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冬季典型PM2.5污染过程分析及应对效果评估研究

2023-04-29宿杰林曼菲陈凌霄张云浩李荔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烟花爆竹空气质量组分

宿杰 林曼菲 陈凌霄 张云浩 李荔

关键词:PM2.5;污染过程;二次组分;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志码:B

前言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江苏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2018年-2022年,江苏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74/m3下降至48μg/m3、降幅达33.3%,江苏省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1%。但总体看来,秋冬季部分地区仍然较为频繁地出现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为厘清污染成因、支撑有效应对污染过程,大量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PM2.5污染过程通常受污染排放和气象条件叠加影响,沙尘、燃放烟花爆竹、秸秆焚烧等偶发事件也会导致PM2.5浓度升高。

江苏省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基于此省情特点,江苏省完成重污染天气的消除任务殊为不易,尤其是徐州市、宿迁市等苏北城市,在本地排放与区域传输共同影响下,秋冬季发生重污染天气频次仍然较高。做好污染过程分析和应对研究,对于优化应对措施、提高应对成效、削弱重污染天气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江苏省及典型城市2022年12月底到2023年1月的污染过程为例,旨在通过研究厘清污染过程的产生与演变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与应对效果,为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提供科学支撑。

1数据来源与方法

文章使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自于江苏省参与评价的94个国控站点,监测方法、分析方法、数据统计等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 633-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等规定执行。风场、气压等气象资料来源于WRF-Chem模拟数据,PM2.5组分数据为大气超级站在线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排放量、用电量数据来自于江苏省固定污染源监控平台。

2结果与讨论

2.1污染过程总体情况

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15日,江苏省接连发生3次PM2.5污染过程(如图1所示)。第1次为2022年12月26日至29日,江苏省13市共出现10个中度污染天、20个轻度污染天,小时浓度峰值为180μg/m3(宿迁市,28日5时);第2次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日,13市共出现5个重度污染天、9个中度污染天、18个轻度污染天,小时浓度峰值达到252μg/m3(徐州市,1日1时);第3次为2023年1月4日至9日,13市共出现6个重度污染天、14个中度污染天、34个轻度污染天,小时浓度峰值达到253μg/m3(宿迁市,6日12时)。2022年1月1-20日江苏省同样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PM2.5污染过程(如图2所示)。对比两轮相似过程,本轮污染过程的程度更重、范围更广、累积效应明显;本轮污染期间13市共增加9个重度污染天、15个中度污染天,且有3天江苏省13市全部污染,1月5-9日连续5天半数以上城市污染。12月29日和1月3日分别有5个和2个城市仍有PM2.5污染,导致污染不断累积叠加;而2022年初2次污染过程之间有1个较强的清洁过程,总体上减轻了污染累积程度。

2.2污染过程演变特征

分析显示,前2次污染过程较为相似,均呈现“北方区域输送一本地静稳累积一冷空气南下污染缓解”的演变特征:污染前期主导风向均为偏北风,上游重污染气团向江苏省输送,污染范围由苏北地区逐步扩大至江苏省;污染中期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地面风速低于1.5 m/s,不利扩散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本地累积、浓度进一步抬升,徐州市、宿迁市等城市短时达重度污染;污染后期南下的冷空气强度较弱,不仅未能有效清除PM2.5污染,而且导致污染高值自北向南推移、污染累积加重。第3次污染过程中(如图3所示),主导风向多变导致污染物在区域内震荡和累积:污染前期主导风向为偏南风,1月4-5日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地面风速低于1.5 m/s;污染中期,6日风向转为西-西北风,大部分地区地面风速达到2~3 m/s,将上游安徽省、山东省等地的污染气团快速向江苏省输送,污染范围逐步扩大至江苏省;污染后期,7日夜间转为偏南风,江苏省污染由南向北清除,9日冷空气南下,污染物再次自北向南移动,导致江苏省污染短时加重,直至9日晚间污染清除。

2.3污染过程PM2.5组分特征

选取南通市、常州市作为典型城市,对污染过程的PM2.5组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二次生成污染是PM2.5的主要组分,硝酸盐、有机物、硫酸盐三者占比之和超过70%,其中硝酸盐是PM2.5浓度抬升的主要因素。污染时段南通市、常州市PM2.5中硝酸盐浓度占比分别为38.7%、34.8%,比全时段均值抬升5.2、4.0个百分点,其他各组分占比均持平或下降。三次污染过程中,氮转化率(NOR)均随着硝酸盐浓度抬升而增大,南通市、常州市污染时段NOR分别为0.46、0.36,分别较全时段均值高27.1%、17.1%,说明氮氧化物转化生成硝酸盐是PM2.5浓度抬升的重要因素。

与2022年1月1-20日的污染过程相比,本轮污染过程中南通市、常州市PM2.5组分中硝酸盐的占比和NOR基本持平;而有机物(OM)占比分别抬升了5.2个和6.0个百分点,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比值(OC/EC)分别增加了13.0%、33.2%,说明本轮污染过程中有机物对PM2.5的贡献比上年更为突出。下一步需在坚定不移持续推动氮氧化物减排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推进VOCs减排。

2.4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的影响

烟花爆竹燃放不仅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其瞬时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含有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会对区域空气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典型城市组分数据显示(如图5所示),PM2.5组分中钾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多次同时突升,如1月4日1时钾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分别为1.2μg/m3和11.9μg/m3,占PM2.5比值分别达到1.9%和19.2%,高出整个时段平均值(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10日)0.9个和14.6个百分点。钾离子与氯离子作为烟花爆竹示踪组分,两者同时升高,表明该时段内燃放烟花爆竹助推了PM2.5浓度的升高。做好烟花爆竹的科学管控,对于削弱污染程度、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022年江苏省提前谋划、统筹部署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除优化调整禁放区之外,部分城市探索在禁放区范围外科学设置燃放点,如南京市统筹布设20处燃放点,制定应急方案、设立现场指挥部,确保安全、环保燃放;苏州市在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度假区、吴中区甪直镇水八仙生态文化园、吴江区东太湖阅湖台设置3个燃放点,连云港市在海州区、灌南县设3处燃放点,限定燃放时间,以最大程度消除烟花爆竹这一“变量”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一段时期以来,烟花爆竹“禁”与“放”的争论一直存在。“禁”还是“放”,背后应是对民俗、安全、环保等因素的多方考量,显然“一禁了之”与“一放了之”都不可取。实施分类管控措施是一个可以兼顾各方的选项,一方面应根据扩散条件等进行科学评估,优化调整禁放或限放区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布设燃放点,引导有序燃放,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5污染过程应对

为有效应对本轮重污染过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省大气办”)于2022年12月30日印发《关于做好近期大气污染过程应对工作的通知》,各地根据污染研判情况,适时启动污染应急管控,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实施污染减排;2023年1月5日,省大气办印发《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的通知》,各地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Ⅲ级管控措施,纳人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的2万余家工业企业落实具体到生产线的减排要求,压降内源排放,力争实现污染“削峰”;1月7日,省大气办印发《关于升级重污染天气等级至橙色预警的通知》,将重污染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各地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Ⅱ级管控措施,进一步减少内源排放。预警启动后,江苏省工业用电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明显下降,总体上污染应对效果较好,其中徐州市、淮安市、南通市等地工业企业氮氧化物和S02排放量降幅均达到30%以上,为污染“削峰”做出了积极贡献。

3结论

2022年与2023年交接之际,江苏省接连发生3次PM2.5污染过程。本轮污染中,二次组分是组成PM2.5污染的主要部分,江苏省PM2.5污染正在向“二次生成”主导型转变。其中二次有机物的贡献比上年更加突出,前体物VOCs对PM2.5污染的贡献在逐步增加,大力推进VOCs减排是现阶段大气复合污染治理的关键。污染时段PM2.5组分中钾、氯离子的浓度和占比都明显上升,表明燃放烟花提高了PM2.5污染水平,做好烟花爆竹的科学管控与引导,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布设燃放点、实施分类管控是能够兼顾民俗、环保“最大公约数”的选项。为应对本轮污染过程,江苏省各地实施应急减排“削峰”,应对效果较好,为下一步打好消除重污染天气攻坚战贡献了较好的经验。

猜你喜欢

烟花爆竹空气质量组分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一种难溶难熔未知组分板材的定性分析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荷花街道:烟花爆竹“打非治违”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