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

2023-04-28罗立鹏

教师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结构化导图知识点

罗立鹏

(长汀县登俊小学,福建 龙岩 366300)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只要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其对学科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就会更加通畅,因为学生无须深入了解每一项细枝末节的内容,就能大致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并因此推导出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是数学教师开展结构化教学的初衷,也是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最终目标。[1]根据布鲁纳的这一理论,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习得有关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或框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规律,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做到灵活运用,促进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结构化教学及其设计原则

结构化教学即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划分,提炼出知识的框架,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觉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是基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结构化学习就是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开展结构化教学必须跳出零散的知识点,引入知识框架,使学生在一个单元或一个更大的整体视野中,从全局的角度去连接各个知识点。因此,将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比较,让他们通过对规律的探寻逐渐抽象出某一知识点的本质及其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完成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进而发展相应的能力与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结构化教学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整体性、有序性和融通性。

(一)整体性

结构化教学的整体性专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即要求学生先从整体角度把握知识点所在章节的框架和脉络,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个章节中的位置,再从一个个知识点展开学习。如统计知识教学,教师可先从统计知识的实际运用角度进行导入,使学生明确章节主要内容与学习思路、方法,之后引入概念。这样,学生自然更容易理解概念背后的规律。

(二)有序性

有序性即要求学生能根据知识的整体结构清晰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具有逻辑性。如函数的教学,学生要先明确函数与方程的内在关系,所以教学顺序必然是“直角坐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如此,学生才能将知识连成一个网络,对规律的提炼才能更精准、更具逻辑性。

(三)融通性

学生在结构化教学中将整体的知识框架提炼出来,用以研究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本身就说明了结构化教学具有一定的融通性,尤其在数学这种结构性很强、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学科中。[2]教师要做的就是借助必要的手段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分割状态打破,使其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如用概念串联线段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知识,学生就能对相似问题展开自主分析。

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提炼框架,明确单元知识学习要点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再现人的思维过程,将其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握规律。因此,思维导图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的教学中,采用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提炼单元知识框架(图1),可以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关系图厘清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构,大致明确各个知识点在知识主框架中的位置,为其接下来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奠定思路与方法上的基础。[3]直线、射线与线段本来就不容易区分和辨别,让小学生记住它们微妙的差别更是不容易。通过清晰的逻辑关系表示三者的概念内涵,学生只需稍加总结就能明确该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也确实很快明晰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能够快速界定直线、射线与线段。

图1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导图

(二)思维导图填充内容,建立单元知识逻辑联系

根据结构化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师在提炼、设置好单元教学框架后应当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依次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对分散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更好地总结章节学习内容(图2)。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间的区别,即长方形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多一个相邻边角度垂直的条件。此外,根据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比较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如一条边不动,平行的对边向左或右移动,相邻两边夹角就会发生改变,图形会由原本的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连接对边的两条线如果垂直于两条对边,则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图形为长方形(正方形)等。

图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知识逻辑

(三)思维导图梳理总结,促进学生贯通单元知识

开展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还要通过梳理相关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思维闭环,加强对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对“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性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维导图(图3),引导学生先从“顶点”“边”“角”三个基本要素出发为界定三角形,而后由边、角关系等条件区分不同的三角形,使其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逻辑性构建,形成并巩固自身对三角形的认识体系。

图3 三角形的知识点汇总

(四)借助思维导图,突破数学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梳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克和千克”进行讲解时,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是开展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结构化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标注相关文具的重量,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不同物品之间重量的差异,促进学生重量单位应用水平的提高。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设计要求,在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时,要对数学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标注。只有这样,才能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结构化教学时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间逻辑关系认知。

(五)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思维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故而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呈现概念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对几何初步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从点、直线与线段、角、多边形、面等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思维导图呈现这些几何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散思维,想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等。以笔者教学经验而论,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结构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建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此举旨在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教学的广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小木棍、绳子去探究四边形边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实践得出的经验,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个人将自己负责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并由后面的学生根据前面学生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进行填充,最后根据教材进行验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设计要求遵循整体性、有序性和融通性的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依托单元知识的背景,并按照各个知识点依次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因此,广大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优化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质课堂,全面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化导图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