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壁体制推动“四全”媒体建设 北京经开区融媒改革探索科文融合的国企之路

2023-04-29张金萍

网络视听 2023年7期
关键词:开区

张金萍

从2014年提出媒体融合战略至今,媒体融合演进路径呈现出从主张技术创新到强调制度创新的转向。然而,体制机制改革的真正突破空间十分有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先行先试的探路者,“在最难处发力”,通过成立全资国企——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亦城集团”),将融媒中心整建制转企,以科文融合的多元运营模式,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基本特征为一身的“四全媒体”,围绕体制机制的框架重构与综合建制,为北京乃至全国区县融媒体中心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服务区域发展,试水企业式运营融媒体中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平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服开区、自贸区等“六区合一”政策优势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引领的创新产业集群,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家企业,用北京市0.35%的土地支撑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

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引领。然而,面对尽快建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命题,改革前的北京经开区融媒中心,不仅面对绩效考核无法奖优罚“劣”、财政公共账户自身难“造血”等基于事业单位性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还面临三大发展禁锢:一是人员队伍“合而不融”,没有一支专业的媒体人才队伍。二是产品矩阵“全而不强”,资源分散未能在移动优先上破题。三是用户关系“连而不动”,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平台运营意识。距离“从引导群众到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的要求尚有差距。

2020年,北京经开区借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契机,果断决策,同步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决定由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指导,注册成立尚亦城集团,全面负责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架构重建、制度建设、人员融合、薪酬重构等改革事项,在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实现了全体人员转向尚亦城集团聘用制员工,实现了统一身份、同工同酬。

2021年,北京经开区工委深改委会议正式通过了融媒改革方案,工委授权尚亦城集团探索实践“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的管理方式、政企校三位一体的用人育人、央市区企四级融通的内容生产,事业产业双向滋养的商业运营”融媒范式。至此,北京市唯一的纯国企模式运营的区级融媒正式亮相。

坚持党管媒体,四项举措打造区级融媒样本

北京经开区用一套加减乘除的方法,打造了“机制为源、内容为本、技术为底、运营为要”的融媒改革新模式。

第一,党建引领上做加法。

坚持党管媒体,通过在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不断“加码”,真正做到体制机制有变、方向导向不变。一是实行工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归口领导,集团党委直接领导的编委会负责制。二是坚持工委宣传文化部对意识形态安全负监督责任。三是坚持编委会对业务工作的前置把关。四是坚持内容“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

第二,要素管理上做减法。

一是精简架构、再造流程。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构建高效指挥系统、执行机构和运转机制,按照“利企、为民、善政”的产品导向,建立“产业创新、城市服务、政务管理”三个内容生产兵团,使得记者、编辑、受众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接近零时差,打造“全程媒体”。真正实现了融媒改革 “一体策划、一次采集、移动优先”的要求。设置融媒实验室,将所有媒体平台编辑汇聚一处,构建报、网、端、微、视、各种组网号等高效互动的媒体矩阵。突出亮剑精神,锻造新视听研究中心,加大创意产品、视听内容以及直播内容的供给。二是优化要素配置,把新闻生产重心转移到移动端,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尚亦城APP。三是集中向下放权,在新产品和运营的绩效上,通过向各部门赋权,用系数确保薪酬绩效的二次分配充分向一线倾斜,达到正向激励目的。四是在流程上实现全程数字化作业。

第三,创新创优上做乘法。

一是创新“平台化”生产模式,打造全员媒体。提倡“人人都是自媒体,企企都是媒介源”。目前,尚亦城客户端开放生产的内容约占总量的70%,《亦城时报》40%内容通过约稿完成组版,两微30%的内容来自融媒联盟成员供稿。构建联盟促生产,建立覆盖225平方千米亦庄新城范围的融媒体联盟,首批实现与403家单位的稿件共享,规上企业覆盖率为100%。开放矩阵促生产,北京经开区融媒横向协同403家融媒联盟成员,尝试在横向和纵向协同中探索出体现“亦城号”一体化运营路径。培养本地工坊促生产,由资深记者编辑和运营人员组成培训讲师团,开展了“融媒工坊”的培训活动,有效提升融媒联盟成员的生产能力。二是重筑“融媒矩阵”,打造“全息媒体”。构建了以尚亦城APP、《亦城时报》“北京亦庄”两微、亦庄新闻、北京经开区官网、强国号、头条号、抖音号等为支撑,职能部门、街道、企业N家自媒体为延伸的融媒传播矩阵。三是聚焦产业功能区特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全效媒体”。以打造城市级超级APP为目标,推出亦城数字身份——E-PASS卡,实现“一个端口、多元服务”。发挥媒体聚合力,激活城市治理一股劲,联合宣传文化部网信处及时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针对11个新媒体账号平台的网民留言进行梳理分析,实现未诉先知、未诉先报、未诉先办,为主动治理提供参考。四是创新运营模式,以产业发展滋养事业,增强“造血”能力,强固可持续发展能力。尚亦城集团初步形成了 “1+3+4”产业体系:即以“融媒生态建设”为核心,发展“3+4”产业,即超高清产业、元宇宙产业、数字经济,科文融合产业投资运营、科技会展、科技文旅及城市表达板块,以融媒事业促进产业,以产业滋养融媒事业,提升融媒盈利能力,逐步减少财政资金投入。

第四,革除障碍上做“除法”。

一是健全绩效激励制度。以培养全媒体记者为导向,构建起以市场、基础考核、目标考核为重点的薪酬奖罚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人员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强化能力培养。设立亦庄融媒学院。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全媒体人才考量评价体系,将创意创造、内容生产、新闻传播、内容营销、市场运营、新融媒技术产品应用等纳入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与新媒体、企业、高等院校等社会机构的合作联动,探索一套“战训结合、开放跨界、多元互动”的全新培训模式。

改革初见成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双提升

经过近两年的改革运行,北京经开区融媒中心已经涌现了一批彰显亦城辨识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融媒产品。已经开创性地向北京临空经济区提供融媒体建设输出服务,与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承担融媒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任务。

一是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与改革前相比,内容总生产量增长近200%,短视频和中长视频的生产能力提升近400%。2021年以来,尚亦城APP用户突破130万,微博粉丝量过百万;微信公号粉丝数突破28万,同比增长21%。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开设半年关注量就超过10万。《看见·冬奥》《外国人在亦城》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二是线上线下双向倒流,激活城市治理内生动力。目前,尚亦城APP已经将经开区天华园三里、赢海庄园社区作为试点,打通了居民、社区、物业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通路,今后还将以E-PASS卡的消费区块链为基底,通过线下消费带动线上权益,为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三是社会市场效益双丰收。以融媒中心建设为基底,集团超高清产业、元宇宙产业、科技会展等业务板块与融媒中心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赋能,不断提升集团的市场竞争力。2022年,集团营收超过3.6亿。

企业化改革的启示

北京经开区以企业方式运营融媒体中心的改革,是一次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互联网运营需要的深层次变革尝试。回顾改革历程,有三点启示值得总结。

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分清舍弃与坚守,打破原有生产方式和产品次序。将人员管理从以媒体形态分组转变为以生产流程为序列的兵团作战管理模式,形成大兵团作战模式,再通过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二是要强化造血机能,突出产业反哺事业,实现科文融合多元化经营。尚亦城集团通过7大产业模块去反哺融媒事业,走出了“以事业滋养产业,以产业反哺事业”化的多元化经营之路。

三是要坚持抓“阵地+产品”,真正实现相融相通。作为以互联网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底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础,绝不仅仅是将区县媒体资源和内容生产机构进行简单“相加”,而是要汇集多方面资源和力量并将其“相融”,将自身建设成一个具有多方面服务能力,从而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而深入,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功能丰富、形态完整的区域生态级平台。

而为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客观上就要求我们的融媒体中心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拓展新的运营模式。由此看来,以企业方式运营区县融媒体中心,就是实现其全功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W

猜你喜欢

开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经开区各级工会组织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北京经开区启动首届“亦城工匠”系列活动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太阳鸟飞起的地方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常州经开区开展消防通道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