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2023-04-29齐鸣
齐鸣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着重列举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内容和要点,最后分析优化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对策。对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整体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选种;育秧技术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水稻种植技术,促进整体水稻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种植范围的扩大意义重大。
1 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技术重视程度不高
水稻种植过程中虽然应用相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但是对于整体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很多水稻种植农户秉持着“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水稻产业的发展结构依旧没有改变,整体农业生产比例开始下降,具体的农作物种植不再是农村居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很多农户在具体的水稻生产中因为技术类型繁多,学习进度较慢,使得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范围不够大,导致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出现下滑,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很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业技术学习需要条理性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发展更加迅速。
1.2选种能力不强
水稻种植过程中对于整体种子和幼苗的选择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方面的问题。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很多农户在具体的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选择水稻种子进行种植,但是在选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遵守科学的种苗选择程序,虽然水稻可以正常生长,但是其整体产量比较低,而且品质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不利于农户未来的发展,而且很多农户没有采取具体的水稻优选计划,根据具体的种植地和种植管理来进行种子选择。农户并未考虑种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避免整体水稻种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会造成一定的水稻品质问题。
2 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2.1旱育秧技术
应用旱育秧技术,主要是可以提高育秧效果和水稻幼苗的成活率,需要在育秧床上设置砂质土壤,有效落实用水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和土壤肥沃的优点,而且结合具体的秧床之间的距离,不同育秧计划的内容不同。同时这类育秧技术需要进行统一的秧床管理,在具体播种管理中利用薄膜进行覆盖,有效提高相关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水稻种植不容易被冻坏和漏风。而且管理过程中也要保持秧床土壤的干燥,使得病虫害数量降低,有利于未来秧床管理的发展,通过秧床统一管理,土壤养分得到提高,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同时也要定期对秧苗进行养护和检查,防止出现新的健康问题。
2.2软盘育秧技术
软盘育秧技术能够控制具体的秧盘和秧床,通过了解具体的秧盘数量和秧盘孔数制定栽插密度。如果栽培杂交水稻,需要控制明确的秧盘数量,使得不同秧床有着明确的距离控制,提升整体的控制效果。同时在育秧过程中加入营养土,通过肥沃土壤和腐熟的有机肥进行混合来形成高质量的营养土,有效培养高质量的水稻品质。在具体的播种过程中,也要强化秧床管理,及时地降温通风,使得多余热量散发,有利于整体水稻种植能力的提高,也使得大部分秧苗生长环境更加温暖,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使得整体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秧苗健康指数高[1]。
3 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
3.1合理化进行选种
种子是种植的根本,为了确保植物的质量,就要选择适合且优秀的品种。但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选择的品种是要具体考量的。水稻种植种子的选择需要合理化考虑具体的栽培内容。根据具体的种植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生存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避免出现种子水土不服的情况。还需要根据种子本身的条件落实基础筛选工作,选择颗粒比较饱满、大小均匀、色泽分布合理的种子,保证大部分种子的种植效果。同时需要选择正规的种子经销商,确保采买过程中种子性价比最高,避免经济损失。此外购买水稻种子需要一定的销售凭证,防止种子在种植后期出现问题进而导致经济纠纷,因此控制种子种植地、周边地区的基本情况,选择本身具有高产性、抗病能力和强适应性的水稻种子,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产量,提升水稻种植质量。
3.2科学选择种植田地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种植田地,使得水稻种植发育能力得到提高,获得更加高质量的水稻。首先,一般水稻种植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理位置,可以确保这个地区的土壤养分更加充分,而且旁边杂草比较少,有利于进行种植和大规模灌溉。同时在实际水稻种植中对于所选择的地区需要提前进行试验,对相关环境和土壤进行检测,保证整体水稻种植效果较高。其次,在开展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展开全方位的水稻灌水试验,考量土壤层自身含水量情况,确保水稻后期水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也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试验,观察土壤层主要的营养物质分布,最后考量土壤种植能力试验,通过选择规划区域的土壤来进行观察和种植,了解短期内种植能力和整体种植效果。最后,对于所选择的土地根据具体的流程进行试验管理,使得不同水稻品种拥有适宜的种植土地类型,尽可能满足水稻种子生长中的各种需求,也要适当地进行土壤翻新,保持土壤的活力,让水稻种植土地的应用率得到提高。
3.3落实肥水管理
水稻种植需要管理具体的肥料施用,一般来说考虑基础的水稻种植制度、水稻品种、土壤条件等因素,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施肥的总量,可以依据浇水量再适量追施基肥。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通过具体的管理方法,控制整体水稻田的氮肥的需求,结合具体的施工总量的比例,来计算不同肥料的控制情况,根据大部分秧苗生长态势来进行统一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利用好基肥,丰富大部分稻田养分,有效提升整体肥料的利用效率。此外使用肥料过程中也要控制移栽情况,尽可能控制肥料使用时间,让大部分肥料的施用量在可控制范围内,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种植能力。现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逐渐转变,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水肥一体化生产方式会逐渐发展普及,并替代现有的生产方式[2]。
3.4田地整体化管理
首先,插秧时需要合理化控制种植密度,一般来说水稻种植密度是每穴插4~7棵基本苗。高肥力宜稀,薄地宜密。其次,落实灌溉工作,根据现在水稻种植的特点,进行薄水插秧,确保每个水稻种植深浅一致,有效稳定整体水稻田地的根部吸水能力,使得水分通过水稻叶片自然蒸发,可以获得更加科学的健康环境。也可以采取湿润灌水和浅水灌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土壤内部含氧量提高,确保根系生长更加健康。大部分水稻在灌浆期需要考虑具体的干湿交替问题,使得内部调节水气和以气养根的效果很好,不可以过早停水,容易出现水稻枯死的情况。最后,水稻种植过程中除了管理灌溉和密度,还有简单的肥料管理,加入有机肥,使得大部分土壤成分更加丰富,促进水稻种植质量的提升,可以调节土壤结构,使得土壤肥力得到有效的配置和管理,有利于水稻种植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3.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管理需要绿色防控,在病虫害管制方面,注意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生态防控和化学药物防治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昆虫信息素、生物食品诱导杀虫等方法治理害虫。这是由于有一些害虫具有喜光性,可利用光源吸引到对农作物无威胁的区域进行集中灭杀。同时在利用化学防治措施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具体的药剂来进行处理,对水稻可能存在的纹枯病进行防治,尤其是在水稻秧苗期间,还可以利用苯醚甲环唑药物进行喷雾防治,有效配合锌肥和钾肥共同进行有效防治,使得大部分绿色环保理念成为农业发展的主题。此外,化学防治需要合理控制化学试剂的应用量和应用范围,避免出现污染情况。很多化学试剂的应用结合具体的预防病虫害理念和措施,有效提高具体的防治能力,根据整体技术发展道路,形成具体化防治方案和防治计划[3]。
4 优化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对策
4.1合理落实具体的土地整理
水稻种植需要提高相关的防治和管理能力,需要对于具体的水稻种植地进行整理和管理。首先,增加水稻田的通透性和肥力,可以在不同田地增施有机肥与一些其他肥料,更加充分地深翻不同的田地,从而对土壤存活的虫卵和病菌进行统一化处理。其次,注重土地整理过程中的适当移栽问题,根据现实中的种植情况进行早期插秧和移栽,保证整体移栽过程中温度适当,以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也可以有效维护基础秧苗的生长。大部分秧苗发育通过多次抛苗来进行,尽可能实现整体补苗和插栽的均匀性。最后,在具体的抛秧过程中,需要选择没有大风的天气进行,然后控制田间水层在低层,更好地稳定自身的秧苗栽插,有效锁住整体田间水层,有利于整体田间土壤更具有黏性,提升具体的泥浆下沉性,防止水稻种植中倒苗现象的出现。
4.2科学进行田地灌溉
首先,根据水稻种植时期来控制基础的灌溉能力,根据整体水稻种植的要求,需要在水稻生长早期进行浅水灌溉,让水稻根部充分吸收水分。进入水稻生长中期,可以控制灌溉,进行一定的晾晒,防止水稻过分分蘖。进入水稻生长的后期,需要水分灌溉来养护根部和叶片,适当的浇灌可以让种植田地不用那么干燥。进入水稻生长末期,种植田间需要尽快排处水分,进行晾晒,使得大部分水稻的生存概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提升种植的质量。水稻生长到成熟期,需要田间实现干湿交替,以利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营养,提高水稻的质量。最后,在灌溉过程中,根据天气变化更换灌溉方式,在天气炎热时,需要浅水灌溉,使得水稻根部更加具有活力,不会出现倒苗情况,也要通过具体的天气实际情况来解决灌溉问题,使得水稻种植能力得到提高,有效落实合理灌溉规划方案,充分促进水稻的快速发育和成长[4]。
4.3优化相关除草工作
首先,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田间很容易出现杂草,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杂草,就会造成作物的植株营养不良而矮小不熟,影响作物最后的质量。因此必须在杂草形成前喷洒药物或以人工铲除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保证田间干净整洁。其次,在清理杂草时,避免损害作物,在进行药物喷洒时,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也要避免出现损害水稻和水稻作物的情况,尽可能减少田间的损失。每667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插秧3天前水封闭或插秧5天后毒土(肥)法施用,主要除治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也有效,该药药效受温度的影响小,对水稻较为安全,且成本低,多年来在各类稻田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每667m2用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5g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g,插秧前或插秧后用喷雾器摘掉喷杆喷施、毒土或毒肥法均可,主要除治各种莎草和阔叶水生杂草,成本低,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插秧后用药效果好。
除此之外,也可以应用整体混合种植方法,结合鸭子或鱼类,进行统一的养殖处理,利用鸭子或鱼类来处理水稻的杂草问题,鸭子或鱼类的粪便还能够提供富有营养的肥料,形成稳定的生态链条,有效打造更加和谐的水稻种植体系。最后,优化水稻农业种植的结构,通过打造农副产品来促进大部分农业种植更加稳定,让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为农副产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对于水稻田中大部分杂草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利用现代科技提升除草技能,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绿色发展。
4.4构建信息化种植网络
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提升相关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发布水稻种植技术的相关信息,根据用户的大数据历史记录将内容精准投放到农户手中,让农户可以便利地获取技术信息,增强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推广的实践性。同时信息化网络可以在线组建相关交流小组,比如应用农业农村技术学习讨论小组和团队,深入农户身边,采用实践教学来体验水稻种植技术的优点。为更好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水稻农业科技、技术信息化建设,让农户及农技人员通过计算机及多媒体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扩散。通过这些技术交流活动,扩大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以信息化的方式快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实现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共享。此外,构建信息化网络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技术的交流和融合,农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种植变化,提升种植技术应用的效果,使得技术更加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深化水稻种植发展方式,创新具体的水稻经济模式,打造深加工和高产量的种植和销售链条,促进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5]。
总的来说,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重视和选种能力,因此研究具体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需要了解旱育秧技术和软盘育秧技术,进而分析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从选种、土地、灌溉和防控病害等角度进行思考,制定具体的优化对策,整理土地,优化灌溉模式。高效开展除草工作,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宗菊.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J].广东蚕业,2022,56(06):42-44.
[2]左京,王森森.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09:45+49.
[3]陈锐明.水稻高产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22):38-40.
[4]廖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9):28-29.
[5]陆大寨.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