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2023-04-29胡建菊

种子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乳油籽粒可湿性

胡建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豆玉米品种进行合理选择,主要采用“3+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从地块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促进农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农作物,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食用粮食外,还可以为化工业、养殖业、轻工业等领域提供重要原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重点是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扩间增光和缩株保密,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地利用率。

1 品种选择

1.1大豆品种

选择株高60cm以下、耐荫性强、较抗倒伏、分枝少、主茎结荚多、高产的品种。适宜瓮安县种植的大豆品种有齐黄34、黔豆11、黔豆12等。

1.2玉米品种

选择经国家审定适宜本地区种植,株高260cm以下、耐密植抗倒、抗病、紧凑或者半紧凑型(减少对大豆的遮光)、生育期适中的高产玉米品种,如贵农玉188、卓玉183、新中玉801、创玉188等。

2 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扩间增光是增加玉米边际效应,同时改善大豆带光照条件;缩株保密是确保单位面积大豆玉米种植株数与净种株数相当,从而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提高地块的合理利用[1]。

2.1“2+2”种植模式

2行大豆+2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个完整带宽180~200cm,其中大豆与大豆行距35~40cm,株距8~10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大豆8200~9300株;玉米与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2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玉米2900~3200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50~60cm。

2.2主推“3+2”种植模式

3行大豆+2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个完整带宽220~240cm,其中大豆与大豆行距35~40cm,株距8~10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大豆9000~10500株;玉米与玉米行距40cm,株距18~20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玉米2900~3200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50~60cm。

2.3“4+2”种植模式

4行大豆+2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个完整带宽250~280cm,其中大豆与大豆行距35~40cm,株距8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大豆10000~12000株;玉米与玉米行距40cm,株距16~18cm,折合密度每667m2种植玉米2900~3200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50~60cm。

2.4其他模式

除上述几种外,还有“4+3、4+4、6+3”等种植模式。瓮安县地貌有山地、丘陵等,并不是在单位面积内种植越多越密的大豆玉米种子就能实现高产,应结合当地地块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2]。

3 地块的选择与整地

一般选择肥力适中、排水方便、地势相对平坦、土壤疏松的地块;整地时清除地块与四周田埂的杂草,深耕翻地25cm,每667m2撒施有机肥1000~1500kg,将地块整平耙细,地表无明显起伏,修好四周排水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肥水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种子准备及处理

4.1种子量准备

对于大豆,每667m2准备2.5~3kg种子;对于玉米,每667m2准备1~1.5kg种子。

4.2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种子和晒种,即清除秕粒、霉粒、破粒、病虫粒及各种杂物,保留籽粒饱满、品质良好的种子,把选好的种子放在太阳下晒种1~2d,打破种子的休眠,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安全生产[3]。

4.3种子拌种

4.3.1大豆药剂拌种

以每10kg干种子用量计算,针对大豆根腐病,可选用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剂30~40mL用水稀释至50~100mL,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20~40mL用水稀释至50~100mL,从中任选一种拌种;针对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可选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60mL加水200mL稀释拌种。

4.3.2玉米药剂拌种

按每10kg干种子用量,针对茎基腐病,可选用35g/L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15mL加水90~130mL稀释拌种或18%噻灵·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mL加水80~200mL稀释拌种;针对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可选用21%戊咗·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80mL加水150~200mL稀释拌种;针对粘虫、地老虎、蛴螬、蓟马、草地贪夜蛾,可选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30~60mL加水80~200mL稀释拌种或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8~53mL加水200mL稀释拌种或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60mL加水200mL稀释拌种[4]。

另外,包衣种子可以不再进行选种、晒种、药剂浸种、拌种等操作,直接使用。

5 播种

瓮安县平均海拔1028m,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6~14.9℃之间。在下层土壤5~7cm处的温度稳定到12℃以上时即可播种,根据瓮安县实际情况,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为宜,这个时候土壤温度也达到了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大豆玉米的生长和发芽。直播大豆每穴2粒,播深3~4cm,直播玉米每穴1~2粒,播深4~5cm,玉米可采取育苗移栽,瓮安县玉米育苗移栽一般采用营养球育苗。苗床上搭建一个小拱棚进行保温,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移栽。玉米移栽时每穴1株,大豆每穴播种2粒。

6 施肥

6.1大豆施肥

大豆带施足基肥即可,不建议在大豆带追施肥料,尽量减少或不施氮肥,偏施磷钾肥。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一般可不施肥;在中等肥力地块,每667m2施有机肥300~500kg,磷酸二铵10~15kg,钾肥3~5kg;在土壤肥力贫瘠的地块,每667m2施有机肥500kg,氮肥1.5~2kg,磷酸二铵10~15kg,钾肥3~5kg,并与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缺钼的土壤推荐用钼酸铵,施加标准为2kg/667m2;缺硼的地块加硼砂,施加标准为0.4~0.6kg/667m2,作基肥一次施用[5]。

6.2玉米施肥

在中等肥力地块,每667m2施用复合肥(N∶P∶K=15∶15∶15)20~30kg,氯化钾5kg,硫酸锌1kg,一次性作底肥,于移栽前开沟施于土中,覆土栽苗,栽后浇水以利于玉米苗快速成活,后期视长势追施少量氮磷钾肥和锌肥。在土壤肥力贫瘠的地块,玉米移栽前每667m2施有机肥800~1000kg于玉米带地段,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移栽时每667m2施用复合肥(N∶P∶K=15∶15∶15)30~40kg,氯化钾10kg,锌肥1kg,用作底肥,于移栽前开沟施于土中,覆土栽苗,栽后浇水以利于玉米苗快速成活。

7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按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要求进行补种或者匀苗。大豆出苗后长出第一片复叶及时补种和匀苗,长出第二片复叶时完成定苗。大豆出苗后15~20d,选择晴天人工中耕一次,再隔20~30d进行人工中耕第二次,同时察看排水沟情况,并铲除杂草。玉米可采取移栽,将过密的玉米苗移栽至苗不足处。移栽成活后15~20d,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2用尿素15~20kg追提苗肥;长到13片叶,结合中耕松土,每667m2用10~15kg追施穗肥,培土上厢,高度不小于10cm;果穗吐丝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50~200g,加尿素3~5kg,兑水进行叶面喷施,起到抗病抗逆、促进玉米穗粒饱满、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

8 病虫害防病

8.1大豆卷叶螟

8.1.1症状

大豆卷叶螟主要以幼虫危害大豆叶片。幼虫吐出黏液,将2片以上叶子粘在一起,豆叶卷皱,幼虫躲在其中啃食表皮和叶肉,造成营养器官受到破坏,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叶片残缺,有明显的丝网状;大豆开花结荚时期,黏液更多,很多叶片粘在一起,有时全田叶片卷皱,常引起落花落荚,豆粒干瘪,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8.1.2药剂防治

当发现田间有1%~2%的植株有卷叶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667m2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胶悬剂3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2大豆食心虫

8.2.1症状

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内危害豆粒,蛀入前幼虫做一白丝网罩住自己,从豆荚合缝处蛀入,一般一个荚内有1头虫,可取食1~3粒大豆,轻者把豆粒咬成沟,造成豆粒残缺,似兔嘴状,有时将虫粪排在豆荚里,严重污染豆荚,被害豆质量与产量均有所降低,对大豆外观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销售。严重时,大豆食心虫可把豆粒吃去大半或全部吃光。

8.2.2药剂防治

卵、幼虫时期用2%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等进行喷雾。大豆开花结荚期为该虫防治关键时期。用熏蒸法防治成虫,防治效果好,将有2节段的高粱秆、玉米秆截成30~40cm的长度,一节留皮插地不吸药,一节去皮插入80%敌敌畏乳油溶液中(每667m2100~150mL),吸足敌敌畏药液制成药棒,将没有吸药的一头插入土中,每667m2插50根药棒进行熏杀,每隔5~10m插一根。还可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3大豆病毒病

8.3.1症状

大豆病毒病的病症是叶片皱缩、花叶、黄化、叶边下卷,病株明显矮化、顶枯,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局部组织或全株坏死。如果天气干旱,大豆抗病性下降,就会发生病毒。栽培时合理增施磷钾肥,清理田间及四周杂草,植株健壮,对于病毒病的抗病性较好。

8.3.2药剂防治

对于大豆病毒病,每667m2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等进行防治。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4大豆根腐病

8.4.1症状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根腐病。播种后种子表面生有白色霉层,种子腐烂,不能萌发。幼苗期,大豆根腐病主要侵蚀大豆的根部,根部会出现红褐色不规则斑点,严重时斑点变成褐色,呈现出不规则凹陷的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导致根断。成株期,木质纤维组织露出,植株矮化,植株叶片逐渐发黄,根系全部腐烂,大豆产量降低。

8.4.2药剂防治

对于大豆根腐病,每667m2用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等进行防治。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5玉米锈病

8.5.1症状

玉米锈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够侵染叶鞘、茎秆,严重时,可侵染果穗、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初生,呈现乳白色、淡黄色,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夏孢子),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病原冬孢子堆)。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冬孢子)。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整株早衰。

8.5.2药剂防治

对于玉米锈病,每667m2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等进行防治。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6玉米螟

8.6.1症状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它们会将玉米心叶蛀穿,取食叶片表皮及叶片,后潜入心叶取食,使心叶呈现不规则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小圆孔。雄穗抽出后,又蛀入雄穗和上部茎秆,风吹后极易折断。雌穗出现以后,该虫在雌穗上进行危害,取食雌穗的花丝、嫩苞叶,并蛀入雌穗内咬食嫩粒,造成雌穗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引起减产和霉烂,降低籽粒的产量和品质。另有部分幼虫蛀入茎秆,食害髓部,破坏组织,使养分和水分输导受阻,受害植株早枯,茎秆易折,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8.6.2药剂防治

对于玉米螟,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200~3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8.7玉米粘虫

8.7.1症状

粘虫是一种具有迁飞为害特性的“暴发性”“偶发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危害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成白条斑,3龄以上危害叶片后呈现很多不规则的缺口,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啃叶速度迅速加快,可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光秆,危害性极大,严重时无收成。

8.7.2药剂防治

对于玉米粘虫,每667m2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9 及时收获

大豆收获过早,籽粒尚未成熟,营养成分含量不高,含油量低,豆荚内的大豆不成熟;收获过晚,豆荚易炸裂,籽粒落地,造成产量下降。大豆收获一般在黄熟末期,此时大豆叶片基本脱落,茎、叶全部由绿变黄,茎秆由浅黄变深黄;此时籽粒呈现出原有品种的色泽,豆荚和豆粒明显分离。豆粒归圆,叶片逐渐从底部向上脱落。收割时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应在晴天上午10点之前收割。经过太阳暴晒后,大豆容易“炸荚”,籽粒洒落,造成减产。将收获的籽粒及时整理翻晒好,入库适时销售。对于鲜食大豆,要在豆粒饱满时及时采摘销售。

玉米适宜晚收,选在晴天田块干燥时进行,在完熟期收获,此时玉米植株茎叶开始枯黄、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外表饱满、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脱水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色泽;一般植株只剩1~2片绿叶,千粒重最高,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大,此时收获最为合适。收获好的籽粒及时整理翻晒好,入库适时销售。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d即可收获上市。

10 经济效益

通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进行上、中、下等级的多点测产验收,可得到如下数据: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折合平均亩产大豆86.95kg、玉米372.48kg;常规种植模式下,玉米平均亩产370.88kg。带状复合种植相较于常规种植,大豆单位面积增产86.95kg,增产100%,玉米单位面积增产1.6kg,增产0.43%。按市场价大豆每千克6元、玉米每千克3元计算,常规种植玉米产值1112.64元,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产值521.7元、玉米产值1117.44元,合计产值1639.14元;常规种植玉米平均每667m2投入680元,带状复合种植新增投入110.75元。带状复合种植单位面积总投入790.75元。常规种植玉米纯收入平均亩产值432.64元,带状复合种植纯收入平均亩产值848.39元,带状复合种植平均产值比常规种植平均产值增加415.75元。单位面积规模新增纯收益415.75元。

参考文献:

[1] 钟琼,罗琨,熊海燕,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实践与探索[J].中国种业,2023(5):36-38.

[2] 俞涌,杨建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伊犁河谷应用初探[J].新疆农机化,2023(2):46-48.

[3] 高云,杨会,蒋成应.瓮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技服务,2023,40(4):53-56.

[4] 王虹,王宏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7):45-47.

[5] 刘婷婷,李琰聪,邵立斌,等.云南保山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思考[J].中国种业,2023(4):44-46+50.

猜你喜欢

乳油籽粒可湿性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