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
2023-04-29胡和琴
胡和琴
摘 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是运用玉米和大豆作物种植的特点,充分发挥这两种作物生长互补的优势,从而促进作物增收,实现土地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作为集约型的农业技术,能够对于传统的间作套种存在的机械化问题,实现有效的改善,提高农业种植作业的机械化水平,促进各种作物之间的协调生长,有效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种植效率的提升。从客观角度来看,这种复合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改善土壤钙化等问题,促进农业的循环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特点,然后论述具体的技术应用要点,并提出该项技术的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就是促进土地产出率的提升。玉米和大豆作为基础的种植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是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传统的田间配置模式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玉米和大豆之间存在较大的行间,因此难以提高种植密度。目前,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玉米和大豆种植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
在玉米和大豆这两种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通过对所形成的种植空间和成熟时的光照优势的充分运用,提出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加强对于高质量种子的选择和配置,增加玉米和大豆的行距,扩大玉米行宽,缩小植株之间的距离,加大种植密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这种农业种植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促进种植总产值的增加。在具体的技术应用阶段,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于种子的选择和播种时间的安排,确保所选用的作物品种具有优良的品质,以具有良好的抗倒性、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以及抗倒性强、耐阴的大豆品种为最佳,相较于玉米的成熟期,所选用的大豆品种要适当稍晚一些,这样才能够对玉米在生长后期阶段所具有的空间和光照的优势条件进行充分的运用。为了确保技术的应用效果,还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从而针对资源和光照条件,进行最大化的运用,为生产中的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光照,有助于其不断发育成熟,具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强化幼苗的耐阴能力。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特点
该种技术的运用首先能够促进农田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以间隙种植的方式,针对大豆和玉米进行交叉种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安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高效率的农田利用,促进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另外,随着玉米的生长,能够对大豆幼苗起到良好的遮盖效果,降低大豆出现虫害问题的概率,大大提高大豆的产量。相较于单独种植模式,复合种植模式具有更加优越的生长形式和生产节奏,在玉米和大豆之间建立一个特有的带状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让农民获得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能够让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改善土壤内部的环境。我国是主要的大豆种植国家,大豆这种作物具有生物固氮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大豆的根茎对于土壤中的氮元素实现最大化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种植成本。这不仅能够让大豆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氮源,同时还可以向玉米输送充足的养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根茎分泌酸性物质,这样就能够分解土壤中不易被吸收的矿物质,从而确保大豆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其生长速率。
最后,有助于促进大豆和玉米互补生长的实现。通过对于该项技术的合理运用,在大豆和玉米之间建立互补的生长模式,从而实现一季双收。比如说利用大豆在生长阶段所产出的氮,节约农业化肥的使用量,实现高效率的施肥,促进大豆产量的提升。所以通过这种复合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农业增产目标的实现,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整体种植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加强对于化肥用量的控制,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1]。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
为了对该项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就要基于合理的操作方式,通过相关机械设备的运用,提高选种质量,采用双行宽窄的种植方式,有效弥补以往的农业种植中在机械化方面存在的不足。该种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如下:
3.1 播种前准备
首先,做好耕地的选择,进行作物种植的土地要具有平坦的地势,确保土质松软,地面的平整度较高,耕地深度约为20cm。在播种之前,要做好土地的深翻工作。如果前茬作物为玉米,那么就要在秋季通过机械的运用,对于土地进行深翻疏松,并且做好灭茬,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以及保肥能力。从整体来看,确保土壤的含水量高于60%,如果不足就要做好灌溉。另外,在播种之前,还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当前具有两种主要的种植模式,分别为双行以及单行种植。在具体的种植阶段,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选择种植方式。为了促进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提升,就要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土地资源的运用,从而提高种植收益。在选种工作中,要确保所选择的品种质量能够符合当地的种植实际,所选择的种子外形饱满,不存在病害问题。在选种工作结束以后,做好晒种和拌种工作。晒种一般持续三到四个小时,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拌种过程中,将种子浸泡在药剂中,确保其包衣充分浸润之后,将其与防虫药剂搅拌均匀,增强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确保种子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在做好拌种工作之后,一天内就要开展后续的播种。
3.2 播种
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以4、5月份作为一年中最好的播种时机,在这一阶段进行同期播种,运用人工点播机,进行单粒或者双粒种子的播种。针对大豆种子,每个穴内的播种数量为3~4颗。另外,为了对于新型的播种机做到充分适应,分别进行玉米和大豆的播种[2]。
3.3 除草
为了确保农业种植收益,必须要加强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喷药,保障农作物的健康成长。随着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田间会出现大量的杂草,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杂草就会蔓延,抢夺农作物的生长养分,使得作物生长缓慢,影响作物的生长质量。要结合现实情况,通过除草剂的科学选用,对于杂草实现良好的消除效果。在选用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根据除草剂的不同性能进行合理的运用,确保其符合农作物的当前情况。另外,还要恰当地安排除草剂的使用时间,以杂草生长的敏感期为最佳时机,此时进行除草剂的喷洒,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药剂效果。在喷洒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用量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确保除草效果的实现,同时还能够避免对土壤和农作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3.4 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所以在种植阶段就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于病虫害加大预防力度,提高治理效果。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要依照相关规定,有序开展各项防治工作,根据玉米和大豆种植阶段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对于重点虫害类型的防治,采取相应的药剂喷洒在作物上,通过重点防治工作的落实,能够对病虫害问题实现及时有效的应对,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3]。
3.5 收获
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做到作物的及时收获,这样才能确保后期的各项种植活动的有序开展。大豆和玉米这两种作物具有晚熟的特点,因此在观察到大豆的叶子脱落、发黄以后,就可以进行收获,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此时收获不仅能够对农田资源空间做到最大化的利用,对后续作物的种植也能实现基本的保障。
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生产产量的提升,不断优化农作物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获得了农民的认可。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技术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该种技术的运用,将两种农作物种植在同一片田地中,并促进作物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用作物的生长特点,实现更大的种植收益。该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要针对该项技术加大推广力度,推进各项宣传工作的开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优势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积极学习和使用这一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种植工作的水平。另外,还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壤、水源以及气候环境特点,提高宣传活动的针对性,确保该项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普及应用,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为种植活动注入强大的动力[4]。
4.2 建立试验田
为了加强技术推广和应用,不仅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确保农民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邀请,来到农村中向农民普及技术原理,并帮助农民掌握这一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农民对于该项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另外,还要积极促进技术的创新,推出新型的农业种植形式,在一些地区建设试验田,分别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和新型的种植技术,通过收获后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对比,能够让农民更直观地观察到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提高农民对于该项技术的认可度,有助于新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
4.3 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在过去的农业种植中,对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具有单一化的问题,而且各种天气、地质等环境因素影响实际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效果的实现。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使用,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进行作物品种的选择,并且采取有效的种植技术,开展种植实践。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业种植中,对于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推及和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有助于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高效实践。所以种植人员要对技术要点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在具体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种植工作的开展,总结种植经验,按照地区的种植情况,促进农业种植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同时丰收的目标,不断提高经济收益水平[5]。
4.4 完善配套机具
为了进一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要具有配套的农业机具。不同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区域,其在机耕要求、数量以及土壤的保墒水平方面也有所差异。要根据该项技术具体的推广和应用场景,进行配套农具的开发,符合现有的种植、生态条件,满足技术要求。例如,对于机械播种机而言,要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小型播种机,不再采用外槽轮式的播种器,而替换为半精量窝眼轮式排种器,这样能够降低使用成本,同时简化零部件的构造,保障实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如果进行玉米和大豆种植的地区属于丘陵地带,那么可以选择具有复合功能的播种机,提高整个种植过程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在秸秆还田收穗等环节的工作中,可以采用板式摘穗设备,能够促进玉米穗收获效率的提升,减轻粮食潮湿问题的出现,实现对后续晾晒工作的有效缓解[6]。
4.5加快建设示范基地
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经实现大面积的普及。为了对该项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和运用,要重视示范基地的建设。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让广大农户对于该项技术在种植中的优势和效益具有更加明确的认知,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应用价值,掌握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促进生产模式的优化,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只有依靠示范基地的建设,才能够促进这种技术模式的逐渐推广,将现代化的种植理念传递给广大农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确保玉米和大豆作物产量的实现,缓解当前的粮食压力,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优化。在实际的示范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北方的主要大豆和玉米种植区,将该项技术模式应用较为成熟的地区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不仅要在示范基地中配备齐全的设备和农具,同时还要设置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农业种植提供现场的技术指导,这有助于推动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让其朝现代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依靠示范基地,将其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改革,确保该项技术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并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建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区域。
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大豆和玉米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模式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促进增产保质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该项技术为依托,推进玉米和大豆种植,要对该项技术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做到熟练掌握,做好选种、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将该项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玉米和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昊.基于现代种植技术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相关农业机械化推广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当代农机,2023(1):25-27.
[2]杨钰莹,司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成本收益与补贴政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3(1):49-63.
[3]张鑫.探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23,41(1):30-32.
[4]齐彦栋,金诚谦,刘岗微,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14-24.
[5]刘燕,陈彬,于庆旭,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39-47.
[6]宋维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要点与优势[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