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福祉导向的森林城市规划
2023-04-29田开慧龚发武郑小君张溪崔雪晴
田开慧 龚发武 郑小君 张溪 崔雪晴
摘要: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而城市森林等绿色空间对传染病防控和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文中围绕传染病在城市的流行特点和城市森林在应对传染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绿色空间优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等方面提出森林城市规划要点,以期为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提升城市应对突发疫情的韧性,使城市森林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居民健康福祉。
关键词:森林城市;城市公共卫生;居民健康福祉
中图分类号:S4; 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1-0062-05
DOI: 10.12344/lczcyj.2022.12.16.0001
田开慧,龚发武,郑小君,等.居民健康福祉导向的森林城市规划[J].林草政策研究,2023,3(1):62-66.
Forest City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Citizens Health and Well-beingTian Kaihui1Gong Fawu2Zheng Xiaojun2Zhang Xi3Cui Xueqing4
(1.Xiangxi Forestry Bureau, Jishou 416000, Hunan, China;
2.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of Luxi County, Luxi 416100, Hunan, China;
3.Academy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4.Wildlife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er,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Urban forests and other urban green spaces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epidemic and protect publ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pidemic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urban forests in epidemic contr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of forest city planning in terms of green space optimization, gre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healthy lifestyle advocacy, with a view to strengthening the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forestry and public health in policy fields. The study is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orest city planners and builders to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cities to address sudden outbreaks and make urban forest better capable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orest city; urban public health;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citizens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流行病已经成为全球危机的一种新形式[1]。自19世纪以来,人类先后遭受了霍乱[2]、埃博拉病毒[3]、H5N1病毒[4]、SARS[5]等大规模流行病的侵袭,每一次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19年底,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还是历史上的数次鼠疫和霍乱,都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大都市地区流行和爆发,而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6]。城市居民健康的异质性、频繁的互相接触以及高度的人口流动性等,使得城市成为传染病的孵化器。众多研究表明,疫情传播风险与城市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正相关[7]。Alirol[8]等研究表明,城市化与传染病的关系取决于速度、动态机制和环境,城市可以促进也可以阻止传染病的传播态,成熟的城市化方案将在经济和健康上产生巨大的回报。
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从COVID-19疫情中健康复苏宣言》明确指出需要将居民健康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各个方面都能够维持并呵护人类健康的城市[9]。而城市化的规模、密度和强度对绿色空间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促进城市居民健康,在2016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分享并交流各成员国在创建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建设我们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的目标。
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健康福祉、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在借鉴国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一种城市生态建设创新实践——森林城市建设,旨在建设生态良好城市的同时,发挥绿色社会性基础设施在积累健康人力资本、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市绿色GDP[10]。在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关注森林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之间关系,将提升居民健康福祉作为重要因素,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对建设绿色生态、健康韧性的城市意义重大。本文将探讨森林城市提升居民健康福祉的途径,并提出森林城市规划要点,以期为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1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1.1城市生态空间呈现破碎化
密集的城市区域是污染、疫情集中发生发展的地区,城市开发过程中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病原体传播动态,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向包括人类在内的新宿主溢出[11]。而城市森林具有净化城市空气、吸滞粉尘烟尘、减少细菌危害、减弱噪音、调节和改善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有效增强城市的韧性。同时,城市之间的森林、湿地等大型斑块,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缓冲空间,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市无序扩张、消除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内各区域之间的污染相互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城市人为干扰剧烈,忽视了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城市生态空间侵占严重,城市生态缓冲空间呈现破碎化,生态孤岛效应日益显现,导致城市生态功能退化,弱化了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安全健康、城乡居民健康福祉的保障作用。
1.2城市森林绿地服务功能发挥不足
大量研究表明,城市森林、绿地作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12-13],对人们身心健康提升有积极作用。森林绿地内植物种类丰富,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具有消毒抑菌等功能,可以改善身体生理状态,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14];同时,城市森林内宽阔的场地是人们便利的运动空间,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新冠疫情12项防备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提出应确保居民在城市地区获得绿色空间,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15]。但是,大多城市在规划中只注重了城市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的数量,对质量建设以及功能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城市绿地分布不均、树种选择和搭配不够合理、休闲游憩设施设计不适宜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1.3森林生态文化亟待丰富发展
接触绿地可以降低人们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并提高主观福祉,城市森林对居民的情绪具有积极效用[16]。新冠疫情期间的相关研究表明,疫情期间的隔离措施会带给居民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恐慌情绪,而在公园等绿色环境中的休闲体验能够减少这些负面情绪[17-18],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来自谷歌的移动跟踪数据的相关评估显示,疫情期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森林公园的游览人数较疫情前增加了134%;挪威奥斯陆[19]、澳大利亚布里斯班[20]的研究也显示了疫情期间城市森林游客数量增加的趋势。此外,在新冠流行期间, 21~40岁年龄组人群的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显著增加,使其对城市森林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21]。可以看出,森林、绿地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影响,需要增进公众对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了解,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传播形式,拉近市民与大自然的距离,缓解城乡居民的压力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基于健康福祉提升的森林城市规划要点2.1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2.1.1构建大型森林、湿地缓冲空间
通过构建大型森林、湿地缓冲空间以避免城市空间过度集中是解决城市连片发展、控制污染物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国土空间等上位规划,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划定并保护城市之间现有的自然森林、湿地,同时利用城市周边荒山荒地、矿区毁弃地、不宜耕种地等闲置土地,建设森林、湿地等大型生态空间斑块,形成由成片森林及湿地斑块组成的缓冲隔离区、污染防控区。通过山脉、水系、道路等生态廊道的建设,加强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森林、湿地空间的连通,提高城市森林、湿地空间的连通性和有效性,减少生态系统破碎。通过相邻城市之间的森林、湿地等大型生态空间斑块建设,增加近邻城市缓冲空间,形成相邻城市之间的生态屏障,发挥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对城市安全健康的保障作用。
2.1.2开展线性生态缓冲带建设
生态缓冲带是阻隔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有效途径。通过依托道路、河流等线性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缓冲带,能有效增加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生态隔离。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依托城市周边的自然山体、环城交通等,建设环城林带,优化森林结构,提升廊道的生态功能,形成对城市扩张的制约、隔离。依托流经及贯穿城市的河流、沟渠,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生态公益林,恢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在城市内部各组团间,开展防护隔离和游憩景观为主要功能的林带建设,形成生态缓冲带网络。
2.1.3促进城市战略生态留白
城市战略留白是为城市长远发展预留的战略空间,是合理调节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途径,是提高城市韧性的措施,生态留白则是城市战略留白中对绿色空间的预留。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当“留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增绿空间。对于无建筑物、构筑物的实地留白用地采用“以绿看地”严格管控。对于留白的绿地,可以规划为“应急绿地”,不用时作为绿地,遇到疫情等紧急情况,可以作为“紧急用地”和“先行用地”。例如,在疫情较严重时,可以作为应急防控、医疗卫生设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等疫情防控项目用地;在疫情结束后,可以有序恢复原状,继续复绿为留白绿地。
2.2构建防疫绿色基础设施
2.2.1设计通风廊道、清新廊道
畅通的空气流动及清新的空气是对污染源、潜在病原体等最好的防控。当前大多数城市因连片发展城市建筑群密集,导致城市中的空气流动性较差。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分析风在城市空间中的流动规律,包括风速、风向等气候特性分布以及原因和影响范围等,进行城市风环境评估。依托自然山脉、骨干河流水系,及郊野公园、城市公园、防护绿带等设置通风廊道。在具体设计上,要合理划分通风廊道区域,遵循通风效率原则,控制廊道要素,提高廊道的实际通风率。通过通风廊道、清新廊道的设计,提高污染物扩散条件,增强城市空气清新度,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
2.2.2开展“退污”还林还草还湿工作
城市垃圾、污染物、重金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大气酸雨等有害物质进入城市土壤,导致了土壤的污染,使土壤环境和功能发生损害。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结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开展受污染区域风险管控与生态恢复。针对受污染较严重且已经不适宜生产的土地,以生态修复和利用为目标,分类采取保护保育或生态修复等措施,按水、林、草等要素,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实施“退污”还林还草还湿工程。通过建设生态防护林、风景游憩林、苗圃花卉基地等措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数量,提升受污染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形成污染土地生态修复与生态空间扩大双赢的局面。
2.3引导健康积极生活方式
2.3.1加强游憩空间建设
游憩空间既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承载,更是城市居民生态福祉的重要体现。游憩空间中的森林、湿地不仅具有生态环境价值,而且在进行游憩活动过程中,对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具有一定的理疗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紧紧把握游憩与健康的联系,合理布局各类生态游憩地,健全立足区域、市域、县域、村域等的多级游憩空间体系,发展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乡村绿地等各类游憩空间,提升森林绿地服务半径,为城乡居民提供均衡的生态游憩场所。通过供给自然体验、休闲游憩等公众服务产品,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水平,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清洁空气、干净水源、优美景观等普惠性民生福祉。
2.3.2促进森林康养发展
以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群为主的低免疫力人群,不仅在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方面有很大的需求,而且还有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在这种背景之下,森林康养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森林通过提供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质、丰富的负离子,同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可进一步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以森林康养基地示范点建设为重点,通过示范点的打造,培育功能显著、设施齐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康养基地。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设计森林氧吧、森林浴场、森林食坊、森林步道等森林康养产品,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康养服务活动,并逐步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2.3.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民参与健康治理、群防群控传染病的良好社会局面正逐步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步推广。在规划设计中,要融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利用“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生态节日,设计绿色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报道、专栏专题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度报道“大地之绿、心中播绿”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传播生态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讨论
在森林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实现林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正向耦合,是生态规划者,尤其是森林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森林城市建设服务于民,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且加快了城乡绿化步伐、扩大了城市生态空间、提供了优质生态服务、弘扬了绿色生态文化。本文从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角,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提升居民健康福祉中的重要作用,并从空间布局、建设重点、方式引导等方面探讨提出了具体规划设计措施,可以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在增强城市健康韧性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城乡居民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BLANCO H,ALBERTI M,FORSYTH A,et al.Hot,congested,crowded and diverse:emerging research agendas in planning[J].Progress in Planning,2009,71(4):153-205.
[2]BHATTACHARYA M K,BHATTACHARYA S K,GARG S,et al.Outbreak of Vibrio cholerae non-O1 in India and Bangladesh.[J].The Lancet,1993,341(8856):1346-1347.
[3]BUTLER J C,KILMARX P H,JERNIGAN D B,et al.Perspectives in fatal epidemics[J].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6,10(4):917-937.
[4]CLAAS E C J,DE JONG J C,VAN BEEK R,et al.Human influenza virus A/HongKong/156/97 (H5N1) infection[J].Vaccine,1998,16(9/10):977-978.
[5]LEE N,HUI D,WU A,et al.A major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348(20):1986.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7]BARTON H,GRANT M.Urban planning for healthy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3,90:129-141.
[8]ALIROL E,GETAZ L,STOLL B,et al.Urbanis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 globalised world[J].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1(2):131-141.
[9]汪光焘,李芬.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8):1024-1031.
[10]李凯.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森林建设综合效应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2.
[11]PLOWRIGHT R K,PARRISH C R,MCCALLUM H,et al.Pathways to zoonotic spillover[J].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17,15(8):502-510.
[12]LIU O Y,RUSSO A.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green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planning for urban ecosystem conditions and services[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1,68:102772.
[13]WU L F,KIM S K.Health outcomes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China:evidence from Beijing[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1,65:102604.
[14]付彦荣,贾建中,王洪成,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公园绿地运行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7):32-36.
[15]WHO.Strengthening preparedness for COVID-19 in cities and other urban settings:interim guidance for local authorities[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
[16]LIU H X,NONG H F,REN H,et al.The effect of nature exposure,nature connectedness on mental well-being and ill-being in a general Chinese popul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22,222:104397.
[17]REN S Y,GAO R D,CHEN Y L.Fear can be more harmful than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 controlling the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epidemic[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8(4):652-657.
[18]WOLCH J R,BYRNE J,NEWELL J P.Urban green space,public health,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the challenge of making cities ‘just green enough[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125:234-244.
[19]VENTER Z S,BARTON D N,GUNDERSEN V,et al.Urban nature in a time of crisis:recreational use of green space increase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Oslo,Norway[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20,15:104075.
[20]BERDEJO-ESPINOLA V,SUAREZ-CASTRO A F,AMANO T,et al.Urban green space use during a time of stress:a case stud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Brisbane,Australia[J].People and Nature,2021,3(3):597-609.
[21]SALARI N,HOSSEINIAN-FAR A,JALALI R,et al.Prevalence of 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lobalization and Health,20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