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牧民们信任的“曼巴”

2023-04-29张添福

党风与廉政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义牧民病患

张添福

虽已和马文义约好了采访时间,但当手里攥着单据的病患找上门来,记者着实不愿打搅马文义和病患交流的一分一秒。

“回族曼巴(曼巴,藏语,即医生)”——这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的草原人对泽库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文义的称呼。

记者深感不易的是马文义的“语言本领”——温文尔雅的马文义,虽是回族,却操着一口流利的藏语,可以和藏族病患直接沟通,毫无障碍。

“不管是汉族、回族还是藏族医生,不用第三方翻译,直接和病患沟通,是一项基本功。”马文义解释道,“语言上交流不了,其他事情,都无法去做。”

诊疗期间,马文义讲话轻声细语。

“有时候,病患很疼,家属也很着急,如果这时医生口气很大、动作慢腾腾,很长时间都检查不了,疼也止不了,病患就更难受了。”换位思考,马文义感同身受。

记者发现,马文义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当医生,就得天天加班。”马文义介绍,“这两天,早上6点就开台上手术。到了半夜,有危重急诊患者,我们还得上。”

20世纪90年代,医学专业毕业的马文义,被分配到泽库县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工作。这里平均海拔3700米,年均气温-2.4℃,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来到医院,看到钳子,我就纳闷,这咋做手术?”马文义说,“医院只有一个高压锅用来消毒,这是最原始的方法,根本满足不了无菌要求。”

“脑梗、心梗几乎无药可治,更无设备可查……”

“外科、妇产科、内科等重点科室,全部混在一起;儿科几乎处于‘零状态……”

“产妇难产大出血,没有办法,就得转院。母子两条命,撂在路上,真的很可怜……”

类似这些马文义心中“难受的事情”,刺痛了他,“患者来到医院,我们或许也没能力去治好他。”

工作之后的马文义,选择继续在省会西宁的医学院和三甲医院学习、进修,增长本领。而他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可以“远离”这些“难受的事情”,到医疗技术和生活环境更好的西宁工作。

“但在泽库,西医医生确实少了一点。”甚至一度已开始办理工作调动手续的马文义,最终留在了泽库草原。

“泽库草原儿女培养和造就了我,我对这片草原有感恩之心。”马文义说,“患者把生命交到一个医生手里,医生要感恩来自患者的这份信任。”

从初上高原的牧民口中的“小马曼巴”,到如今人到中年,那些“难受的事情”已不在话下。马文义和同事们也不断完成很多过去不敢想象,甚至不断填补“空白”的事情,如开展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等。

如今,泽库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飞跃。“现在,很多危重患者,在本地就可医治。同时,再也没有做完手术还交不起医疗费的患者。”马文义感慨这些年的变化。

荣获“中国好医生”称号的马文义,在泽库草原收获众多粉丝的同时,草原上的牧民,也感动着这位来自外乡的“回族曼巴”。“我的这个病,交到你手里,就算最后人没了,我都心甘情愿。”一位76岁病患的“叮嘱”,永远让马文义记忆犹新。

一次,马文义去爬山,遭遇雪天,在山里迷路。恰巧遇到一户牧民,“他们赶紧用炉子生火,端出馍馍,拿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还用摩托车送我回县城。”

有些牧民去县城医院看病时,往往很早起床,而且给马文义带着牛奶。“他们把新鲜牛奶,从那么远的地方送过来,这是一份温暖和感情。”马文义说。

打造一支健全的人才梯队,建设高危孕产妇、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等中心,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这成了马文义最大的愿望。

(转自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文义牧民病患
牧民新生活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喻文义作品
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之关系探析
商人买马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专利文件解读的文义主义价值立场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