合水稻种子的品种来确定[2]。

1.4播种移栽

一般情况下,杂交水稻要在播种完成之后的30天左右进行移栽,而普通的水稻则要等到40天左右再进行移栽工作。结合我国天气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一般会选择在每年的4月10日左右进行水稻秧苗的移栽。在对秧苗进行移栽的这段时期,一定要加强对天气预报的密切关注,最好是能够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水稻秧苗的移栽,对雨水的合理利用能够满足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其次,水稻秧苗只有经过阳光的照射之后才能够提升发芽率,才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进而提升生长过程中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在4月份对水稻进行抛秧工作,在抛秧之前需要先将土地平整,在天气的选择上,要以阳光充足、没有风为主。在对水稻进行抛秧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水稻的移栽,因为只有移栽后的秧苗在土地中生长稳定,才能够对秧苗实施浇水。在种植水稻的时候,一定要对水稻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规范,秧苗的间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只有保证秧苗之间距离的合理性,才能够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这样秧苗才能够拥有充足的通风空间,进而提升水稻自身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促进水稻的健康成长,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1.5合理地浇水与施肥

当水稻秧苗转入大田进行种植的时候,水稻种植户还需要在水稻种植区域添加适量的肥料。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肥料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管理。同时,在肥料的选择上一般以农家肥或者钙肥、硫酸钾为基本的肥料进行种植区域内肥料的施加。其次,在水稻秧苗移栽一周左右后,还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追肥工作,以碳铵和尿素为主。在对种植区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如果在种植区内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肥,则要先对秧苗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追肥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水稻正处于灌浆的阶段,则要将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处理之后,将其混合溶液喷洒在水稻的叶面上,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水稻出现早衰的问题,而且也为水稻的健康茁壮生长提供最基本的保障[3]。在对水稻进行浇灌的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浇灌标准,突显出水稻浇灌工作的规范化。例如,浅水栽秧、深水护苗的基本浇灌原则。从理论上讲,水稻一般在生长旺盛的黄金阶段对水的需求量比较高,而且在获取水源的方式上都是通过自然降水来吸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在对其进行额外补充水分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情况和水稻生长情况来决定具体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2.1物理防治措施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水稻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阻碍,而且会极大地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问题的防治,降低病虫害问题对水稻的侵害。一般情况下,水稻种植户会选择物理防治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物理防治方法不仅绿色无污染,而且也不会对水稻、周围环境以及土壤造成污染,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管理工作中。

水稻种植户在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两种方法,一是灯光诱杀防治方法,二是人工诱杀防治方法。在采用灯光对病虫害进行诱杀防治的过程中,水稻种植户需要在种植区域内安装振频式杀虫灯,还需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面积合理设置杀虫灯的位置和数量,这样既能够减少病虫害的虫卵数量,又能够将杀虫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水稻种植户在安装杀虫灯时还可以应用连片式的安装办法,这样只需要在每公顷的水稻种植区域安装一台杀虫灯。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还要将杀虫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1.5m,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杀虫效果。虫子具有趋光性,水稻种植户会结合虫子的这一特性选择在夜间开启杀虫灯,这样才能够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提升杀虫效果。水稻种植户使用人工诱杀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病虫害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彻底清除水稻种植过程中发病的秧苗和虫卵,这样能够有效阻断病虫害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醋、糖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敌百虫药剂,通过喷洒的方式对水稻种植区域内发病的秧苗进行病虫害的诱杀。

2.2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因为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情况的不同,水稻发生病害的类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水稻的稻瘟病是南北方地区都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虫害。稻瘟病在发病的时候主要寄生在水稻土地上层的位置,在水稻生长的任何阶段都会发病[4]。这种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在稻瘟病的发病前期,病斑的颜色是黄绿色且伴有淡黄色的小圆点;到了发病后期,淡黄色的小圆点全部变成黑色且布满整个叶片,如果水稻的稻瘟病情况比较严重,水稻植株还会出现死亡的现象。所以,水稻种植户必须结合稻瘟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减少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过程中,种植户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农业防治。在选取水稻种子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抵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还需要在秧田期之前将所有的病稻草清理彻底,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阻断菌源越冬。同时,还要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施足基肥,巧施追肥,这样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肥料,提升水稻植株的健壮性,进而提升水稻抵抗病害的能力,降低稻瘟病的发病概率。其二,种子处理。在进行正式的播种之前,需要用50%稻瘟净乳油浸种。而且早稻和晚稻在浸种的时间和药液浓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早稻用800倍药液浸种,时间要控制在40~70h,晚稻则要用400倍药液浸种,时间要控制在20h左右。其三,田间喷药。在2~3叶期感染稻瘟病虫害时,需要使用6%施稻灵对其进行防治。在移栽的过程中,要想对稻瘟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首先要做的就是用20%使百克乳油1300倍液对秧苗进行浸根2~3h,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秧苗感染稻瘟病虫害的概率。水稻种植户在防治稻瘟病虫害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穗瘟的防治,首先要在破口到始穗期进行第一次施药,第二次施药一般会选在齐穗期,结合天气情况,将40%稻瘟灵乳油按照每亩80~110g的计量对其施药,以便于能够提升对稻瘟病害的防治能力。

2.3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在水稻种子的过程中,稻飞虱是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在我国,稻飞虱主要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以及褐飞虱三种类型。稻飞虱主要对水稻的植株结构进行破坏,吸取植株的液汁,不仅会对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的阻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水稻植株枯死。同时,稻飞虱排出的粪便也会导致水稻出现霉菌感染,进而对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严重的阻碍和影响。被稻飞虱感染过的水稻植株区域,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稻丛偏矮,而且稻苗呈现出枯黄的状态。所以,水稻种植户要加强对稻飞虱的治理[5]。

在对稻飞虱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通过是采用加强田间管理的方法来对稻飞虱进行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密植,将植株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可以采取连片种植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阻断稻飞虱来回迁移问题的出现,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稻飞虱病虫害的治理效果。其次,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水稻种植户还应该加强田间管理,既要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又能够保证稻田的良好通风,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稻田的湿度,减少稻飞虱病害的出现。水稻种植户在对稻飞虱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油类来实现对病害的防治。例如,可以使用轻柴油或者废机油,对稻飞虱进行全面的清除。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药剂的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情况下,水稻种植户会选择扑虱灵化学药剂来实现对稻飞虱的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扑虱灵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浓度的调试,这样既能够对稻飞虱病虫害进行彻底清除,又能够将化学药剂对于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动水稻种植户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技术不仅能提升水稻的产量,而且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对水稻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提升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加强对稻瘟病虫害和稻飞虱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进而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金来.水稻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江西农业,2022(24):23-24.

[2]龙汉广.水稻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广东蚕业,2022,56(7):42-44.

[3]赵庆军.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8):22.

[4]武彩秀,蔡善飞.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75.

[5]万炳山.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6):54.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