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麦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的优化研究
2023-04-29帕提古丽
帕提古丽
摘 要: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促进小麦达到优质、高产效果,应用现代化技术以及设备,指导种植人员科学耕种。本文主要围绕着小麦种植技术来展开,基于新时期思想,分析种植技术的优化要点,提出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改善小麦种植水平,增加小麦产量,优化田间管理,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满足小麦市场需求。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选种工作;施肥管理;除草工作
在众多粮食作物中,小麦占据着重要地位,开展小麦种植工作,不但要符合我国众多人口的基础需要,还要关注小麦产品的品质。基于此种实际需求,农业生产逐渐重视小麦种植方式,推行绿色小麦方案,改善小麦种植技术,探索食品健康的发展道路,打造高产量的绿色小麦,为更多人员带来高质量水平的服务,实现种植业的转型。
1新时期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要点
1.1土壤选择
在小麦种植技术中,优先执行土壤管理工作,要确保土壤趋于生态水平,没有受到污染,在保水性、透气性等方面过关。择取地力条件时,尽可能选取超过中等水平的形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要高一些,数值超过1.6%,在全氨含量方面,数值要多于0.2%,土壤的疏松性良好,要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检查地块,没有体积较大且处于凝固的形式。在小麦种植工作之前,需要做好整地任务,同时施加适量的肥料。当前茬作物完全收获完之后,在田块中进行细整工作,翻耕环节中,深度大约为24cm,对土地实行晾晒处理,确保土地达到平整效果,有效蓄水。加强种植土壤的管理工作,让小麦获得优良的生长条件,有助于激发小麦抵抗倒伏的性能,改善种植产量。执行中耕工作之前,施加优等质量的农家肥,比如氮、钾肥等,每667m2施加5000kg肥料。施肥工作进行之后,将土地静置处理,此时土壤中的肥料与微生物有效反应,产生了大量营养成分,保证小麦高效生长。
1.2科学选取种子
小麦种植工作中,种子类型属于重点,种子要具有高水平的抵抗病虫能力,同时适应能力要强,以提高小麦的种植质量,改善其食用价值,将农药以及化肥应用量限制在科学范围内,追求绿色种植。选择种子时,要尽可能从具有资质的经销机构处购买,围绕本地的气候条件,筛选合适的品种。选取种子之后,需要展开晾晒工作,主要是剔除存在病虫害情况的种子,挑出不饱满的种子,留下的种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发芽,大大提升种子的成活效果[1]。应用合理的药物,正确浸泡种子,可选取的药物有粉锈宁、立克秀等,因为种子表层会长有病菌,应用药物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帮助小麦在种植地健康生长。
1.3耕作过程管理
关于小麦的耕作环节,需要种植人员予以重视,要想获得高产量的小麦,就要细致研究耕作方式,一般情况下,需要执行轮作方式,在相同的地块中,依照顺序来更换作物顺序,或者进行复种组合。在同一个土地环境中,小麦的种植次数达到了2~3次,接下来就可以种植其他作物,有效应用土壤,确保小麦的生产量达到预期效果。播种工作时间要合理,控制种植深度处于合理水平,通常数值约为5cm,小麦的整个生长环节中,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所以,种植人员应依照气候变化,测量降水量,制定出合理的灌溉时间表,为小麦提供足够水分。为了达到高效的绿色种植水平,要有效调整田间土壤的含水率,若土壤的含水率过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排水处理;若土壤的含水率低于正常标准,需要第一时间补充水量。在具体的种植工作中,要依据季节处理灌溉工作,实现冬春季的合理灌溉。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干燥,因此,进行灌溉时要考虑土壤的含水率,分析干旱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冬季小麦来说,其生长速度比较慢,在水分方面并没有过高的需求量,积水等情况基本不会出现,此阶段要保证土壤的含水率达到19%。春季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完成灌溉工作,避免土地出现板结情况,正确制约土壤的含水率,保证小麦根系可以正常呼吸。
1.4施肥管理
科学施肥可以增强小麦长势,提升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有效改善生产量。在小麦播种期间,加入了适量的基肥,主要为了改善土壤养分结构,保证生长地条件满足小麦初级生长阶段的养分需要。但是,有关人员要意识到,当小麦进入到生长后期,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养分,这就应该依照其需求来规划施肥工作。与此同时,在种植区域,考虑到土壤条件,可以应用测土配方的施肥举措,实现土壤条件的合理改进[2]。通常来讲,不仅要充分应用有机肥,还要合理应用无机肥,从根本层面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量。另外,控制有机肥用量条件下,需要施加一定量的磷肥,提升小麦作物的生长性能,比如,抗病能力、抗旱能力等。在苗期阶段,若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不够好,观察叶片颜色,若其呈现较浅状态,那么要在越冬时施加适量的尿素,每667m2施加20kg,让小麦在返青季节能有足够的营养来助力成长。在质地趋于良好、养分充足的麦田中,要安排好底肥,应用微肥、磷肥等,然后施加氮肥、钾肥,用量分别为50%、70%,辅以适量的农家肥,这样有助于增加小麦的实际产量;在中产麦田中,通常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2%,在施加足量的氮、磷、钾类肥料之后,要增加有机肥的应用量,使土壤的养分更加丰富。
1.5除草工作
杂草的生长将会争夺属于小麦的生长空间,夺取小麦作物的养分,阻碍小麦正常生长,对此,要借助人工力量去除杂草,控制除草剂的应用量,保护环境不受到污染,避免让小麦植株遭受影响。若需要除草剂,就要遵循配方说明,完成稀释工作,选择污染性低的药物,实现均匀喷洒。针对不同种类的杂草,要使用不同的除草剂,要尽量贴合绿色环保要求。需要明确的是,经过恶劣天气之后,或者在拔节等重要时期之后,不能应用除草剂,同时也不要和其他药品、化肥等混合应用,防止药害出现,以改善小麦种植水平,增加小麦产量,优化田间管理。
1.6灌溉、田间管理工作
施行小麦的灌溉工作时,一般会优先应用大田喷灌模式,种植人员要及时观察,根据小麦对应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并控制灌水量。从播种期开始,一直到拔节阶段,若植株比较小,水分蒸发速度不够快,需要浇微量水。在拔节期之后,耗水量有了明显提升,要在田间开展灌水工作,持水量为70%~80%,防止小麦出现缺水现象,从而影响到实际产量。在抽穗阶段,耗水量会不断增加,测量土层,若超过60cm,就要根据持水量来调整灌水工作,当持水量低于60%~65%,就应该第一时间展开灌水工作,控制田间的蒸腾效果。灌溉工作得到完善之后,种植人员需要重视田间管理,在人工、机械作业条件下,实现边沟、排水沟的贯通效果,制约播种密度,避免出现挤苗等情况,为小麦高产提供保障,助力农业上升到新的发展高度。
2新时期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式
2.1种植前做好药剂拌种工作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很多人开始关注无公害食品,所以农药残留较少的作物会更吸引他们的目光。开展小麦种植工作期间,应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剂量,使用较少的喷洒量,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污染,让小麦成长为无公害作物。种植工作落实之前,要进行种子的消毒工作,应用适量药剂,对种子开展正确的搅拌工作,此种方式更能从根源层面来控制,实现病虫害的预防,维护小麦生长,为其提供一定的保护条件。选择合理的药剂,细致研究不同种应用方式,了解杀虫性能,根据上述内容,择取出不良影响微小的药剂[3]。基于粉锈宁成分,应用其EC乳油,它的含药量比较低,仅为1%,存放时间也比较久,往往超过3个月,在小麦拌种环节属于第一选择,基本不会对小麦种子的生长产生太大影响,在病虫害的预防中也能发挥作用,促进小麦健康成长。
2.2应用高产抗病的品种
种植环节,应用高产并且抗病能力佳的品种,促使种植小麦的性能得到改善,明显提升小麦的抗病性,制约病虫害发展,这样的预防治理手段比较常见,所以,要依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高产并且抗病能力佳的品种。比如,为了预防小麦的叶锈病、白粉病,可以种植新春14号、宁春16号等。种植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可以改善麦田的承担能力,增强在病虫害方面的抵抗能力,种植人员要联系不同区域情况,合理安排高产抗病的基因品种,最大化呈现品种优势,抵制病虫害问题。
2.3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预警处理
在很多地区,小麦种植人员缺乏科学预防手段,耽误了病虫害最佳的治理机会。若病虫害已经开始蔓延,在麦田中产生了侵害作用,此时预防治理的效果不佳。所以,要综合了解小麦的种植工作,提升小麦产量,设定良好的预防治理方案,对病虫害实行预警工作,改善这种现象,基于托普云农和预防治理人员应用预警系统,展开实时监测工作,掌握小麦病虫害问题,选取合适的麦田地点,搭建智能水平的监测设施,发挥GPS、GPRS等技术的优势,预测出病虫害的出现种类、蔓延轨迹等,以便于制定出高效处理的方案内容,将病虫害问题抑制在最初阶段,减少病害影响。
2.4物理防治手段
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物理预防治理的手段相对简单、可靠,主要是把握害虫习性,抓住其在气味、色彩等层面的感应作用,对其展开诱杀处理。比如,在麦田的中间位置插上杨树枝,可以引诱到大批的麦蛾,当小麦的麦叶开始出现蔫状,每10m设定一个距离,插上长度为1m的树枝,需要比小麦秸秆的高度高,具体高出35cm,在摇晃作用下吸引成虫,积攒到一定数量之后,应用合理举措将其消灭。在麦田中,设定间隔距离,在盆中放入糖醋酒液,盆的高度要比小麦秸秆高,也高出35cm,盆中的液体深度要一直适中,具体标准为3.5cm,白天将其封好,晚上打开应用,应用20d左右,每间隔7d更换一次盆中的液体,利用每日的早晨时间,清除其中的害虫。很多害虫喜欢在禾谷类作物上生存,大量繁衍后代,借助这样的生物习性,在麦田的合适位置,以每公顷为参考量,借助稻草把,插上300~450个,5d更换一回,将稻草烧掉。在田间的夜晚时刻,应用黑光灯展开引诱,会吸引许多害虫,对其实行集中捕杀,达到优良的预防治理效果。此外,针对麦蚜这种形式的害虫,它们具有趋黄特征,可以把握好它们的生长初期,在麦田中挂上黄板,一般东西向放置,以每公顷为参考量,挂上225~450块,也能很好地消灭害虫。
2.5化学防治手段
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工作中,利用化学药剂将害虫杀害,这属于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很容易使环境受到污染,而多次应用药剂后,病虫害也会产生抗药性,预防治理的效果不佳。现实中,为了促进小麦达到优质、高产效果,要注意所使用的预防治理方式,有效控制使用量,药剂要替换使用,使小麦和环境均得到保护。基于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选择正确的化学药剂。比如防治黏虫时,可以在幼虫阶段进行喷药,利用2.5%敌百虫粉,每公顷种植土地需要22.5~37.5kg。
2.6农业防治
实行农业防治技术,需要运用正确的方式,重视小麦种植方式,推行绿色小麦方案,从根本层面控制病虫害的出现。对于种植人员,完善精耕工作,展开倒茬轮作处理,在特定时间有效去除杂草,规范密植小麦,适当追加所需肥料。完成小麦的收割工作之后,对农田展开二次翻耕,保证土地中的残体可以快速被分解掉,避免残留更多的病虫害菌。保证土地施加足够的基肥,还要追加其他肥料,控制好氮肥等肥料的应用时间,帮助小麦建立良好的生长条件,起到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对于防疫人员,要注重本地的检疫环节,依照有关规程执行检疫工作,采取细致的检查工作,在此阶段,若察觉到白粉病等有关病虫害,要第一时间将病区封锁,执行病虫害的杀灭工作,对于带出的物品等,要展开消毒工作,防止出现病害的扩散情况[4]。
2.7生物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属于相对环保、高效的方式,不仅无毒害,对小麦植株以及附近的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比较小,通常情况下,在杀灭病虫害时,可以从天敌层面、微生物层面、植物层面进行预防治理。关于天敌预防治理工作,需要掌握小麦的病虫害情况,引入有关天敌,也可以引进益虫,对病虫的繁殖产生有效抑制作用,比如,茶色食虫虻等,能够良好预防治理瓢虫、蚜茧蜂等。基于害虫天敌,应用促进其生长的繁殖方式,在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工作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应用微生物的预防治理手段,主要应用微生物,如细菌等,制作成生物源形式的农药,将其均匀喷洒,扰乱害虫结构,破坏病原的原始结构,促进其衰老消亡。例如,在小麦纹枯病中,可以应用防菌剂,比如使用假单胞菌,辅助消蚀灵,达到生物预防治理的预期效果[5]。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麦作物在我国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大多数农民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提升其产量和质量,不仅可以改善国家的农业经济水平,还能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所以,要综合了解小麦种植工作,提升小麦产量,优化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内容,助力农业上升到新发展高度,从根本层面提升农业经济水平,实现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宏.现代农业发展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1):49-51.
[2] 毛新东.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88-189.
[3] 曹德国.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框架构建[J].农村科学实验,2022(16):79-81.
[4] 薛光山.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215-216.
[5] 刘淑芳.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