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习俗“圈粉”年轻人
2023-04-29郑海鸥
郑海鸥
蚕花会、立夏祭祖、烧乌米饭、非遗市集、称人、斗蛋、跑山……5月6日,立夏,浙江杭州拱墅区第12届半山立夏节举行,市民纷纷前往体验延续千年的古老习俗,并为创新、潮流的新形式点赞。
天还没亮,老人们就早早架起大锅,清洗树叶,烧制乌米饭。“吃了乌米饭,讨个好彩头,夏天不中暑,还能避免蚊虫叮咬。”李阿婆端起两碗,一碗给孙儿,一碗自己用。另外一边,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和小朋友被“联名款”的乌米饭所吸引——某老字号品牌推出半山立夏习俗“乌米饭”,典雅简约的包装、时尚新颖的设计,加上喷香的乌米,让非遗美食持续“圈粉”,希望更多人能品尝到,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参与到半山立夏习俗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中来。不只是联名款“乌米饭”,今年很多立夏民俗都进行了创新。
杭州拱墅区的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了增强年轻人对半山立夏习俗的了解,杭州创新性地将非遗与老字号进行联名碰撞。今年,来自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朋友也闻讯前来,大家深度体验“活起来”的非遗,都感到非常有意义而且有意思。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话题提炼
尊重传统文化、创新与融合、传播、传承和弘扬……
观点提要
①非遗项目要融入传统民俗中才能有更多的活力。②当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融合,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接地气,与民同乐,适合群众的审美及需要,方能历久弥新。④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空间广阔。
速写引领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一些文化类电视节目迅速走红,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然而,面对资源丰富的中华文化宝藏,应进一步丰富传播平台、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新活力。非遗应见人见物见生活,杭州拱墅区的半山立夏习俗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致力于让非遗更加时尚、潮流,从而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由此,我们真心地希望这样的文化节不妨多开展些,在接地气中,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推广与传承。其实,非遗也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活起来,并发扬光大。
诗词热、汉服热、文物热等一浪高过一浪,彰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井喷的热情。涌动在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固本培元”“寻根铸魂”,沉淀下来的,正是延续千年的文化命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充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正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