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
2023-04-29王栋梁
王栋梁
摘 要: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大省,其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一直是影响山东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作为山东省的主要作物之一,其种植产量直接影响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山东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提升山东省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措施,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发生呈加重趋势,预计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面积在1.7亿亩次以上,其中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条锈病、纹枯病等病害普遍发生;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在部分麦区呈偏重流行趋势;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在部分麦区呈中等至偏重发生。为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山东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工作实际,提出山东省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为科学制定年度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其主要包括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其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强对肥料的管理。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的肥料管理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提升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在山东省小麦高产栽培中,加强对肥料管理的重视程度具有一定意义[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不仅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我国的小麦种植往往存在种植面积大、品种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在全面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提高种植效益,实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双增长。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全面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相关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小麦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小麦高产栽培新模式。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流程
在整地环节中,需要将小麦种植地进行深耕处理,为种子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同时需要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种子。在播种环节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保证种子具备较好的发芽条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种植地进行严格清理与消毒处理,保证种植地不受任何有害物质的污染。同时还需要在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合理深翻与平整处理,以此为小麦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在施肥环节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肥料类型和合理控制施肥量以及肥料类型与数量之间的比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施肥时间以及施肥方式。在浇水环节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来保证小麦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同时还需要保证浇水量充足,浇水量与灌水时间间隔适宜[2]。
在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农药类型与用量,并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同时还需要保证肥料与农药的使用质量与效果,并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使用。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好小麦苗情调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与播种方式。并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监测,通过监测来保证小麦生长环境适宜。在山东省小麦高产栽培中还应该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因为农业机械化推广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人员数量等,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3 山东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及注意事项
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为全国第一,小麦种植品种丰富,包括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弱筋小麦等,种植方式主要为高产栽培。近年来,在山东省农业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山东省的普及和推广对提升山东省小麦种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对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力度。农业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意识,推动农民正确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在确保产量与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3.1小麦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小麦的品种选择不当,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其产量与质量。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种植方式等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小麦种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的质量。在选择品种时,要以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为主。同时,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控制种子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小麦的产量。山东省小麦品种丰富,包括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弱筋小麦等,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种植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东省农业部门加大了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对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帮助农民正确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动山东省小麦种植水平的提升。
3.2播种
小麦播种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提高对于播种环节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优良品种作为种植材料,保证小麦品种的质量符合标准。在此基础上,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山东省是小麦种植大省,为了实现高产目标,可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应以品种为核心,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此外,应选在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播种,保证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播种工作完成后,还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切实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小麦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首先,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次,要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土地清理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播种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后,做好小麦种植期间的管理工作。另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对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处理。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田间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小麦生长环境的管理和优化处理,保证田间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5 山东省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
5.1明确病虫害防控目标
山东省小麦病虫发生总体程度较轻,主要病虫种类不多,为害损失也不大。但是,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等重大病虫害将重发成灾。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比去年轻,部分地区重发的可能性大。针对当前病虫的发生特点,山东省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监测预警,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防控,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3]。
5.2监测预警
各地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以区域站为主导,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小麦病虫监测体系,科学开展病虫情监测和预警。省植保植检站要按照小麦病虫监测预警方案要求,加密布设小麦病虫监测点,加强田间调查与测报工作,准确掌握小麦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小麦生产大县、重点区域、关键时期要组织专人负责,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全面准确掌握本地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建立“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的监测体系,密切关注苗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5.3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
针对小麦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于“防早、防小”,以赤霉病、白粉病为重点,以“一喷三防”为关键,抓住关键时期,突出重点区域,坚持以绿色防控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赤霉病在山东省大流行年份要全面实行“带药侦察、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白粉病要坚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吸浆虫要坚持“立足本地、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条锈病要坚持“监测预警、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
5.4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科学用药为支撑,以绿色防控为导向,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补充,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遵循“目标导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强化病虫情报信息发布制度,科学制定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强化监测预警。抓住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和越冬期两个关键时期,加密布设测报网点,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二要强化联防联控。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广小麦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三要强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策略。鲁南、鲁西南及沿黄地区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害防治;鲁北、鲁中及半岛地区重点抓好条锈病等叶部病害防治;沿淮及沿江地区重点抓好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防治;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重点抓好小麦蚜虫、吸浆虫等地下害虫防治;南部麦区重点抓好锈病等叶部病害防治;北部麦区重点抓好白粉病、赤霉病等穗期病害防治[4]。
5.5控制好病虫害防治时间
小麦全蚀病流行年份,要抓住小麦拔节前的最佳防治时机,以有效控制病菌侵染危害。在小麦拔节初期(扬花初期),选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对穗期出现的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孕穗期至扬花期,重点防治麦蚜和赤霉病,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吸浆虫在幼虫盛发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或氰戊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噻呋酰胺或戊唑醇喷雾防治;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选用噻霉酮或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在发病中后期选用氰烯·戊唑醇或氟唑·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蚜虫在麦田发病初期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在蚜虫盛发期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的防治一般选择在小麦扬花初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田间长势确定。小麦吸浆虫在发生盛期用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辛硫磷进行喷雾防治。对面积较大的麦田,也可选用阿维菌素+噻虫嗪或阿维菌素+呋虫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可选择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预防,也可选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进行喷雾预防。小麦纹枯病在抽穗至灌浆期,选用丙环唑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田间已有病株的麦田,可选用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预防;对田间病株较少的麦田,可选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喷雾预防[5]。
5.6利用多样病虫害防治药剂
(1)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苦参碱、双丙环唑等。(2)防治吸浆虫:可选用溴氰菊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3)防治纹枯病:可选用氟环唑、三唑酮等。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小麦种植是山东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小麦生长发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做好冬小麦种子筛选、田间管理等工作,确保种子质量优良,为后期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保障。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小麦苗期、越冬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对于小麦常见的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进而为推动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呈芳,张丽萍,张谦,等.临沂市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2,13(23):73-75.
[2]张兴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05):87-90.
[3]王勇.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40(16):58-60.
[4]都明霞,尹涛.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6):212-214.
[5]刘学寨.滨州市沾化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