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测试(一)

2023-04-29

关键词:稻草人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人文领域研究问题的新型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至少存在着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不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就较难突破和解决。

文献资料的离散,有“同类异处”和“异类分隔”两种状态。“同类异处”是指同一专题、同一领域、同一学科的材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文献里。“异类分隔”是知识分类造成的资料分离。由于人类知识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总是分门别类收藏和存储。比如,书写梅花的文学作品,收藏在文学领域的总集、别集里,而介绍梅花生物特性、栽培技术的知识,则在植物学著作里。无论是“同类异处”还是“异类分隔”的文献资料,人力都难以改变其离散状态。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体现在两个层面。在观念意识层面,是时间意识强烈,而空间意识淡薄。文学史研究,注重时间的变化进程,而忽视空间的离合分布;时间进程的描述多,作家活动、作品创作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考察相对少。作家年谱、别集编年笺注和文学编年史之类的著作,注重时间编年而不注重空间系地,时间信息具体而空间信息模糊,时间感强而空间感弱。在实践操作层面,受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功能的限制,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的呈现,只能是单向呈现,而不能多向呈现。按照时间序列呈现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就难以兼顾空间序列的分布和变化。如果按照空间序列来呈现各地文学图景,又难以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和呈现一代文学的发展进程。简言之,以时间为轴心,空间秩序就被割裂;以空间为轴心,时间的序列就被打断。比如我们从《杜甫年谱》知道,天宝十三年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一年李白在哪里,岑参在哪里,高适在哪里。《苏轼年谱》可以告诉我们苏轼一生到过杭州、密州、黄州、儋州等地,但不能告诉我们,在苏轼生前和身后,还有哪些作家到过这些地方,写有什么作品。怎样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呢?以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它旨在囊括历年来有关唐宋作家作品编年的成果信息,包括年谱、别集笺注、考订论文等。要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这些编年文献资料,并在地图中可视化呈现,需要经过数据建模、数据转化、数据关联和呈现三个阶段。

数据建模,是为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建立模板。而建立什么样的模板,取决于平台的要素和功能。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这五大要素,需要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这五大功能。不同要素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之后才能产生功能,因而需要围绕时、地、人、事、文这五大要素来设计数据模板。

数据转化,是根据数据模板,挖掘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品等有效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关联和统计的数据。

数据关联及呈现,是将各类数据进行融合,开发成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作家作品的数据通过编年和系地两个属性,可形成关联数据。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将数据融合成一体。数据关联融合后,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就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既可以呈现一时一地一个作家一生的行迹,也可以展现不同时间多个地方多位作家的活动行迹。时空一体,在这里得到初步实现。

(摘编自王兆鹏、邵大为《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

材料二:

段海蓉: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研究便利的同时,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郑永晓:比如相关论文中各种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用“检索代替研究”“技术伪装学问”等就是突出的问题。此外,还涉及研究成果中文献利用或者说引用的规范性、版权问题等。古代文学研究,需要我们研究者与古代作家建立心灵的对话,需要对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才能对古代文学现象作出有深度的阐发。《文学遗产》原主编陶文鹏先生就对满篇都是通过检索罗列各种文献,而没有思想、没有艺术分析的论文很不满,斥之为“电脑体”,我对此很赞同。

我们提倡关注数字人文研究,不能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文,归根到底它应该还是人文研究,需要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更坚实的科学依据之上,是为了让我们的学术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也是为了让人文研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段海蓉: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数字人文会对人文精神造成戕害?

郑永晓: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数字人文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方法去解决一些传统方法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并非要完全取代传统人文研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研究。如果运用得当,数字人文应能够促进人文精神的弘扬而不是阻碍、妨害人文精神。以最具个性化的也是最具人文特点的文学作品鉴赏为例,我们借由作品与古代作家进行的心灵对话,似乎与冷冰冰的计算机毫无关系,但是有计算机的帮助效果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读纳兰性德的“片帆何处,南浦沉香雨”,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会联想到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别”等。但计算机可能做得更多,它会把与“南浦”相近似的“灞桥”“长亭”等聚在一起,分析这些表达离别的意象的相似、相异之处,统计它们被历代作家使用次数的多寡,并将这些信息共同呈现给读者。有了数字人文的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更为深入,而不是相反。

我以为,避免数字人文产生弊端的最有效办法是学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学术修养。只有在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精通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和数字人文的长处,从问题出发,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有效整合,才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在学术上开辟出新的天地。

(摘编自《古籍数字化、数字人文与古代文学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教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往往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存储文献资料,这导致了文献资料的“异类分隔”。

B.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很难打破时空局限,无法兼顾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

C.借助GIS地图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文学编年地图平台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

D.技术和数据驱动不可以完全为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却可以让人文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与研究者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有关。

B.读者可能从《苏轼年谱》中获得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

C.若要实现数字人文平台的各项功能,需围绕时、地、人、事、文设计数据模板。

D.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结合起来,就能趋利避害,开辟新的学术天地。

3.下列各项,最不适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的一项是(  )(3分)

A.考证历代诗人在长安的行迹。

B.研究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

C.分析“南浦”“长亭”“灞桥”意象在宋词中的运用。

D.探究《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4.如何解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存在的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人文在人文领域的研究和运用势在必行,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弊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稻草爷

宗晴

稻草爷种了两亩稻田。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稻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

村民们不解。两亩田,收割机来回溜几圈就完事,只需把一袋一袋的稻谷运回院坝晾晒就行了,多快呀。

有人替稻草爷算了笔细账:若请人打谷,除去人工费、伙食费、烟酒钱,还有稻草爷种地的活路钱、肥料款,那粮食跟直接掏钱买还有啥区别?

谁知稻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人们懂了,稻草爷是算过细账来的,不会轻易把钱拿出去。

庄稼人秋收抢时间,以前还没收割机的时候,天不亮就出门割谷了。稻草爷打谷,与众不同。他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水照干了,才挑着箩筐慢悠悠地来到田间,抽出镰刀,弯腰刷刷地割一气谷,见密匝匝地摆了一大片了,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

稻草爷将稻草竖靠在搭斗耳朵边,凑齐五把,用几根稻草捆绑,绾一个套,轻轻一拉,噗地抛出去,一个稻草人便直挺挺地站在稻田里了。

秋阳高照,天空像一只倒扣着的铁锅,烧得发烫。田间暑气弥漫,稻草爷如置身蒸笼中,挥汗如雨。搭斗渐渐有些沉了,稻草爷拉起来吃力,用撮箕将稻谷装入箩筐,接着又躬身割谷。如此停停歇歇,一天下来,稻草爷的稻田只露出一个小小的窟窿。

村里人都知道,稻草爷不缺吃穿,儿女们有出息,把他接到城里一住就是好多年,村民们都快把他忘掉了。

但不知何故,今年开春后,稻草爷独自一人留在了老家,还种了两亩稻田。稻草爷说,叶落归根,乡下空气好,自己种点绿色食物不施药,吃着放心。

短短几天,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留下稻茬,收割机绞碎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躺在稻田里,烈日一照,显得干燥枯黄。村民们打燃打火机,秋风中,随着咝咝的声响,火势蔓延,稻草顷刻化为灰烬。

稻草爷望着被烧掉的稻草,叹了一口气。

秋收的脚步渐行渐远。五天后,稻草爷的稻谷终于收完了,两排稻草整整齐齐。像是列着队,等他检阅。趁天气晴好,稻草爷忙着翻晒稻草。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被他提起头,另一只手掌一摊,稻草撒开,以“四平八稳”的姿势站稳,然后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

村民们更加迷惑。哼哼,你说稻草有啥用?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

有人屈指数来——

其一,以前稻草可以喂牛,是牛冬天的上好草料。现在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犁田机,耕牛基本上过时了,你看哪里还有一头牛?收起稻草干啥?

其二,以前稻草可以做柴火,用来煮饭。如今烧天然气,既方便又实惠还环保。还要这稻草干啥?

其三,……

稻草爷不与人理论,扛了根竹竿去挑稻草。稻草爷体力不比当年了,每次只挑十二个,晃悠悠地挑回院坝边堆着。稻草爷挑稻草也要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说没露水的稻草才不会霉烂。

稻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请人递草,他亲自码。稻草爷用一些稻草捆铺一个圆盘,他站在中间,稻草从四面八方递上去,一层一层地铺,每个稻草都有一束被反剪转来,交叉压在稻草爷脚下。稻草爷一边铺一边踩,尽量把稻草踩得服服帖帖。稻草干酥酥的,光滑无比,草垛像装了弹簧,不停地晃动,稍不注意就会倾斜或者翻倒。稻草爷的身子跟着晃动……但稻草爷毕竟是这方面的老把式,稻草垛渐渐向四周扩充,最后形成坛子状。

尽管稻草爷穿了长衣长裤,他的身上还是被稻草刺出了一条条的红血印,奇痒无比,被抠破皮后溃烂,起了一块块的瘢痕,比癞蛤蟆还难看。稻草爷不恼,稻草爷看着草垛笑。

入冬时,该收黄豆了,村民们正愁找不到绳子捆,看见稻草爷的草垛,猛然想起稻草这毫不起眼的东西,是捆黄豆梗的最佳材料。他们说,稻草爷,把你家的稻草扯几根,我们的全被收割机轧坏了。

稻草爷乐呵呵地点头,说,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

有人拔了菜苗,挑到小街上去卖,扯稻草爷的稻草捆绑。稻草爷挥挥手,扯吧,扯吧,自己动手。

小街上有几家开饭馆的老板闻讯赶来,要买稻草爷的稻草。他们说,跑了许多地方都不见这玩意儿了,发煤炭灶没它还真不行。稻草爷说,送几捆可以,给钱往别处去。

数九天,村民们普遍宰杀年猪,用稻草爷的稻草搓草绳,他们说稻草爷的稻草黄灿灿的,很柔韧,捆猪下水最好。附近有几个女人捂臭豆腐,也选稻草爷的稻草遮盖……曾经被人遗忘的稻草,居然有了诸多用处。

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慢慢枯瘦下去,稻草爷却眯着眼笑。仿佛,他又看见去年那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哥子,站在他家门前买稻草的情景,说睡不惯床垫,木板床下面铺稻草睡觉最热乎。当他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时,稻草爷记下了他那失望的眼神。

稻草爷天天守在门前,向很远的地方望去,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用非常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了稻草爷在村里种了两亩稻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稻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并且自己挑稻草,而且还码草垛,表明了稻草爷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坚守。

C.小说写乡村农业生产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选材典型,文风质朴。

D.小说借助稻草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及细节描写,讲述了一个有关乡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的故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先进现代生产方式收割的稻草是“乱七八糟”,而稻草爷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收割的稻草却是“整整齐齐”,二者形成了对比。

B.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塑造了稻草爷尊重自然规律、吃苦耐劳、热心大方的人物形象。

C.小说让稻草爷在乡村传统农业劳动中展现其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选材角度宽泛,丰富生动。

D.小说运用了比拟、比喻等手法,比如“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等,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8.小说结尾写稻草爷期待老哥子的出现,请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对待乡村的传统农业生产,稻草爷和村民有着明显的观念冲突。为什么说作者更倾向稻草爷的观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初,荀淑有孙曰彧,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今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

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遂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①,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

【注】①高、光:分别指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

B.盍,文言副词,与《论语·公冶长》中“子曰:盍各言尔志!”的“盍”同义。

C.孤,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古代常用来表达此意的词语还有“寡”“不毂”。

D.九锡,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中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赋予最高权力的表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

B.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

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彧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因而主张在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

D.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彧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违背,苟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司马光和杜牧对荀彧分别持什么样的评价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李 白

太华①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②折?

桃李卖阳艳③,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①太华:即西岳华山。②微飙(biāo):微风。③阳艳:亮丽美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说“太华生长松”而不说“长松生太华”,突出环境对青松秉性的影响。

B.“长”“亭亭”“凌霜雪”“百尺高”描绘了挺拔傲岸、不畏霜雪的青松形象。

C.“卖阳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桃李鲜艳、娇媚的姿容,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D.最后两句直接告诫韦黄裳要做一个忠心不改、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君子。

16.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衬托的手法多角度描绘桃李和青松,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2)《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暗示分工明确。

(3)“行路难”是古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古代诗人常以此入诗,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 ①_________之时,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②_________,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③_________,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A】“……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B】“……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近期多所高校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一些学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B.一个木牌将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C.福临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D.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0.文中【A】【B】两处是贾宝玉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得出的心理推断,请写出他推断的结论。(4分)

【A】根据猜出的蔷薇花的“蔷”字,贾宝玉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根据看见女孩画的几千个“蔷”,贾宝玉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黑眼圈”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业内称之为“眶周色素沉着”。但其实“黑眼圈”真不都是熬夜熬出来的。①_________: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与黑眼圈关系密切;皮肤内色素增多,如真皮色素细胞增多、表皮内色素沉着等,都可造成黑眼圈。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的区别,②_________,还沾沾自喜。通俗地说,卧蚕其实是饱满而紧实的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条“瘦肉”;③_________,可以想成是一块“肥肉”。卧蚕眼是生理性眼轮匝肌的增厚引起的,眼袋大多是由于生理性眼睛老化或一些遗传因素造成的脂肪过多的膨出形成的。因此,黑眼圈的形成,遗传、自然衰老的影响更大。改善黑眼圈时,不少人选择涂抹眼霜。其实,含有咖啡因成分的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并改善黑色素沉着的眼霜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对于黑眼圈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虽然先天性色素沉着、面部结构阴影以及衰老带来的面部松弛等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后天性黑眼圈的形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分)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

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稻草人文
人文
稻草熊
“逍遥游”壶的创新和人文意境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人文绍兴
端午的稻草和咸蛋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两根稻草
医生要有一颗“人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