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唏嘘和感慨,凝望翻译家杨苡的百年人生

2023-04-29余承璞邢颖

网络视听 2023年8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西南联大天真

余承璞 邢颖

这是一部回顾104岁翻译家杨苡百年人生故事的纪录片。

杨苡(1919年9月12日—2023年1月27日),本名杨静如,首创“呼啸山庄”译名,她的“每一天都要做到最好”“等待和希望”等信念,她作为翻译家对“信达雅”的理解,她作为西南联大走出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审视、对操守的坚持,她作为百岁老人对生命的态度,以及保留一生的天真与童趣,都在片中一一呈现,凝炼成“人生值得一过”这一主题。

这部46分钟的纪录片,从南京文学界的一场“杨苡作品分享会”开始。“一位百岁老人,为什么还能始终保持赤子之心?我感受到的是杨苡先生巨大的勇气,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真诚以待、真实面对的勇气。”——导演以这段缅怀发言为开篇,带动观众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位翻译家的百年人生故事。

展现大历史背景下 个人命运的沉浮

本片以百年历史为轴,娓娓道来杨苡如何从年少的懵懂迷茫到中年以后的淡然和笃定,片中探究了支撑她的力量来源。

作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同龄人,出生在天津富裕家庭的杨苡,少年时就不甘心做笼中的小鸟,对自由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她自幼在家中因为是遗腹女、被认为“克父亲”而受到贬斥,直到103岁时看起来仍是那个不自信的小妹。一方面说自己数学不好:“考数学太难了”;另一方面仰视着哥哥姐姐,夸赞他们学习好、成就大。当被问及家中为什么摆放各种猫头鹰摆件时,杨苡回答:“我哥说猫头鹰聪明,我想学猫头鹰。”少年的杨苡是不自信的,但又是积极勇敢的。16岁时读过小说《家》之后,她主动给作家巴金写信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巴金也因此成为她的“人生引路人”。他们的通信交往持续几十年,并以《雪泥集》为名影印出版,成为研究巴金的文学思想及时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资料。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馆里,收藏着部分书信原件。

七七事变后,日本攻占天津,原计划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杨苡,被迫第一次离家去西南联大求学,她还天真地跟母亲说:“一年就会打完仗的。”从天津辗转到香港、越南再转回昆明,杨苡真正体会到流亡学生的屈辱和求学之路的艰辛。

从杨苡的交往故事 看一群知识分子的时代追求

导演在片中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杨苡跟巴金、沈从文等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的名人的交往故事。沈从文作为她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劝她坚持英文专业,也一直鼓励她从事翻译工作;她的哥哥杨宪益和嫂子戴乃迭把《红楼梦》等中国文学名著推向世界,被誉为“翻译了大半个中国”;丈夫赵瑞蕻是《红与黑》首位中文译者,是诗人兼作家、大学教授,在南京大学创办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正是在巴金、沈从文的鼓励下,杨苡开始翻译《呼啸山庄》,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激发了她的灵感,把之前梁实秋翻译的《咆哮山庄》书名改为《呼啸山庄》。纪录片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这一个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书名翻译,介绍了杨苡对翻译中“信达雅”的理解和孜孜以求。从1955年起,她的译本有几十个版本发行海内外,成为最著名的译本。

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中,杨苡一直以翻译、写作为职,她爱听古典音乐,她背后有个翻译大家庭,他们相互影响,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力量。

保持天真童趣的老祖母 呈现一位女性成长史

纪录片试图从各个不同视角的描述中,还原一个真实有趣的翻译家形象,她说“翻译很快乐,这就是一种玩法”,这是她对翻译的态度。客厅里琳琅满目的娃娃和各种摆件,透露着她始终保持的少女心,“好玩”是她一生的口头禅。

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杨苡以不同的角色串联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尊重孩子天性,创作过《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我作值日生》等儿歌,鼓励孩子独立自主自由发展。她是保持惊人记忆力的智慧老人,她是风趣幽默的“故事大王”,“杨苡的客厅”成为吸引许多年轻的“小友”常去的地方。

纪录片展现了那个从天津走出的不那么自信的女孩,如何一生都在努力证明着自己。93岁时翻译出版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并整理出版了她与巴金交往的故事——《青春者译》,103岁时整理出版与哥哥杨宪益的合集《兄妹译诗》,103岁生日前后拿到译林出版社送来的口述自传样书,她还忍不住感叹:“可惜!我的妈妈看不到了。” 片中选取了多首杨苡生前喜爱的经典英文老歌,片尾跟拍了一组家属把骨灰撒入渤海湾的画面,伴随着玫瑰花瓣纷纷落下,杨苡先生魂归故里。而她生前立下的另一个遗嘱——将74.8平方米的个人房产遗赠给南京市作家协会,则以字幕形式,完成了全片的叙述,给观众留下回味。W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西南联大天真
西南联大
天真热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天真童年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