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大见诸平凡

2023-04-29夏燕平

网络视听 2023年8期
关键词:济宁竹竿大运河

夏燕平

很少有题材像大运河这样被我们反复讲述。这自然给我们拍摄新一版《大运河》带来难题:如何避免重复?怎样获取新鲜?

山东济宁以南,尤其是江浙,2500多年的大运河依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日常。运输、灌溉、养殖、排涝、观光、调节气候等等,大运河的伟大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通过日常,追溯历史,于平凡见宏大,因生动而感人。

尽管大运河被反复讲述,但依然有许多被忽略或省略的故事。新的发现是我们的第一个诉求。

我们曾想以差异来展示各地的不同,但从北京沿京杭大运河一直到浙东运河的宁波,我们发现沿岸更多的是“小异大同”(第二集《水的竹竿巷》)。面食王国的济宁,久负盛名的小吃是一碗甏肉米饭;鱼米之乡的杭州,最惬意的主食是一碗面条;天津人在淮北找到了“乡音”;福建人到天津拜起了妈祖……甚至有“连锁”的行业和地名。山东济宁有一条久负盛名的竹竿巷,塑料发明之前,竹制品是主要的日常用品。在北上的临清、德州、沧州、天津、北京,在南下的宿迁、杭州等,都有一条同名的竹竿巷。如果把大运河比作一根竹竿,那么济宁就是这根竹竿的肩膀,往北是半根竹竿,往南是竹竿半根。运河,是一根水的竹竿,“担负”着半个中国。千里“竹竿”的大运河,所见所闻所尝,有很多的似曾相识和似是而非,常常生起“不知何处是他乡”的亲切感。大运河,就是这样流淌着、连接着大半中国人的故乡和远方。这是融合的力量。

“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启发了我们对大运河新的发现和新的读解。大运河对儒家思想的流布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便是在这样的启发下获得的。第五集《水脉是文脉》以南宋初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众随宋高宗南渡为切入点,历数在此前后孔子后裔沿大运河播迁,以及,历代儒家持续衍圣弘道的事迹,其对运河流域特别是江南地方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也解释了宋室南渡之后南方儒家思想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江南园林、水乡古镇为代表的运河沿岸,被视为诗意的栖居地。历史的理解和表达,大多存在于字面的“诗情画意”,这是一种静态的美。而当深入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历史沿革时,一种创造和变革的力量为“诗意的栖居地”做出了立体准确的解读:“所谓诗意的栖居,是指我们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在天地之间展开我们的生活。”这也解释了为何运河沿岸的人民总是活力不断。

纪录片《大运河》首先是“美”。人文纪录片自有的“厚”,尤为需要画面的“美”来引领。由于大运河许多段落缺乏优美的风景画面,摄制组借助农作物生长、等候时间光影、捕捉天气变化等,努力获得美的画面。这本不必言说,但《大运河》拍摄正值三年疫情,处处受限,这一点特别难得。

对于历史呈现的情景再现,我们追求两点:古装与实景的有机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有意穿越。许多实景即历史事件和故事的发生地,编导们将再现场景搬到现场而不是摄影棚,以获得更多的“存在感”。对重要的编导意图,尽可能设计出有意味、有力量的画面。为表述始于征战目的的运河成为民商所用的历史演变,“王国的疆界在稻田、桑林间变得不再清晰”,第一集《涌动的纪年》的画面是:情景再现的越王勾践背影,有点陈旧的红色战袍,叠画为今天河边人家明显褪了色的红色被单,渐渐拉出一排枕河人家。联想起片名字幕的“小巧思”也让人眼睛一亮:“大运河”的“运”是繁体的“運”字,正当有人揣测繁体字是否可用时,“軍”换作了“云”,繁体的“運”变成了简体的“运”。这是对大运河2500多年变迁的巧妙的注解。如主题曲所唱:“剑戟刀枪,有一道伤,刻在了大地的胸膛;千年过去,有一条河,流淌出繁华景象。”

七集纪录片《大运河》以新画面、新内容、新解读、新感动而被广泛关注。首播之后,几经重播。而内容上的“积木”式结构,更被许多平台剪辑拆分为无数个短视频反复播出。这也是《大运河》的意外之喜。W

猜你喜欢

济宁竹竿大运河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爬竹竿
山东济宁卷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一根竹竿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取旗
放歌大运河
长竹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